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传真
省工信委近日下发的《甘肃省“十三五”消费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以发展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培育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建设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精准作业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以基地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造千亿元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其中,肉制品加工产业链实现产值200亿元、果蔬加工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马铃薯深加工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百合加工产业链实现产值50亿元、特色小杂粮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祁瑞龙)
近年来,康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发展富民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之路。2016年全县新植天麻、贯叶连翘等各类中药材3.14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累计达到了8.682万亩;今年采挖天麻、猪苓、苦参等中药材1.258万亩,总产量3946吨,实现产值2.5341亿元,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焦杨红杨正文)
11月28日,张掖市万亩供港蔬菜储备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甘州区举行。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总产量8万多吨,总产值达1.5亿元,就近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名,实现人均增收20000元以上。据了解,该项目规划面积1600亩,总投资6000多万元,项目基地实行产销直达运作模式,直接向香港、深圳供应蔬菜产品,承担蔬菜保鲜储备和供应。(朱兴忠白玉辉)
近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永昌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近年来,永昌县搭建起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三大平台”,建立了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县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县上还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联盟,授权使用“永昌高原夏菜”和“永昌肉羊”等区域公共品牌,实现了“诚信与产业品牌”互促增效的共赢目标。目前,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54个,生产面积和养殖规模分别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67%和61.8%。(赵吉仁)
你见过住在“高楼”上的蔬菜吗?这种新鲜的种植方式在榆中县三角城康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就可以看到。
据悉,这种“高楼”空间利用率是大棚种植的2至3倍,产量是大棚种植的2.5倍,是传统种植的3.5倍。错茬种植绿色蔬菜,年平均亩产可达到1万公斤以上,亩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亩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上。
此外,在整个园区内,蔬菜从点种到采摘,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并能自动喷水、补充光照。这种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农业,全程记录农产品的生产、成长过程,消费者点击手机APP,即可全程溯源。(季桂珍高飞)
初冬时节,礼县马河乡孟泉村油牡丹育苗基地示范园1000多亩被黑色地膜覆盖着的油牡丹十分壮观。当地村干部介绍,这是礼县首次引进油牡丹栽植,为村上破解了产业脱贫精准扶贫的难题。
目前,礼县城关镇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油用牡丹特色产业,新引进了甘肃绿盟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下川等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已栽植油用牡丹1016亩,辐射带动当地农户200余户,使当地群众走上了产业脱贫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薛小平)
日前,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授予漳县“紫斑牡丹产业全国示范基地”称号。近年来,漳县把油用牡丹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型富民产业进行培育。依托漳县盛世油用牡丹产业有限公司,累计流转土地5000多亩,涉及农户8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并对贫困户优先用工。(何继强)
近年来,靖远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文冠果产业,同时加大文冠果油、茶等后续产业开发力度,努力将靖远打造成“全国文冠果之乡”。
该县积极向上争取帮扶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鼓励种植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目前,全县文冠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结果面积4.37万亩,产量达到725.5吨,产值2176.5万元;已成立3家文冠果种植龙头企业,建成文冠果籽油加工厂2处,年加工能力超过4000吨。随着文冠果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益增大,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也越走越宽。2015年,中国最大的文冠果木本油料种植基地(500万亩)项目落户靖远,“靖远文冠果”也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刘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