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天水
摘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座大山就是融资困难,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构建过程中的障碍、相应的模式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构建
1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构建障碍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结如下: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市场性约束、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技术性限制,同时缺乏制度性约束。
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交易双方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一致,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买方或者卖方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处于不利的地位。对于一般情况而言,卖方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由于对产品的性质、机能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在买卖过程中卖方经常处于主动地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且财务上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审计和检验进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道德风险,从而使投资者对于整个小企业的发展失去兴趣。
缺乏必要的市场性约束:对于现阶段而言,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需要是十分迫切的。但是发行债券对于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要求都有明确的限制,这些对于小企业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就发行债券的主体而言,我国小企业的主体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因此不能达到作为发债主体的硬性要求,此外还容易出现信誉性问题。同时小企业在评级机构获取评级的可能性较小,一方面由于其管理模式是粗放型的,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资质未达到相应的标准。
审批手续相对比较复杂,企业债券发行需在国家发改委审批,对其募投项目、额度、发行、销售均要进行监管,从审批到上市中间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甚至将错过资金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最佳时机。
2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构建模式分析
主要针对集合债券的模式进行分析。集合债券主要存在以下的特征:相对较小的风险、参与企业的成长性较好、信息相对透明、企业的规模较小。
相对较小的风险:由于债券是由多个企业联合发行的,从而在形式上形成一种集合债券。整个债券具有一个第一偿债人、即债券的发行人。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债券的风险,集合债券中其他企业形成第二偿债人,该偿债人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形式的担保、保证以及质押。此外在集合债券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发行,形成了风险的二次分散。
参与企业的成长性较好:例如从上海的企业形成的集合债券中可以发现,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企业在2013年2015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平均值均超过了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甚至个别企业达到了双向百分之百。
信息相对透明:企业在债券上市过程中和上市之后都面临着信息的披露问题,这为企业进行实时的信息披露提供了先决条件。企业在被广大市民关注的时候不仅仅有利于企业的操作,还能够对于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的提升起到直观的作用。同时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对于企业的本身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为企业的进一步融资打下基础。
企业的规模较小:从已发行集合债券的企业中可以发现,企业在资产规模的层面上,收入规模的层面上都是相对较小的。
集合债券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发行门槛处境较为尴尬,对于集合债券的发行,不仅仅要满足企业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同时还需要符合产业、成长等硬性标准。符合标准的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些企业都是当地或者一个地区响当当的企业,甚至超过了个别上市企业,这就造成了强则越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其门槛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尴尬性。同时企业的最终的发行与否并不单单取决于单一的因素,例如在2011年上海、北京的企业债在“雷声”中戛然而止,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在发行集合债券的过程中过分的依赖银行和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从自身上找到突破信用的瓶颈方法,从而造成了单凭企业进行集合债券的发行是几乎不可能的…。
3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构建对策
例如推行债券发行的核准制度,由于中小企业的筹资的额度不一,因此国家可对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实行注册制,提高市场本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取消企业资金使用的限制,对于中小企业资金使用和安排的过程中,是需要对企业的资金用途进行报备,同时对于资金使用的过程进一步的进行监管,可以取消上述限制与监管,方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债券利率市场化,以国债的收益率为标准,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信用评分形成反相关,制定相应的利率,给予一定的利率补偿等。希望通过对本节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的研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