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喜+高宇琼+张福星
摘 要:地方高校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面临着来自学生、教师的挑战,要想完成这些挑战,地方高校则需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建立课前学习资料库、实施模块化教学、引进校外人员、创造学习环境来应对挑战,以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创造条件。
关键词:地方高校;翻转课堂;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26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校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目前,高校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地由国外传到国内,并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学者的兴趣。很多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了积极的尝试,试图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中知识讲授部分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探讨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汇报学习内容,学生及教师参与讨论,课后通过布置任务实现课前知识的巩固,并对学生知识理解进行检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和学习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对于较难的知识点主动查找资料并与教师沟通交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前解决问题、课堂反馈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再给予补充和解答,使得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地方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所占比例较大,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产业结构换代升级,地方高校学生在服务经济方面显得能力不足,一方面是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硬件条件更新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建构知识能力下降,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改变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翻转课堂实施为优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放眼地方高校现实,翻转课堂在实施中依然存在诸多挑战。
(一)学生适应性挑战
地方高校生源较其他高校缺乏优势,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建构知识体系能力相对较差,是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大问题。地方高校学生已习惯“灌输式”教学,形成依赖性,如何使其在观念上愿意接受新教学模式,突破自我,是最大的问题。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是否会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会不会因不能适应而厌学?这是难以预料的。
(二)教师综合能力挑战
地方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是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教育学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此外,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部分疑惑难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这就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四、地方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途径
(一)实施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
1.整合教学内容,知识点由易到难
地方高校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以便顺利完成教学工作,这导致每节课堂讲授内容信息量较大,很难兼顾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能力,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实施初期,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性较弱,如按照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在课前难以完成,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对整个课程知识进行宏观把握,要打破原有章节束缚,按照专业技能将相近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不同模块,注意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2.提高课前学习资料库质量,提高学生建构知识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前学习资料库可由视频库、资料库、案例库组成,三者相辅相成,贯穿于知识点的学习、理解、运用过程,真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视频库不仅仅是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视频,还应包括各个网络平台所涉及本知识点的视频,教师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应增强趣味性、简洁性,注意与讲授式教学的区别,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内容。资料库可由图书、网络资源、文献等组成;图书是涉及本门课程知识点的国内外专业参考书或电子书籍;网络资源是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网站或网络链接等;文献是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国内外期刊文章、论文等。资料库不仅可以为学生课前学习解疑,还可拓展知识点的深度和宽度。案例库可由运用该知识点的国内外经典案例组成,不仅可以辅助课程知识点学习,还能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运用知识点。
3.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
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后,学生学习能否达到预定效果,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引导过程,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进而构建知识体系。因此,要重视交流平台建设,学生除当面找教师外,还可借用QQ、微信、E-Mail等社交平台与教师展开交流,交流课前学习的困惑,汇报课前学习的成效。教师可以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加以反馈,督促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较强的学生学习,另外可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对课堂讨论环节的设计、组织。
4.注重每个环节的考核总结,保证各环节的连续性
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学习适应性、综合能力提升程度均要参考每个环节的考核结果。考核内容涉及学生考核和教师考核两方面。学生考核内容不仅仅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考核,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教师考核既包括课前学习资料库、解答问题、反馈总结方面的考核,同时也要包括对该模式下教学设计组织及整个教学环节的连续性的考核。
(二)教师要积极研究翻转课堂模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
1.成立教学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对于地方高校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要求教师关注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面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成立教学团队,由2-3位教师组成,认真研究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备课计划,合理分配工作,共同解决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项任务。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2.积极引入校外人员,专业内容更贴近行业企业需求
在校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知识点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应用,而地方院校教师多数实践经验较少,难以完全解决学生所有问题,这不仅挫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打击了教师改革的信心。鉴于此,应邀请校外人员参与翻转课堂教学,校外人员包括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有创新创业成果的人员。这类人员有着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本质、解答专业问题、内化专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等方面能够参与教学,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突出模块化教学
翻转课堂的教学进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推进,而今教材动辄三四百页,如全部知识点均来学习,教学进度可能严重滞后。因此,必须依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进行整体把握。把分解后的教学目标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模块又可分为众多知识点,以知识点分配教学任务。这种模块化教学对专业知识进行了重组,既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可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