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莞香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我国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月,凯里市作出了在2015年前后率先在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凯里市同步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到了哪个阶段?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凯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分析评估,探讨凯里市在全面小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黔东南其他地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避免走弯路而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全面小康 实现程度 分析评估 示范意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64-02
一、凯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凯里市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实现程度达到97.93%。经初步测算,在同步小康指标监测体系6大类25项60个指标中,实现程度达100%的指标有41个;实现程度在90%—100%之间的指标有11个。
从六大类来看: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98.1%,社会和谐实现程度达98.2%,生活质量实现程度达96.2%,民主法制实现程度达97.8%,文化教育实现程度达97.7%,资源环境实现程度达99.60%。
从三项核心指标来看:2014年凯里市人均GDP达364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79元,已达到及超出省“531”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数达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指数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指数达90.8%;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数达80.2%。
从两个不记分的考核前置指标来看:凯里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ΔEI<5%,县级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已达西部地区标准。
二、凯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当前制约和影响凯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依然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2014年凯里市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只有98.1%,主要表现一是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凯里第三产业呈现了总量快速提升、后劲稳步增强、结构渐趋优化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滞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因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要素配置向二产集中,三产增长则相对较慢,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难度很大。二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三是劳动力就业水平还不够高;四是县域经济活力不够等方面。
2.人民生活的质量差异较大。一是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879元;二是农村住房条件和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差异大,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面积低;三是农村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偏低;四是医疗卫生指数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高。
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难度较大。由于目前凯里市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带动和品牌创新。加之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视不够和缺乏统筹有效的领导机制,致使总量偏小,增长缓慢。
4.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服务满意度较低。 近三年来人民群众对市级政府行政服务的满意度不但没有提高,却处于下降的趋势。2012年是87.7%,2013年下降到86.3%,2014年却只有80.7%,近日笔者到市里有关部门调研,2015年上半年人民群众对市级政府行政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到91%,但仍然较低。人民群众对市级政府行政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
5.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指数不高。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凯里市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指数只达到85.9%,虽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了100%,但万人刑事犯罪率较高;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指数超过标准值。
6.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凯里市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加大。工业园区一些高能耗项目的投产,给节能降耗带来了新的压力。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的随意倒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2014年凯里市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率只有94.3%,一方面说明了农村环境已不是净土,另一方面说明对农村的污染治理力不够。
三、加快推进凯里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凯里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结合十八大后的新情况,凯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是要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加快第三产发展,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促进以城市化为推动力,加快以乡镇、社区为重点的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从体制上看,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资本在全市域配置;盘活县(市)域经济发展活力,保护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同时要从制度上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2.以民生民利为根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凯里市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仍较大,农村住房条件和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差异大,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面积指数低,农村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偏低,医疗卫生指数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高。要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就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强城乡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通村通组公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劳动力就业和培训机制,提升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低保水平,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接轨,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3.提倡科技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文化产业是一个“软硬实力兼备”的产业。要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是要转变重经济轻文化、重事业轻产业的思想,正确认识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树立文化本身是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相统一的观念。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本土苗侗传统文化,提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服务业、数字娱乐业、文化创意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凯里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二是要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挖掘苗侗文化的深厚底蕴,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精品项目。以“一节一会”(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中国(贵州)国际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为契机,加强旅游营销,加快融入多彩贵州旅游板块,打响特色旅游品牌。
