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乡镇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2017-02-04 17:27赵莉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保障机制基层干部

赵莉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30-01

一、乡镇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乡镇干部的生活和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南北差异,造成干部报酬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工作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跟不上新形势的工作要求,主要表现为:

1.工作任务严重失衡

南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少数民族群众汉语水平低,民族干部汉语水平较差,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高,他们每天的工作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值班,不是在值班就是在加班,不是在加班,那肯定在加班的路上。以温宿县阿热勒镇为例,2.5万人左右的乡镇,汉族干部都不到10名,工作量较大各类文字材料全用汉语上报,上级部门分工明确,但各部门都依靠乡镇干部提供汉语数据和资料,必然造成工作繁重,通过实地调查,乡镇机关干部平均2个月休息1-1.5天,单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工作任务量大,导致“汉族同志不想干、民族同志干不了”,基层干部思想情绪化严重,工作效率低下。

2.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乡镇基层干部工作热情不高

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总体来看是好的,一些乡镇基层干部能积极带领群众抓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但我们调查中也发现,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导致各项建设事业搞不上去。从客观上去分析,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和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造成乡镇基层干部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3.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精神高度紧张

由于稳定形势相当严峻,人员编制严重匮乏,男干部一般24小时值班,加之乡镇派出所警力有限,乡镇干部经常被临时抽调。一般晚上2点钟下村突击检查,6点钟才能回来。特殊情况时有发生,干部非正常死亡率在0.3%左右,造成乡镇干部神经高度紧张。由于人员的不足,基层干部很少能够照顾家庭,父母、夫妻、子女基本上一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干部情绪低落,辞职情况十分普遍。

二、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健全和实施对乡镇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是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又是激发干部内在活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应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必须坚持政治上关心爱护

必须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乡镇干部,感情上牢牢贴近乡镇干部。对那些工作努力,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要树立典型,充分肯定成绩,大力宣传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在一线提拨一线使用,牢牢把握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2.必须从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上入手

要加强对乡镇基层干部的培训,突出实践性和灵活性,坚持专题培训、基地培训和外派培训相结合,提高乡镇干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本领,使干部掌握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依法办事的工作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上,放在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上。

3.必须建立健全激励保障配套机制

就客观情况而言,乡镇处于治理体系的“底座”,如果一名干部一直在乡镇发展,一般情况下,晋升到正科级就触碰到了“天花板”。事实上,由于职位职数的限制,能成为正科级的乡镇干部其实也是凤毛麟角。在乡镇,有相当一批干部默默无闻地工作,却由于受职位职数的限制,始终未能解决职级问题。因此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来吸引乡镇干部、约束乡镇干部、激励乡镇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能动作用,实现干部权责对等、利益与业绩挂钩相协调。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建议

1.改善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让乡镇干部有劲头

一是改善基层生活条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基层干部认为“工作条件差”,部分乡镇干部在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夫妻分居方面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也有个别新招人员耐不住乡镇工作清苦,辞职到大城市自谋出路,今年来,已经有11名新招人员离开乡镇工作。要改善乡镇基层干部住房条件,让乡镇基层的干部真正住得安心,消除基本忧患。实行边远乡镇工作经费补助,按月按季按时拨付,不能随意克扣,公平公正执行,让乡镇干部有劲头。

二是提高待遇,让付出回报成正比。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工作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责任大的同时,一些乡镇干部抱怨“待遇低”,“付出和回报太不成正比”。另外,乡镇干部晋升非领导职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进行。“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很好地调动起乡镇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2.实施人文关怀教育,营造关爱基层干部氛围

让乡镇基层干部充分享受公休假制度。部分乡镇干部反映,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有时无法享受到法定假日,有的乡镇根据天气情况每月或数月才能安排一次公休。由于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经常无规律,这一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调查显示,乡镇干部常年体力透支,得胃病、关节炎等疾病的干部很多。令人忧心的是,根据部分乡镇的调研报告情况来看,在一些乡镇干部甚至2年没有接受过体检。目前,中央已明确提出,支持乡镇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完善必要的文体、卫生设施,妥善解决乡镇干部的餐饮、居住和住宿问题;关注乡镇干部身心健康,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定期组织体检;对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减少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应当对乡镇干部厚爱一分,这样他们工作才会有劲,心里才觉得温暖!”

3.构建干部成长平台,注重基层干部培养选拔

3.1重视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树立基层重要的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注重基层工作经历,优先向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倾斜,及时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业绩突出的优秀基层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在乡镇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考虑从乡镇干部中选拔;在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时,按照“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安排一定的名额,面向乡镇干部进行定向优选,增强乡镇基层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

3.2加大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大乡镇与县直部门、边远乡镇与近郊乡镇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保持干部队伍流向平衡。在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有关规定,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保证班子成员原则干满一届的同时,根据干部的现实表现,建立定期交流、重点交流等制度,对在同一乡镇特别是在边远乡镇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重点交流;对工作表现优秀、群众认可度高的乡镇干部,适时交流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或重点乡镇。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保障机制基层干部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