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如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影响,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长,单亲大学生的比重也不断攀升。这一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由于社会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双重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解决。
关键词:高校 单亲家庭 学生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199-01
一、引言
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子女由父母双亲中的一方进行抚养教育,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造成单亲家庭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主要包括:父母离异、配偶死亡等。
现阶段,由于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单亲家庭数量逐年攀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成为我国的热门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了解[1],目前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认知方面。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都会给子女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使其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是被遗弃的孩子。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世界怀有很强的敌意,认为世界不公,因此,产生极大的心理障碍。2.性格方面。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其性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敏感多疑、自卑等性格缺陷。3.情感方面。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只在父母双方其中一方的照顾下成长,导致其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给其情感形成与表达带来一系列的影响。4.行为方面。由于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会对单亲家庭子女学生产生沉重的打击,给其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致使其情绪失控、行为偏激。
三、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社会因素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当今社会上大多数人仍对离婚这一社会现象存在严重的偏见,认为离婚是父母不负责任的表现,纷纷对其进行指责[2]。同时,也会采用带有同情、鄙夷或者其他异常的眼光去看待单亲家庭的孩子,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对自己父母的行为产生羞耻感与罪恶感。此外,社会媒体一味地对单亲家庭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问题进行夸大,无形中增添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是不是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欢迎。这一系列情况,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据相关心理学调查显示:在气氛融洽、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健全良好的人格;反之,冷淡、气氛僵硬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孩子消极厌世、敏感自私。
四、如何解决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
1.社会方面
社会应消除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将其与正常家庭出身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应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不增加其思想包袱。在此基础上,社会应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理解,尽可能为其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2.学校方面
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教师扮演起“大家长”的角色,及时对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掌握了解,并给予适当的帮助[3]。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按照相应准则对其进行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宽容与理解;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增强与单亲家庭学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各种渠道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及时了解其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
3.家庭方面
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适度,做到宠爱但不溺爱[4]。通常情况下,孩子对家长都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成为孩子的榜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其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拥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影响,其在认知、性格、情感、行为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其敏感自私、自卑、内向孤僻、冷漠……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保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学校、家庭相关人员应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关朋.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6):162-164.
[2]刘建峰、李坤.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55.
[3]苏良柏.浅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5):24-25.
[4]马丽、相征.重视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黑龙家教育学院学报,2011,(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