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才
摘 要: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批评式教育,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慢慢学生会自我否定,产生自卑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得到外界的赏识,从而更努力地学习,更有自信。小学是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赏识尤为重要,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激励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34
小学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扬,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把赏识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添加剂,并把赏识教育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师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
(一)主动接近,建立感情
教师应该主动去和学生沟通,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教师关心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环境,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找出学生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给予学生鼓励和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影响极为深远的是校园生活,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教师只有对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将知识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神情上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神态得到启迪和升华。
(二) 帮助学生消除自卑,重建自信
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总是少数,待优生却是多数。对于待优生,教师要做的是首先是承认他们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肯定他们的长处,相信他们“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判断力较弱,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要珍视学生的成功,学生的作业一直在良好的水平,有一次因为学生的字写得比以往好,教师可以给本次作业优秀,这样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只有赏识教育的切实实践才能帮助待优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会有所点评,但是只是寥寥几句,对学生的成长并没有指导性的作用,也无法让孩子的内心产生触动。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踊跃发言,教师不能以主观的思维逻辑去给予学生观点肯定或者否定的决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顺着学生的思维,肯定学生的努力并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对学生问题的阶段性发展给予肯定,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和赞美之词,欣赏对于学生就如冬日的阳光、沙漠的清泉,可以给予学生强大的生命力。
(三)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理解并宽容学生
赏识教育重点是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走下去。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亲力亲为动手去做一些事情,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完成要求。在学生做事的过程当中,他会有很多收获,在老师给予适当的意见、肯定以及鼓励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发展。教师要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学习,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欲望,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突破,超越自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将赏识教育的思想落实在课堂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敢于面对困难。
二、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
(一)赏识教育中心态的调整
不能一味地赞美,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如果赏识不够,对孩子一味地训斥指责,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表现为懦弱或者攻击性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欣赏,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促其励志,然后通过赏识,让学生认识到困难,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他自觉行动,最后让学生主动竞争。赏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无需赏识。
(二)赏识教育中视角的转换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特点,整合教材,在知识勾连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配合赏识教育,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我教的是五年级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切实感受。在今后的教育当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配合适当的鼓励,鼓励学生在诗词当中感受诗人的情感,让枯燥的课文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鼓励学生多背诵有意义的文章,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教师不能总以主观的态度要求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树立学生的信心。
(三)赏识教育中客观公正的判断以及标准的择取
表扬和赞美是赏识教育的关键,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难,这需要老师客观公正的判断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恰当的言辞与适度的赞美,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的诉说,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等到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之后再进行判断。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有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确切的措施和恳切的指导意见。对于学生已有的错误,或者现阶段展露出来的错误,一定要认真地、恰当地指出来。只有客观的、恰当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心中有目标,避免走弯路,明确方向。总之,一切“鼓励赞赏”都要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判断标准之上。
(四)赏识教育中的价值
赏识教育的最终价值就是无需赏识。学生有自己的目标,正确的道路,不畏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充满了人情味,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人的本质就是需求赏识和理解。赏识教育可以焕发小学生的生命力,因为小学生比较脆弱、敏感,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待优生,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爱。在教师的帮助下,赏识教育能让小学生明白自己的价值,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