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合作化是当前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如何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众多问题,如何从供给侧角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通过生产组织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合作化是一个关键。如何推进合作化,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合作化,一种最直接的思路是建议国家直接投资,在一些农村地区建设一批国营农场。然后以国营农场为基础,推进农村合作化进程。
农村合作;国营农场;发展
如何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众多问题,如何从供给侧角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其中通过生产组织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合作化是一个关键。
从经济方面看,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分工效益,至少比分散的家庭经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50%。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论证了分工的收益是巨大的,分工可以极大的促进生产力。十个人分工协作生产一个东西,其效益要高于一个人单独生产的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当然,农业上的分工优势可能没有工业上的分工优势更为明显,亚当·斯密也说,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也赶不上制造业的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但这并不能完全说农业没有分工优势,只是说农业分工所体现的效益可能没有工业分工所体现的效益那么明显而已。二是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农场比小农户更有利于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三是有利于降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更多具有集中特征,更少具有分散特征。四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包括撂荒地的有效利用等。五是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因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价格竞争能力,也是解决我国目前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举措。六是有利于更好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推进合作化建设可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快速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脱贫持久化。而小规模家庭经营,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大降低了扶贫效率。同时,这种小规模家庭经营,也容易返贫。
从政治方面看,对推进农村政治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合作化有利于克服农民的政治冷漠症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有利于降低农村社会政府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农村的管理和对农业的宏观调控。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政策方面,虽然态度很积极,但苦于没有抓手,而效果甚微,有许多政策到乡镇这一级就再很难落实下去。建设合作组织,可为政府调控农业和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发展政策提供有力抓手。
从文化方面看,是建设农村新文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合作化,让农民过一种集体的生活,有助于消解家族文化,有助于培育农民的合作精神和公共精神。加拿大合作社联盟创始人之一乔治·基恩在1915年写到:“合作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道德运动,它促使了自尊和互敬,发展了独立性,也使人们学会互相依靠。它坚信,最高形式的幸福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1]。”建设现代国家,离不开合作精神和公共精神。合作精神和公共精神是实行中国梦最重要的精神基础。
从社会方面看,对农村社会建设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合作化对降低犯罪率、防止邪教、开展农村卫生、体育等事业、妥善解决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等,都有积极效果。
从生态保护方面看,也是意义重大。合作化可大大降低保护环境的管理成本。另外,合作化也有利于降低食品检验和监督的成本,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推进合作化,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因为,第一,靠市场主导推进合作化,具有盲目性和不规范性;第二,靠农民自己主导推动也难,因为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让中国农民有一种善分不善合的人格,这增加了合作的难度。
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合作化,有多种途径,但笔者认为,一种最直接的思路是建议国家直接投资,在一些农村地区建设一批国营农场,然后以国营农场为基础,推进农村合作化进程。
目前,农村发展国营农场也具有可行性。第一,有土地要素基础。一是农村农户撂荒地较多,空壳村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农村有些盐碱地或荒地经技术改造,有较大开发空间,但单个农户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建设国营农场,在土地开发和利用方面有较大优势发挥空间。第二,有劳动要素基础。一是我国每年毕业大学生不少,就业也困难,可转入农场就业。二是返乡农民工这两年也在增加,可转入农场就业。三是一些农村乡镇干部人员严重超编,大部分乡镇都在一百多人以上,有的甚至有几百人,导致乡镇人浮于事,建设国营农场,可将乡镇部分人员转入国营农场工作,这也有利于乡镇精简机构。未来国营农场职工将是我国现代职业农民。第三,有资金要素基础。建设国营农场可分阶段分地区逐步进行资金投入,可一个一个进行建设,不会引发资金困难问题。第四,有管理要素基础。目前,我国干部队伍过剩,部分对口专业管理干部可调入农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第五,有产业要素基础。许多农村地区都有优势农产品可供农场进行开发和利用。比如,甘肃就有许多优势农产品,如苹果、中药材半夏、油橄榄等,虽然形成一定种植规模,但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化程度,没有很好发挥经济带动作用,亟需一个有效组织来整合生产和经营。第六,有稳定发展基础。由于国营农场主要产品是农产品,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供给可能有较大波动性)一般比较稳定,不像工业产品,需求可能有较大波动性,同时,国营农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转型为自给自足模式,这为未来农场发展提供了稳定预期。
国营农场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第一,管理问题。对于管理层,可能存在腐败问题和经营不善问题,可通过加强民主监督和科学管理来规避。如何加强民主管理,可通过进一步完善上下级权力分割互相制衡机制来实现。比如,农场领导任命权可掌握在上级党委手中,但为了防止用人偏差或腐败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考验后,农场职工可根据其在农场的表现享有投票免职权。如何加强农场的科学管理,需要大力引进现代企业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第二,员工问题。对于员工层,可能存在偷懒问题,可通过在农场内部实行一定程度的承包制(包括家庭承包制)或生产经营责任制或完善核算制度来规避。同时,也要抓好职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第三,市场问题。对于由市场价格波动引发的问题,可通过完善农产品价格保险制度和最低保护价制度来规避,同时,国家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也制定最高限价。第四,灾害问题。对于自然灾害问题,可通过完善农产品保险制度和国家救助制度来规避。
另外,国家在发展国营农场的同时,也可一定程度鼓励发展家庭私人农场等多种农业经营形式,可作为国营农场的补充形式,但家庭私人农场不应成为普遍形式,因为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特点不符合农业的公益性特点,农业要更多为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生态等功能,而不是效率功能。家庭私人农场的局限性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私人农场的短期逐利性不利于国家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小家户式的农业经济没有效率;但另一方面,若国家粮食生产掌握在私人大农场手中,虽然有了效率(其效率主要是私人效率,并非社会效率),但国家进行调控的难度必然加大。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是当今国家安全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国家对粮食安全,必须要跟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一样重视。为了保证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有效掌控,积极发展国营农场也是必要的。二是不利于充分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家庭私人农场一般根据农业季节性特点更倾向于短期雇佣。三是不利于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包括农场留守老人、儿童等社会问题私人农场都无法提供有效解决方式。四是由于私人农场的短期逐利性也不利于最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五是不利于有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六是在抗风险能力方面,家庭私人农场也比国营农场弱。七是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农村社会公共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育。
[1]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2]潘璐.“小农”思潮回顾及其当代论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宋圭武.小农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6).
[4]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魏翔)
F320
A
1673-9019(2017)01-0020-02
2016-9-23
宋圭武(1964-),男,甘肃靖远人,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问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