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茶经》章节标题翻译适应策略研究

2017-02-05 05:14韩西苗
福建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经陆羽章节

韩西苗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0000)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茶经》章节标题翻译适应策略研究

韩西苗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0000)

在一个国际化茶文化传播、茶产业营销的背景中,如何将《茶经》中呈现出来的经典茶文化价值、茶文化审美观念、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物质功效等准确、高雅、通畅地翻译出来,并对跨文化语境中的国外消费者、受众产生积极的茶文化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茶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的价值呈现包括茶文化的功利价值:修身养性、养生祛疾;茶文化的社会尊礼价值:以茶待客、以礼待人;茶文化的审美价值:以茶养志、以茶审美。茶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茶经》章节标题翻译之基本原则可以从语言维度上的信达雅与通俗易懂相结合、文化维度上的翻译的“互文视阈”原则、交际维度上的语义的适当性转换原则等把握。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章节标题的基本翻译适应策略在“形式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意蕴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两点上是可能的。

文化传播;《茶经》;章节标题;翻译适应策略

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当前整体上处于一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化、茶文化传播的国际化、茶文化营销的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唐朝文人陆羽所写的《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历史上首部系统总结茶文化理论的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茶道文化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正式标志着“茶”成为我国文化的符号象征之一。在一个国际化茶文化传播、茶业营销的背景中,如何将《茶经》中呈现出来的经典茶文化价值、茶文化审美观念、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物质功效等准确、高雅、通畅地翻译出来并对跨文化语境中的国外消费者、受众产生积极的茶文化效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茶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的价值呈现

我国茶文化界向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典故。从价值渊源来看,尽管我国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正所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即便是对其书面的记录从西汉时期王褒在《僮约》中的“武阳买茶”典故开始算起,茶文化的历史也有2000多年了。学术界普遍将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之诞生作为我国茶文化理论化形成的主要标志。作为“宽容、阔大的胸怀广采各家之长”之茶文化集大成者的文化典籍,《茶经》透露出来的主要价值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茶文化的功利价值:修身养性、养生祛疾

经过魏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时期的茶文化实践的发展,至唐朝时期人们对于“茶”的价值认知更加趋于深刻、体系化。在唐朝之前的时间里,人们对于茶的价值认知基本上停留于“物质功效”的层面上。对此,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物质功效、功利价值层面的价值进行了总结,认为茶文化的功利价值体现在“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苦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经》对于茶文化这种物质价值、功利价值、生理需要价值可谓见识深刻,系统地对传统茶文化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进行了总结。

1.2 茶文化的社会尊礼价值:以茶待客、以礼待人

儒家思想推崇“尊礼”,讲究“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在儒家思想的浸染下,我国茶文化浓缩进入了礼仪文化中,并且呈现出一种“尊礼”的社会功能,这种尊礼文化主要是用来协调诸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我们看到的以茶营生、以茶代酒、以茶敬友、以茶作诗作画、以茶为媒等都是这种社会尊礼价值的体现,代表了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仁政等社会治理理念。陆羽《茶经》曾经这样描述到关于这种“尊礼”——“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同时,在陆羽的眼中,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义气”、“礼仪”性质的社会尊礼器物,对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价值。

1.3 茶文化的审美价值:以茶养志、以茶审美

我国茶文化在深层次上较为系统和正式地作为一种非功利性的价值出现便是起源于陆羽的《茶经》,而这种审美价值、审美理念是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的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为前提实现的。例如,这种茶文化审美价值中的“廉洁”“君子气”、“淡雅”、“自然”、“静思”、“天人合一”等便是这些审美观念的价值表达。这种审美价值的转折,标志着我国茶文化从器物和物质层面转变到了精神层面。对此,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显示出茶文化将“德性”作为一种审美的核心价值之一。这种推崇道德修养、品格修养、自我修养的茶文化价值成为我国茶文化的一个核心,我们在翻译时应当注意到这一点。

2 茶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茶经》章节标题翻译之基本原则

《茶经》属于典型的文言文题材的茶文化专著,在选词造句、提炼笔墨方面十分讲究,全文共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为十个章节,总字数在7500字左右,对我国茶文化中的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饮制、茶艺表演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作为其文章的“纲目”部分,《茶经》的章节标题用语简洁,惜字如金,共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这些章节标题具有浓厚的茶艺专用词语性质,我们在翻译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语言维度上:信达雅与通俗易懂相结合

