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俞苓,于海燕,孙涛,冯涛
“食品机械与设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敏,俞苓,于海燕,孙涛,*冯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应用性强,传统偏重理论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用与企业合作编写培养教材、去企业车间现场教学、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提高工程实践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食品机械与设备;校企合作;教学;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所用到各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此外还涉及一些简单的机械设计、生产线设计及设备选型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工业化、加工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也不断提高,新的食品加工设备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应用都对食品工程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工科专业,但目前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普遍表现出“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最为相关的课程,因此“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重要的意义[2]。为了提高“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笔者在该课程中引入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本科水平、技术特长”为特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专业,其建设目标是与企业共同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面向食品产业一线工程实际,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一直是食品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前身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专业最有特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机械制图CAD”等。作为一门应用性及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中的食品工艺、机械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但学生往往对先修课程掌握程度不够、基础不厚实,导致他们在学习“食品机械与设备”时对相关的机械原理理解困难;同时这门课程的理论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书本及教学示例展示的众多设备平面图想象其立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很多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在学习中比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使学生掌握食品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完成简单的机械设备分析与设计,能够正确选型以及配套相应的生产线以适应食品工艺要求,能够对生产线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的学习目的。此外,专业教师自身缺乏企业实际生产实践经验,在课堂上缺少实际案例的分析,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机械设备资源及企业高级工程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工程师联合编写教材,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教学以及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形式,增强“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实践性、趣味性,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书本中的机械设备原理进行直观的感知,理解起来更容易,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相关机械与设备工作原理、熟知常用设备工作过程,了解不同设备应用范围的要求,成为食品加工行业亟需的、实践技能扎实的高级人才。
针对实践性强的“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时,可以从与企业合作编写更具实训价值的教材参考书、引入现场教学以及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授课等形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2.1 企业联合参与“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参考,也是学生系统学习一门知识的主要读本。教材一般是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不断修订编写而成,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多年实践认证才写进教科书中,这就导致了教科书存在一定得滞后性。同时,教师通常多年来主要在高校中从事教学活动,对企业行业具体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迭代情况不了解,存在与社会生产发展有一定脱节的情况。一些毕业的学生会反映在学校学的很多技术在企业都被淘汰了,而一些在企业中用的较新的知识技能,教科书中并未涉及,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与社会生产实践脱离的后果,因此对教材教参进行及时更新非常必要,更重要的是要联合企业工程师的力量,弥补教师自身生产实际经验缺乏的不足,编写能培养适应企业发展和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实用教材。企业工程师长期从事一线的生产实践工作,对企业行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新技术的应用情况都更为了解,并且企业工程师能结合管理经验,企业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考量,选择更适合行业发展,更有利于企业成长壮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技术与设备。企业工程师带着这些资源、经验与思考所编写的教材更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实用性。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才能,更好地适应培养“本科水平、技术特长”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2.2 走出校门在企业车间进行现场教学
针对学生在校园里很难见到实际的生产流水线,及成套的加工设备的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企业的仪器设备、生产车间等资源,引入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去企业,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带学生到现场,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食品机械设备企业的规模和自动化程度;二是让学生有了一种对所学机械设备“眼见为实”的感觉;三是让学生知道了我国食品机械公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这种带学生走出去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上讲台
为弥补科班出身的食品专业教师实际工程能力的教学经验不足,利用企业一线工程师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的课程中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授课,企业工程师结合多年工作中遇到和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活动。通过邀请企业工程师到课堂,一是让学生了解到了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让学生明确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三是让学生了解我国食品机械类工程师所面临的职业前景和挑战。这种将工程师引进来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实际能力的理解和实践基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程开始之前,笔者邀请多名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了针对该校学生特点的食品机械与设备内部实训教材,简化一些理论知识,丰富实际生产中成套生产设备的相关内容。在“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中,积极与上海金山沃迪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将2个班53名学生带到上海金山沃迪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教学,参观工厂的组装车间,对乳品饮料的半自动加工生产线,新型杀菌设备“隧道式连续杀菌器”进行现场讲解教学。同时,先后邀请上海瑞派机械有限公司的王宏松总工和上海沃迪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董武林工程师赴该校分别进行了“典型的乳品加工工艺及设备”和“果蔬汁深加工设备和工艺探讨”2个专题的讲授。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该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校企合作教学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过程考核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我看未来食品机械”一题进行PPT展示与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想法,如“我看食品机械发展趋势——家用3D打印机”“从TeaBOT-商用泡茶机器人展望未来食品机械”“食品工业4.0”“论榨汁机现状与展望未来”等。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可以看出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食品机械设备具有较深刻的认识,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最后的期末理论考试中,平均分为86.2分,其中优秀(90分以上)有30人,学生表现非常优异,可见校企合作模式在“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中确实具有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该专业实现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4]。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习效果。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提高学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
[1]王霞,刘海军,杨宏志,等.提高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145-147.
[2]马海乐,邹小波,陈斌,等.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6):108-110.
[3]邓红,孟永宏,刘梅.在油脂化学学位课中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6):126-128.
[4]郭志明,陈全胜,邹小波,等.“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农产品加工,2016(11):80-8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in Food Machinery&Equipment Teaching
SUN Min,YU Ling,YU Haiyan,SUN Tao,*FENG Tao
(School of Perfume and Aroma Technology,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hai201418,China)
Food Machinery&Equipment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paysmore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can't achieve the targe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for this course.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model of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practical technical personnel.Unde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uld work together on compiling training textbooks,on-the-spot teaching method,and inviting engineers into the classroom so a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from both school and enterpris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practical technical personnel.
Food Machinery&Equipment;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teaching;practical technical personnel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6.056
1671-9646(2017)06b-0077-03
2017-05-04
孙敏(198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食品营养。*
冯涛(1978—),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