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中防控疫病要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2017-02-02 10:07:50万遂如
养猪 2017年3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效青霉素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养猪生产中防控疫病要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兽药是用于防治动物疫病的,如果在养猪生产中防控疫病使用兽药不当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养猪生产中防控疫病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兽药?这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与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本文就此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养猪场使用兽药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因管理较科学、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较高,在养猪生产中防治疫病使用兽药比较重视,注意对症选用药物,科学合理配伍,联合使用,发生问题比较少。中、小型养猪场,特别是养猪户,因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弱,甚至无正规的技术员,在养猪生产中防治疫病使用兽药发生的问题比较多,事故不断。主要表现在滥用抗生素,不对症选用药物;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改变给药途径;药物配伍使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用药时间过长,不遵守药物的规定休药期;使用低价劣质兽药;药物储存与保管不当;有的还使用过期兽药或人用药物等。结果造成养猪场在疫病防治中使用的药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反而影响与降低了药物的疗效,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延误了疫情,增加了死亡率,而且不断地诱发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致使兽药在猪体内残留,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肉质与经济效益,进而危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2 养猪场防控疫病如何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

2.1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2.1.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苯唑西林钠、美西林等) 可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菌功能,但不能混合使用,要分别肌注。

可与中药制剂,如金银花、鱼腥草、板蓝根、柴胡、蒲公英、青蒿、芦根、松萝、天葵、双黄连、五芩散、麻杏石甘汤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抗菌抗病毒功能,增强疗效。

不能与四环素类、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氯霉素、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因具有拮抗作用,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2.1.2 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噻呋、头孢唑啉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美唑等) 可与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双黄连、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抗菌增效剂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但不能混合使用,要分别肌注。

不能与氟苯尼考、红霉素、替米考星、卡那霉素、四环素、多黏菌素、磺胺类药物、氨茶碱、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等联合使用;因为有拮抗作用,会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效,增大肾毒性作用。

2.1.3 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阿米卡星、安普霉素等) 可与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呋喃类、丹参注射液、痢特灵、TMP 抗菌增效剂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菌能力,提高疗效。

不能与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两性霉素、磺胺类药物、维生素 C、双黄连、五味子、山楂、乌梅、女贞子等联合使用;因有拮抗作用,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大肾毒性。

2.1.4 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竹桃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螺旋霉素、角沙霉素等) 可与新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联合使用;因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大药效,提高治愈率。

不能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双黄连、穿心莲、牛黄解毒散等联合使用;因具有拮抗作用,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大肝脏毒性。

2.1.5 林可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可与喹诺酮类、TMP 抗菌增效剂、双黄连等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耐药性产生。

不能与青霉素类、红霉素、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药物及维生素 B、维生素 C 联合使用;具有拮抗作用,可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沉淀等。

2.1.6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可与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新霉素、TMP 抗菌增效剂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大药物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可与中药制剂人参、柴胡、甘草、黄连、葛根、白芍、赤芍、清肺汤、竹叶石膏汤、六味地黄汤等联合使用,可提高四环素类药物的药效与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不能与红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多黏菌素 B、磺胺类药物、维生素B 以及大黄、穿心莲、犀角、羚羊角、白矾、砒霜、朱砂、牡蛎、滑石、硼砂、龙骨、珍珠母、寒冰石、双黄连、氨茶碱等联合使用;因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2.1.7 酰胺醇类药物(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可与新霉素、四环素类、黏杆菌素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药效,提高疗效。

不能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类药物、维生素 B6、维生素 K3等联合使用;因具有拮抗作用,可降低药效,增大肝、肾毒性。

2.1.8 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沙拉沙星等) 可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TMP 抗菌增效剂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加药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不能与氯霉素、替米考星、四环素类、红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利福平等联合使用;因有拮抗作用,可降低药效,增加毒性。

2.1.9 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等) 可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制霉菌素、TMP 抗菌增效剂、黄连素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提高疗效。

不能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莫能菌类、两性霉素 B 等以及山楂、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女贞子、川芎、神曲、麦芽、白芍、赤芍、果胶、硼砂、活性炭等联合使用;具有拮抗作用,可降低疗效,增加肾毒性。

2.1.10 抗菌增效剂(二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苄氨嘧啶、澳美普林、阿地普林等) 可与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黏菌素类、红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加药效,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可与中药制剂如黄连素、鱼腥草、蒲公英、女贞叶、白头翁、仙鹤草、马齿苋、旱莲草、忍冬藤、苦参、青蒿、地榆、黄芩、黄柏、贯众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药效,提高疗效。

不能与四环素类联合使用,具有拮抗作用,可降低药物的药效。

2.1.11 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杆菌肽、万古霉素、维吉尼霉素等) 可与青霉素类与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大抗菌谱,提高药效与疗效;但不能混合使用,要分别注射。

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肝素、多黏菌素、新生霉素等联合使用;因有拮抗作用,可降低药物效力与疗效,使神经毒性增强。

