城市社区“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①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基础

2017-02-07 00:58王雪峰王茜余蓉晖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公共服务居民

王雪峰 王茜 余蓉晖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和有很大的变化,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流行态越来越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医疗服务事业不断加强和完善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改善指导建立科学健身概念有了一定的认同,逐渐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锻炼,而科学的锻炼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单一的运动,更专注于锻炼,单一的医疗,更注重临床,通过体育和医学紧密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成为城市社区发展的客观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沙、株洲、湘潭各取3个社区总共随机抽取420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CNKI、维普等相关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有关体育社会学、社区体育、统计学、运动处方、社区医疗服务等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现场回收的方式。随机向长沙、株洲、湘潭所选取的社区作为发放地点。该问卷共发放420份,回收410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占86%。

1.2.3 数据统计法

本次问卷调查中的多选项问题是根据每个选项所选的人数占所有选项的总人数而得出百分比。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医体结合“的概念与含义

“医体结合”是指社区医疗服务与社区体育相结合,互相补充、两者互相配合、以求达到增强社区居民抵抗能力、防治疾病、保持健康之目的。通过“医体结合”的途径,有利于将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全民健身更好的在社区推动,从而使人健康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2.2 城市社区“医体结合”服务需求现状调查

如表1所示,一半以上社区居民对“医体结合”服务模式持积极的态度占73%,不太愿意的仅占27%(见表1),这说明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医体结合服务模式这种健康新观念持有比较支持的态度。

在医体结合服务监测方面(见表2),社区居民还是希望社区可以提供医疗与体育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机制来监测和保障自己的健康,调查显示居民们选择的监测类型主要集中在体质监测、健身宣传、康复训练指导这三方面(见表3)。

2.3 城市社区居民“医体结合”服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根据调查,只有少部分社区为人们提供了体育指导员进行健身、锻炼等方面指导服务,因此,长株潭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覆盖范围小并且不专业。目前,造成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有效地根据自己身体机能情况、健康水平、服药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练习时间与强度的主要原因是社区体育指导员多为兼职人员并非专业人才。因此“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既成为改变社区体育指导人力资源现状的一条捷径,也符合目前长株潭社区的现实需要,

表1 是否愿意接受“医体结合”公共服务的态度(n=360)

表2 希望“医体结合”服务对哪方面健康问题进行监测(多选n=934)

表3 社区居民对社区医体结合服务的需求(多选n=953)

表4 “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的活动内容

图1 “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管理组织架构图

2.4 城市社区“医体结合”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2.4.1 健康新观念使“医体结合”具有可行性

“医体结合”是其中一种促进和实现健康的有效方法,它将医学和体育两个领域的相关方法、手段、技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来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虽然医疗和体育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的差异,但其工作都是在为人类健康服务。医疗和体育合作一起为社区居民服务,促进和实现社区居民卫生保健需求。因此,医学和体育结合具有可行性。

2.4.2 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为“医体结合”提供了条件支撑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范围,管辖范围内所有居民为服务对象,重心为人的健康,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一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社区构建“医体结合”公共服务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医体结合”也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长株潭社区卫生服务近5年发展运行良好。覆盖率达到85%,大力推进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2.5 构建“医体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2.5.1 “医体结合”服务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服务模式的构建需以尊重科学以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为主线。

目标:社区“医体结合”服务模式旨在使我国当前的卫生服务模式与体育服务逐步结合,在知识、人员、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并经过社区居民体质测定、运动健身引导和保健康复等公共体育服务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5.2 “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的管理组织构架探索

“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管理组织架构图见图1。

2.5.3 “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的活动内容

从对社区居民医体结合的需求来看,康复训练、体质监测和健身宣传将成为社区居民“医体结合“服务模式活动内容的重点,对此,将开展“医体结合”服务活动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见表4)。

“医体结合”的个性化运动化处方康复训练针对目前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发生率迅速增长这一状况,在慢性疾病医疗康复中融入体育中的运动处方来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一般从运动目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注意事项这6个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康复运动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做到二者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社区居民对医体结合服务的认识不多以及人才队伍的缺乏。

(2)构建社区医体结合公共服务模式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3)通过实践探索,将“医体结合”的理念在社区进行实践和总结,从居民体质监测、康复训练、健身宣传3个环节摸索筛选有效的适合医疗和体育相结合互补的“医体结合”公共服务创新模式,能够满足社区居民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疾病,以及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3.2 建议

(1)共同宣传“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新理念以及针对社区“医体结合”服务模式进行宣传。政府部门可以制定一定的相关政策引导高校按照社区在相应岗位上的人才需要进行专业建设,为社区培养和输送体育和医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优化社区内体育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发挥政府领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鞭策社会介入,逐步建立构架合理、运行机制灵活、管理体制完善的“医体结合”的社会化网络,使社区老年人能公平享受和利用公共卫生与体育资源。

(3)社区通过挖掘社区自身资源、动员各方积极加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行列,强化政府的领导和服务理念,充分调动基层组织,不断宣传新的社区健康服务理念,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角度,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公共服务居民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