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涛 姜海洋 吉林省食品检验所
当前我国食品检测的情况及未来发展
□ 张 涛 姜海洋 吉林省食品检验所
当前,我国社会实现了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于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对于食品检测问题都非常的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未来趋势。
食品检测;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食品检测的范畴、广度、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与传统食品检测相比,现代食品检测不仅能够对其中是否含有毒素进行检测,也能够对食品中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微生物、菌类等进行检测,还能够将食品的原材料、添加剂进行分析。因此,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
当前,应用在食品检测中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几项。
1.1 天然毒素检测
在食品中,存在着一些天然毒素,这些有毒物质如果被人所食用,很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食品检测中,对天然毒素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很早就出现在对食品的检测过程中。不过,虽然天然毒素检测起步比较早,但是其发展比较迟缓,并且检测的费用比较高、速度比较慢,无法应用在大量食品检测中[1]。面对此状,新型检测技术将酶的特性加入到其中,通过酶联免疫与天然毒素检测结合,对食品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技术能够应用在大规模的食品检测当中。
1.2 转基因检测
转基因食品,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大量的转基因食品投入市场,种类丰富多样,如果长期对转基因食品进行食用,会对人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前常使用聚合酶链检测和免疫检测的方法,随着荧光技术的应用,转基因的检测技术将向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2]。
1.3 农药残留检测
在种植蔬菜、水果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病虫灾害,很多农民都会喷洒农药。这些残留农药如果没有被认真清洗和处理,一旦被人食用,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农药残留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在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方面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研制出了比较实用的仪器分析技术和酶抑制技术,能够对农药残留进行高准确度的检测。
我国在食品检测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从制度和重视程度上来看,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很多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上。为了能够推动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长远发展,我们应采用如下几个措施。
2.1 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检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个环节,而是一套完整的流程,从食品制作、运输、销售中,都能够看到食品安全检测的身影。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更应重视食品的质量检测。在高新技术的依托下,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步向着信息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将检测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检测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检测人员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自身检测能力的提升。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也应不断完善,对于一些陈旧的内容应予以剔除,对于一些冗余的岗位应进行筛选,将创新的技术融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从而能够促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进步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联合各个部门,共同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管理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管理,并不仅仅涉及食品部门,与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商部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应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与这些相关部门展开合作,使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做好食品检测管理工作。在检测过程中,有的企业比较配合,并且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做得很好,对于这类企业,应给予更好的激励,使企业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对于一些表现不够好的企业,应制定一些惩罚措施,将食品检测结果公布给消费者,提醒消费者的注意,如果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应予以吊销执照,责令其整改。
2.3 拓宽食品检测技术的使用范围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食品生产厂商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不顾人民生命的安全与否,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药品,甚至将过期、腐朽的食物进行再加工,从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应该加快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还应扩大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传统食品检测中,虽然检测技术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出了有效作用,对某些不法分子、存在安全问题的产品进行阻拦,但是这些检测技术的使用范围还是较为狭窄,尤其是当前我国食品市场较为混乱,在商品量巨大的情况下,我们应推广使用快速检测技术,使更多的食品能够得到安全保障[3]。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作为食品检测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我们应认识到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对我国当前常用的食品检测进行深入了解,并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完善食品检测体系,从而促进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向着高新、高效、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1]王冬玲,杨加兴,徐爱民.我国食品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导刊,2017(15):67.
[2]陈金余,李焕仪.浅谈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7(3):161-162.
[3]张波.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7(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