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焕娣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如何让自己学校的教学质量登高问鼎是学校发展壮大的首要问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生命线,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应该日日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有着21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经历了语文教学的几次改革。从最初的“传道、授业、解惑”到“教学相长”,再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感受到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我们从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条路我们走得艰难而坚定。但不管如何变化,向45分钟要质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是个永恒的话题,且时探时新。
我认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多媒体充当教师的护花使者,会使课堂更紧凑、更丰富、更精彩,也更高效。
一、要显示高度明确的目标
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节课只有45分钟,这45分钟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想要什么效果,在上课之前应明晰确定。一直呈现在全体师生面前的教学目标就是一把标准尺,达成目标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决不含糊。不能想着这节课上不完,下节课再讲;今天说不完明天再说。一节课可能啰嗦成两节,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也就糊里糊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鲁迅先生曾说: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上课应像打仗,战斗任务确定,策略方法可以灵活掌握,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墨守成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如军队的统帅,是灵魂、是纲领。每一节课要求独立成篇,又可连缀起来互相呼应。没有目标的课堂无疑是一盘散沙,随心所欲的结果必将随波逐流,走到哪儿是哪儿,结果与高效永远背道而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包括学生学会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学,学的过程如何。对于教师来说,那就是应有详尽而系统的备课:教材、学生、自己,还有各种其他的可用资源,所谓“知己知生,百教不殆”。
二、高效预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预习不是随意地翻翻书,读两遍课文。预习要科学安排,有目的,有要求,有得,有惑。要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得落到实处,导学案可以让学生通过下载的方式获得或打印,最终结果落实到纸上。这就要求教师布置好学生预习任务: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有什么感受想法的,把它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正式上课时思维快速进入最佳状态,它就好像一台巨大的吸力器,会把知识源源不断地吸收进来,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的高度灵活的教学方法
就如同当初反对填鸭式一样,我也反对任何一种以偏概全的教学方式。我崇尚教无定则,一节课采取什么方式应根据这节课的目的而定,量体裁衣。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必须保证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语铺陈也好,讲解分析也好,答疑解惑也好,都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而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永远只是学生。如同导演讲戏讲得再好,真正表演的是演员一样。我们的讲解和示范就是让演员学会表演,让演员演得更好,不能喧宾夺主。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把学生推上舞台,让学生唱主角,他们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而多媒体的使用无疑会让老师如虎添翼,使语文课堂声色俱佳。
四、细节决定成败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要想把“高效”落到实处,还得要注意:(1)重视每一分钟,决不浪费。如课前到岗,保证第一分钟的质量;(2)各个环节之间要紧凑,过渡自然而紧密;(3)教师用语、表意要简明清楚,杜绝含糊、模棱两可的用词;(4)讨论问题时,问题要明确,时间要有限制,可适当给予点拨启发,避免无谓的拖延;(5)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6)不多上一分钟,也决不提前一分钟。
总之,只有高效利用每一分钟,以宏观为经,细节为纬,用老师写满爱的心、溢满诗意的语言,充满睿智的讲解,才能编织出精、密、美的高效课堂。
其实,打造高效课堂永远不是一人一家之言,也决不会有一定之规,通向成功的路不会只有一条。即使是以前成功的也不见得总是适用,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时时创新,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百花竞开、百鸟争鸣的语文教学天地,面对培养素质,提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