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燕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英语教学中对茶文化缺省现象处理及对策研究
乔 燕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文化缺省是比较生僻的文化术语,但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却经常遇到。茶叶作为中西文化共同拥有的文化形态,便存在诸多茶文化缺省现象。这既是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繁复相关,当然也与中国的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的特殊差异性相关联。因此,注重茶文化缺省现象的应对和处理,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注重教材的使用和编写;加大对文化缺省现象在教育教学的运用研究。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茶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和应对措施,不仅可以扩大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范畴,还可以从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中提升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辨析。这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传统文化传播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英语教学;文化缺省;茶文化;翻译
茶作为连接和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在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茶文化作为中西方同时存在的文化形态,也为中西方的交流提供了基础和便利。然而,尽管中西文化都有茶元素,但因为其文化背景有所差异,所以在进行翻译时也会造成翻译障碍和阅读难度。尤其是当不明真相的译者和读者在看到相同的语言指代便顺其自然地进行简单直译,更是造成翻译上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茶文化尽管是中西方世界都已存在的文化类型,但一定程度上还不如中国所特有的事物的翻译处理。这既是中西方文化翻译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冲突,同时也与在翻译策略的“文化缺省”息息相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茶文化缺省给翻译和教学带来的困惑,及时寻求解决的方案和策略。使得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更加精准明确,也使中国的茶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成为具有全球性的中国文化。
面对中西茶文化的相似和共通,在英语教学中便需要注意茶文化缺省现象。“‘文化缺省’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术语,意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的省略。”[1]就茶文化来讲,便是不同文化之间,因为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而造成的翻译时的省略。显然,这种省略带有简洁性和方便性,但是由于中国茶文化和西方茶文化不是纯粹的背景相同,因此会造成理解误区和阅读障碍。深究茶文化缺省的原因,主要与中西文化冲突、传统文化繁杂和茶文化的特殊差异息息相关。
对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很难实现精准无误,翻译一旦开始就意味着失真和失误。因为两种文化在表达方式、思维结构的不同造成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不能实现完全的一一对应。如茶在中国的认知中早已超越了饮料的范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因此茶在中国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浓缩。然而在西方世界中的茶却更多的是一种饮品,或者是由来已久的“下午茶”传统,这种带有闲适安逸的追求和中国文人表达自我的茶思想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翻译时,若想实现二者词汇的一一对应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但是因为茶文化在各个地区的内涵差异,最根本的则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伴随着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因此不可能消除。所以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引导,将中西文化冲突降至最低。
作为翻译的主体,中国文化相对繁杂,这也便造成在进行传统文化的翻译时容易形成文化缺省。语言的翻译,一方面是考虑接受者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则是取决于翻译者的素养和内涵。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时间久远,文化内涵便异常丰富和复杂,所以一般翻译者很难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机理和内核,只是对其浅尝辄止的理解。在这种繁复文化的前提下,对于文化的细枝末节便会进行缺省,这不仅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复杂多样,也与翻译者自身的业务素养存在很大关联。
在英语教学中各种文化的缺省现象普遍存在,但中国茶文化缺省却是极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普遍的认识中,茶作为中西文化的桥梁,对中西文化有着巨大的推进和帮助作用。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是中西茶文化存在特殊的差异。一方面,中国的茶在语义层面和西方世界的tea不是完全的对等。“二者语言差异主要包括:首先,我国茶文化语言涉及我国文化各个方面、阶层、行业,但西方茶文化词汇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数量较少,范围较窄。”[2]由此可见,中国的茶在西方世界中呈现出地区性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与茶传入西方时的历史地位有关。因此,中国茶与西方世界茶在语义上存在差异。其次,中西方茶的差异还体现在内涵上。中国的茶与传统的儒、释、道相结合,产生意蕴强大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文人寻求宁静之所的不二选择,是中国士大夫道法自然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的茶承载在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浮沉遭际,有着深刻的文化属性和思想内涵。然而西方世界的茶相对单一,只是作为饮料出现,并且注重对茶口感的追求。因此英国人喝茶加牛奶,美国人喜欢喝冰茶。所以中国的茶是注重精神内核的思想追求,而西方世界的茶则是物质属性的实用饮料。这是在相同茶文化间不同的文化表达,造就的茶文化缺省现象。
面对茶文化缺省,是一个辩证统一的问题,它不只影响到英语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会因为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而使得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易懂。因此,在面对茶文化缺省现象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也使茶文化更好地在中西方文化起到桥梁的作用。
面对文化缺省,这个相对陌生化的术语,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不是太清晰。然而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率先垂范,掌握文化缺省现象的内容,并积极谋求对应的策略。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缺省的研究与学者科研不同,老师研究文化缺省,是能解释清楚文化缺省的概念,并且思考以何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文化缺省概念。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先锋官、集结号,以其为突破口寻找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面对茶文化的缺省现象,不仅应分析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更应该分析二者的相同。唯有解释其相同之处才能说明茶文化缺省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英语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新课改的要求指出老师是引导者,而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所以关注学生的差异同样重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不是一刀切、满堂灌。注意学生的提问和疑惑,并迅速解答与茶文化缺省相关的事宜。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应该注重讲解西方茶文化的步骤和禁忌,全方位地介绍西方的茶文化。“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3]因此,生动细致地介绍中西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熏陶。当然,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文化的差异。这是茶文化缺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时刻地渗透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思想,使得学生对茶文化缺省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让学生们可以清楚明了地学习英语,并树立差异意识,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缺省现象。
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缺一不可。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注重教材的使用。长期以来,对于教材的使用不够重视,以至于造成多年来始终使用重复教材,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因此,在进行教材使用上要严把质量关,对于未能更新思想的教材应当撤回和淘汰。注重教材的遴选和选购,切实将类似茶文化缺省现象在内的文化缺省纳入到选择的标准之中。对于茶文化缺省现象,不应该只是教师单纯的耳提面命,更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自学的教材加以辅助。在进行英语教材的使用上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直接就给同学讲解文化缺省的概念,而应该根据教材的事例和导向,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学习。在开始主要以打基础为主,然后使学生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进行翻译学习时便会有意识注意文化缺省现象。当然,教材中不一定会出现茶文化缺省的具体事例,但一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便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会学生具体知识点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培养学习能力。此外,随着中国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坚实,中国的优秀灿烂文化应该被大力传承和发展。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浓缩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因此,在对外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西方世界的英国和美国都存在茶文化,所以茶可以作为沟通东西方世界的纽带和桥梁,这较之中国其他传统文化更是独一无二的特征。因此,在当下和今后的英语教材中应当适当加入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使得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自信体验。这样的编写和学习也实现了从满堂灌到趣味学习、主动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文化复兴、思想进步的体现。当然,将茶文化加入英语教材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和自信。
对于茶文化缺省现象的研究,是一项崭新的课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茶文化缺省现象的学习,便是在根基上注重对学术前沿的关注和认识。茶文化缺省现象背后是中西方思想的区别,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应对和寻求茶文化缺省现象的策略和方法,便是让学生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并在差异中寻找平衡和和谐,养成健康积极的爱国理念。梁任公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有从学生抓起,而英语教学中对茶文化缺省现象的对策研究便是重要一步,对中国学生和传统文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1]张卉.关于“文化缺省”内涵的几点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102-106.
[2]梁苑霞.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育[J].福建茶叶,2016(5):241-242.
[3]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4.
乔 燕(1980-),女,河北辛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