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00-01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性、稳定性的活动方式,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影响,受益终身。现代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不断地更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来应对挑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着为学生的发展做准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代的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面对年龄小,自觉性差的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呢?笔者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这一问题。
1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学生观察,要有目的性,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学会动脑,做到目标明确,观察细致,积极动脑,把观察到的事物及时表述出来,阐述观点,分享观察结果,调动各位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细心观察,比较,总结出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学生观察要自由,说出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想象、发问、交流,达到更深一层的观察。小组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换位思考,使学习更赋予情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学生从每个角度观察,自由想象,积极交流,打开圆柱体表面的结构思路,小组讨论,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爱好搜集,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学生搜集材料,做到从小事做起,只要听到、见到,就随手随心记下来。学生参与实践,把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布置给学生一些农村调查报告,计算一些生活常识。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就寻找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实际生活中,既拓宽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产生顿悟,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搜集的方式是:
(1)玩中搜集,直观现象,趣味浓,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十个人打篮球,分成两组,每组几人?学生就能体会含义得出结果。
(2)学中搜集,注重知识的积累,新旧知识加强联系。如讲解质数和合数时,设置个位是最小的质数,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百位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个数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回想已学知识解决设置的问题。
(3)生活中搜集,扩充范围,知识联系生活。如种烟:墒栽种12棵,25墒栽种多少棵?
3 善于整理是良好习惯形成的枢纽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找到结论,在运用中找到成功的体验。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平时分析、归类、总结。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整理,就是要学生动脑,把各种知识分类,加工、总结,形成自己能接受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经过大脑有条有理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仅仅死记硬背还不行,必须学会作笔记,把各种知识整理、归纳出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脑海中浮现知识结构图,拿起笔,可以写出各种数学关系。
4 学会提炼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
学生学习知识,通过观察、搜集、整理这三个过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学习是不断发现,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发现知识,因为这种发现,学生探究了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生学会提炼知识,我想应该这样做:
(1)学生充分认识每一个事物,开展小组讨论,说出各自的看法和认识。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点疑点。具体做法是:学生读数学题,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分析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等逻辑关系,知道求什么,通过什么求,深挖知识的内涵,能口述解题思路,互相比较,看看谁的做法最简单,最直接。
(2)以人为本,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让学生学有所得且有所发展。尖子生感觉学不够,后进生感觉学不厌,始终保持强劲的学习势头,有信心去学习。我的具体要求和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出目标,制定实施计划。计算数学题时把握难、适中、简单的原则,学生提出看法,自己想学什么?应该学什么?
(3)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成功的教师就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没有任何一点负担,学生具备这种高涨激情,教师在教中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学生学会自觉提炼知识,从小知道我要学,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要转换角色,正确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建立和谐、信任、理解、尊重的沟通网络关系。学生提炼知识,积极性就高,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5 学生学会自觉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好学习习惯
学生学到知识,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做,给足学生时间,大胆尝试,付出行动,形成新的认识。知识在动手中产生,顿悟在动脑中闪现。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质疑、思考、创新。如何运用呢?
(1)独立运用,学生独立把知识的整个运用思路考虑出来,感受其中的乐趣。更能表现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如:独立完成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
(2)合作运用,多个学生在一起,确定目标,提出方案,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合作运用,针对知识难点,学生容易搞错,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解决数学思考题和难题。
(3)平时运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平时运用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养成勤于动脑,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自觉地学习,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教学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