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2017-02-04 02:54吕丹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缩影感人真实

摘 要: 李创是新生代青年艺术家,他近几年的作品在题材方面有了很大转变:作者选取木偶作为创作素材有何深意?作品中的主人公木偶仿佛有分身术般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无奈但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它是否为画者自身的缩影?青年艺术家李创又如何将自身的情感通过画面来精确表达?他的画能在哪些方面打动观者?

关键词:木偶 缩影 真实 感人 有趣味

中图分类号:J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88-01

正文

静观李创近几年的作品,发现其创作题材有了很大转变。从原先的静物、人物转向了以木偶为主体题材的创作。如果说他早期的作品是对生活的如实写照的话,那么这批创作便有了质的飞越,这种飞越源于李创对生活的感悟,是常年在外拼搏,被岁月洗礼沉淀之后意识和情感的转向。这批创作的主人公木偶像是一个缩影,有分身术般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无奈但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整批作品运用具象写实的手法将主体和背景刻画得得细腻真实,色彩纯粹平实,构图则如欧亨利的小说一般“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画面的时空仿佛在流动,如某个片段,当然这个片段的前后文需要观者自行感知,整体画面的氛围呈现出的是一片安静和孤寂,这似乎也暗示着人的彷徨与挣扎。

我想这是否与李创出生于八五新潮时期所特有的敏锐度有关,从小就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加之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对生活有强烈批评意识,也让他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审视充满独特的视角。木偶在古代称为傀儡,李创偏偏选择木偶作为创作元素,可谓匠心独运,再加之以真实的场景为背景,可见这看似风平浪静的画面背后,无不暗示着他便是如木偶般无力、落寞但内心又充满希望的矛盾交织体。

细细品味,李创的作品可以用几个词汇来描述:“真实”、“感人”、“有趣味”。

真实。他的作品充斥着超现实主义的味道,但超现实中的“无意识”又被他潜意识中的理性很好地控制,从而达到平衡。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在现实生活中可见可触,只是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将他们人为的缩小或放大,或置于某个特定的空间中,这样的安排在不失画面真实性的同时,又能将观者带入画境中,方式时尚,但意味深长。

感人。用“感人”两个字来形容李创的作品一点都不过分,哪怕画面中没有真实人物的表情。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他从高校毕业独自到深圳工作,这样的心旅历程一定可以得到许多人的共鸣。犹如画中的木偶,它们或追逐自己的爱人,或头靠帆船思索,亦或无所畏惧地面对着大海。我不知道它们的心中是否有一份壮烈在期待“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如此浓烈的诗意,不正隐喻着作者自己吗?也是作者无声的诉说。从《乐园》,到《思念》,到《如果能重来》,这便是我前面所说的每张作品都有故事,当我们把每个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个阶段的经历。

有趣味。这三个字用来形容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似乎有点不太正式。但看过李创的作品就知道,他的作品在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不会给观众很强的压力感,反而是第一眼有趣,第二眼才陷入沉思,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例如作品《放空》,这是一个倚在窗户铁栅栏边的木偶,手拿黄色花朵,几条横竖直线巧妙地把木偶置于黄金点上,第一眼看上去优雅放松,然后才是思绪的延展。作者能把观者慢慢引入自己的画面语境中,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修养与独到的创作手段。

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都会经历最艰难的探索时期,李创的木偶系列便是这时期的成果,我认为是成熟且不可复制的。李创作为新生代青年艺术家,具备这一代人特有的犀利视角,敢于用凌厉的笔触将自己的内心情感真实坦荡地展现出来:矛盾、孤寂、彷徨,但终于还是选择面对。期待李创继续用大胆的创新和纯粹的画面语言感动更多的观者。

评《流浪者》(图一)

李创的《流浪者》是其木偶系列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助存在主义理论将自己异化为木偶,并强烈地驱使自己抓住在外部世界体会到的微妙感觉,通过木偶人的肢体语言和色彩冲击表达出来。图中的木偶被大面积的黄色所覆盖,没有表情、瘫软无力地站立,那脆弱和仿佛披上了时空尘沙的躯体宛如被世间遗弃,但始终充满贾克梅蒂的雕塑般高贵又颤动的诗意气质。《流浪者》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个体的彷徨和落寞感、也揭示了现代人的焦虑。

评《不要对我说》(图二)

面对李创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木偶人的心声,还有大众社会内都市中的个体困境——在广大而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每个人都被同一化,生存于心理孤绝的状态中。《不要对我说》的表现重点已有形体转向感觉,创造出了无奈、孤寂的隐喻。粗糙泛黄的木偶表面,空白的面容,强硬的肢体语言,使个体展现出与观者本身的荒芜远离。木偶人处于一种看似静止的状态,但兼具某种目的,整幅画面的表现形式更具当代性。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2]周功华,图像修辞:语义的限制与超越[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3]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易英,图像学的模式[M],北京《美术研究》,2003

[5]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吕丹(1991. 11—),女,浙江奉化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猜你喜欢
缩影感人真实
记录那些感人瞬间
仪式是文明的一个缩影
感人的一幕
纪录片里的品牌缩影
最美缩影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