4.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群众安全感和对政府机关服务的满意度是对一个地方发展环境、执政能力和工作绩效的综合评价,是衡量一个地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政法机关乃至党委、政府形象的“试金石”。目前凯里市人民群众的安全度指数和满意度不高,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增强人民群众对同步全面小康认可度,构筑政府行政服务效能保障体系和塑造政府务实、清廉、高效、诚信的形象,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硬措施,以决战必胜的姿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首先要坚持严打犯罪。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等要勇于重拳出击,集中打、经常打、反复打,打出声威、打出气势、打出平安,进一步震慑犯罪,切实履行好保境安民和良好发展环境的重大政治责任。其次,要坚持巡逻防范。充分发挥专职治安巡防队伍的作用,加大治安巡逻防范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有效遏制街面抢夺、抢劫、打架斗殴、入室(店)盗窃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案件;要以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时段为重点,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人群的巡查力度,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同时,各单位各小区各院落各村寨要加强内保和火灾防范工作,不断提升防范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第三,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加强市乡(镇)村组四级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行一线工作法,广泛深入地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活动。加强和改进调研、信访、挂帮等工作,畅通民意反映和诉求表达渠道,尽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第四,要强化宣传引导。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专栏、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行政服务工作宣传,公开信息,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引导舆情,凝聚正能量。最后,要加强督查考核和严格整改及责任追究。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督查工作,加大暗访、模拟办事、服务对象调查等力度,增强督查工作实效。将市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与年度综合考核的民意调查结合起来,每开展一次调查工作,及时并如实反映调查情况,整改存在的问题;市纪检监察、政法等职能部门和各责任单位,综合施治,严肃追究行政服务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并将调查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着力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凯里。
5.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生态环境质量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经济发展速度必须是建立在绿色GDP基础上的,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希望我们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我们既要守住青山绿水,又要收获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当前要把好以下“三关”。
一是严把项目入口关。调整招商引资思路,按照“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要求,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具有带动作用的核心项目上。鼓励和支持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进入园区发展。对那些技术落后、污染大且难于处理、降解的项目,只要达不到环保要求,即使经济效益再好,也不能通过和引进。对新、改、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环保“三同时”原则,污染治理设施必须配套跟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二是把好对农业面源污染关。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认真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大力推进健康养殖,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网箱养殖规模。
三是把好生活污染控制关。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好“小康水”行动计划,让每个农村群众都能吃上放心水、幸福水。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农村的绿化水平,加强生态林、生态村建设。严格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实配套运行。建立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制度,积极鼓励购买使用清洁能源机动车,增加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切实从源头上加强治理。
总之,实现全面小康,不仅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富裕,更要法制民主、文教科技进步、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目前凯里市各项指标已基本达标,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全市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面对新形势,创新发展新思路,通过人文、素质、实力、法治、平安、生态“六个凯里”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干部群众整体素质、提升凯里经济综合发展实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构建平安社会、提升领导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开启凯里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从而实现全面和整体小康。
四、凯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意义
凯里市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与建设,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凯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其他地区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
第一,全面小康要努力做到局部达标与整体达标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和考核固然重要,但整体目标一定要建立在局部目标的有机集成基础之上。在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着力杜绝为了指标达标而达标的做法,应以家庭、个人为单位来衡量是否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而不能以全市总体达标来代替各村镇全部达标,也不能以城市达标来掩盖农村的差距。
第二,全面小康要努力做到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的有机统一。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包含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生态文明等社会指标。因此,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还包括城镇化率、住房状况、科教投入、绿化覆盖率、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其他指标。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成要素,彼此不可替代。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应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辩证关系,着力防范和克服重经济指标、轻其他指标的倾向,不能出现只顾短期经济目标实现、不顾积累长期发展后劲的做法,不能出现强调经济指标、模糊其他指标的考核导向。
第三,全面小康要努力做到百姓感受与统计数据的有机统一。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老百姓的切身体会。一定要以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果为标准,不能完全以统计数据代替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夯实统计核算的基础,改善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可以通过对处于平均数以下人群实际生活状况的分析、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召开群众座谈会、走访困难户、进行网络与媒体调查统计等方法,多途径、宽视野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鞍钢.2020是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贺铿.关于小康社会的统计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的探讨[J]统计研究 2003
[3]张成甦,宋山梅.贵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研究[J]南方农村 2012
[4]周晓苗.新疆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研究 [D]石河子大学2011
[5]何党生.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及其示范意义[EB/OL]2014 10
[6]楚国良.湘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评价研究[DB/OL]2013 01
[7]吴国才.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