《茶经》各章节标题的翻译实际上是对《茶经》主体精神的翻译,这种主体精神是我国茶文化精神价值体系、茶道艺术、茶物质文化的有机统一,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将茶文化中那种关于我国茶文化独特性的价值因素比如“茶道美感”、“雅俗共赏”等独特的品位融入到语言中去,做到“信达雅”的基本要求。同时,从西方人的视角来看,其对茶文化的认知基本上停留于工业革命以后开启的工具理性的层面上,因此,翻译《茶经》这种具有一定理论性质的文本应当做到通俗易懂,用西方人可以接受的语汇来阅读和体验我国的茶文化。以上两点相结合就是“信达雅”与“通俗易懂”的结合。

2.2 文化维度上:翻译的“互文视阈”原则

西方茶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世界贸易产生以后的舶来品,因此西方人在对待茶叶这种商品的时候,并不像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一样对“茶文化”有一种独特的伦理拜物教的信仰或信任之情。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关于“茶”与“Tea”之间的互文性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关系。例如,在西方文化语境中,“Tea”不仅仅指茶叶,还指茶水、倒茶、品茶等内涵。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对这种文化语境进行清晰的把握,确保我们的翻译不产生歧义、误解和错误的指向。

2.3 交际维度上:语义的适当性转换原则

跨语境翻译的“语义的适当性转换原则”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实际上这种翻译原则指的是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简化翻译或者标注翻译,使受众能够完整地、准确地、真实地体验到原文的文化魅力的一种翻译手法。在这种跨文化语境、跨交际语境的交流中,通过采取这种适当性转换的手法可以使我们的受众克服跨文化交际的不适感和错层感。

3 文化传播视角下《茶经》章节标题的基本翻译适应策略

在一种互文视阈、语义转换的语境中,对《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茶文化的表达”之过程,还是一个“茶文化的交流”的过程,这正是《茶经》翻译适应的基本目的。我们可以从“形式之美”和“意蕴之美”两个角度对这种适应进行探讨。

3.1 “形式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

仔细对比《茶经》十个章节的标题,我们会发现呈现出一种排比式的句势形式之美,这些章节全部是由“数字+之+茶语”构成的对称式的、排比式的语汇构成的。在翻译中,我们可以按照古典诗歌翻译要求的“形式之美”策略进行翻译。比如,针对《茶经》体现出来的前三个章节我们可以依次这样翻译“Chapter One:The Very Provenance of Tea”(一之源)、“Chapter Two:Tackles for Harvesting Tea”(二之具)、“Chapter Three:Picking and Processing Tea”(三之造),采用这种方式将《茶经》文言文中的形式之美体现出来。

3.2 “意蕴之美”的翻译适应策略

《茶经》各章节对于不同茶事、茶艺环节的描写是一种具有茶文化意蕴之美的表达。我们在跨语境呈献给受众的时候要将这种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想象力因素”、“审美因素”呈现出来。在此,我们可以借助于《茶经》中的部分章节标题为例,说明这种意蕴之美的表达。第十章标题“十之图”,我们可以翻译为“Chapter Ten:Pictures of the Book of Tea”,也可以翻译为“Chapter Ten:Drawings of the Book of Tea”,还可以翻译为“Chapter Ten:Paintings of the Book of Tea”或者“Chapter Ten:Chart of the Book of Tea”等,但是这些翻译方法在遣词造句方面所用词汇都显得略有口语化,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尤其是那种审美层面上的意蕴则显得挖掘不足,我们可以用“Chapter Ten:Scrolls of the Book of Tea”来表达这种美感,因为在西方语境中,“Scroll”这个词语带有较为古典的“图轴”、“卷轴”的含义,可以激起西方人对古老东方茶文化价值的审美想象。

[1][唐]陆羽.茶经,转引于陈彬藩.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12.

[2]徐晓村.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EB].中国茶文化网站.http:// mooc.chaoxing.com/course/152339.html.

[3]刘艳.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看文化传播中的适应选择———兼评大中华文库《茶经、续茶经》[J].民族翻译,2015(1):53-57.

韩西苗(1983-),女,河南邓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猜你喜欢
茶经陆羽章节
陆羽品茶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不捧场的好朋友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第一次放孔明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