2.1.12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可与青霉素类、胃复安、皮质激素、夏枯草、穿心莲、延胡索、川芎、干姜、秦艽、赤芍、蜂蜜、荆芥、山楂、秦皮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菌能力,提高药效与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不能与头孢菌素类、前列腺素类、环孢菌素、维生素 A、维生素 C、氯化铵、乙醇、利尿剂等联合使用,有拮抗作用,可降低抗炎效果,增加毒副作用。

2.2 抗病毒药物的联合使用

2.2.1 干扰素(猪、禽、牛、犬用的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剂) 可与抗生素、阿糖腺苷、强力宁、明胶、氟尿嘧啶、维生素 D 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病毒功能,提高疗效。

可与清开灵、黄芪、柴胡、板蓝根、穿心莲、鱼腥草、人参、香菇、灵芝、知母、川芎、茵黄注射液等联合使用,并能混合注射;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病毒功能,提高疗效与免疫力。

不能与麻醉药、镇静药、强的松、葡萄糖注射液等联合使用,因为可增强干扰素的毒性反应,降低药效。

2.2.2 免疫核糖核酸 可与各种中药制剂及细胞因子制剂(如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联合使用,并能混合注射;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不可混合使用,要分别注射;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抗病毒能力,提高药效及免疫力。

2.2.3 阿糖腺苷 可与干扰素和中药制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抗病毒能力和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不能与氨茶碱联合使用,会降低抗病毒能力,影响治疗效果。

2.2.4 清开灵注射液 可与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细菌素、溶菌酶、抗菌肽、排疫肽、治心肌炎药物、阿托品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病毒能力,提高治愈率与免疫力。

不能与青霉素类、阿米卡星、红霉素、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联合使用;禁止配伍,会引发不良反应。

2.2.5 黄芪多糖注射液 可与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抗菌肽、细菌素、溶菌酶、肾上腺素、利尿剂、抗血压药物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病毒能力,提高疗效与免疫力,可混合使用。

可与中药制剂人参、苦参、柴胡、板蓝根、金银花、当归、生地、防风、党参、麻黄、附子、益母草、山豆根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病毒能力,提高疗效和免疫力。

不能与青霉素类、黄连、黄柏、玄参等联合使用,会降低黄芪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2.2.6 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注射液 可与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抗菌肽、细菌素、溶菌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病毒能力,提高疗效与免疫力。

不能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联合使用,会降低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2.3 生物兽药(包括细胞因子制剂和生物抗菌药物)

细胞因子制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MHC-Ⅱ类分子等,以及生物抗菌药物,如抗菌肽、溶菌酶、细菌素、植物内生菌等,都可与各种中兽药单方或者复方制剂混合使用;也可与各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不能混合注射,要分别肌注。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抗病毒与抗细菌的功能,提高防治效果与免疫力。

不能与酸碱性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使用,因为会使细胞因子制剂与生物抗菌药物失去活性,降低药效,造成防治失败。

3 养猪生产中防治疫病兽药的合理使用

兽医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预防与治疗疾病,称为联合用药,其目的是提高防治效果,消除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防治疫病中联合用药要注意以下事项。

3.1 正确诊断疾病,科学合理对症用药

对疾病正确诊断是治疗用药的前提,药物防治效果是对诊断正确与否的验证。因此,养猪生产中防治疾病一定要正确诊断,结合药物的性质和药理作用,针对疾病的病原体和临床特征,科学合理地对症联合使用兽药,以增强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扩大抗病毒与抗细菌的功能,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才能达到药物预防与临床治疗的理想效果。如果对疾病诊断不正确,盲目联合用药,特别是滥用抗菌药物,结果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反而会影响与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诱发耐药性的产生,延误疾病的治疗,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3.2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兽医临床上联合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作用的协同、拮抗、不良反应,特别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者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或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配伍禁忌。因此,联合用药如配伍不当,可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的毒性。在养猪生产中防治疾病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兽药时一定要慎重,避免药物配伍禁忌,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3.3 注意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时,在机体内的器官、组织中(如胃肠道、肝脏等)或作用部位(如细胞膜、受体部位等)药物均可发生相互作用,使药效与不良反应增强或减弱。因此,联合用药要多采用具有协同作用,降低毒副作用的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科学合理配伍。同类药物一般不宜联合使用;也应避免联合使用毒性相同的药物;联合用药的药物种类也不要过多(少用“三联”、“四联”),使用药物种类过多 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所以联合用药一定要注意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当临床上发生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或出现严重耐药性菌(毒)株时,要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联合组方实施治疗,以充分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促进作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4 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与给药的方法

使用药物防治猪的疫病,必须要使药物在机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发挥其药效作用。因此,按药物规定的每次或每日的剂量,并按规定时间和次数给药,保证有足够的疗程,这是防治疾病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防治中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延长疗效,易导致药物在机体内产生残留,严重者可引发药物中毒反应;同时也造成药物浪费,增加成本。但也不能随意减少药物使用剂量,缩短疗程,因为药物剂量不够,疗程过短,根本不能完全杀灭病原体,一旦停止用药,受抑制的病原体又会重新生长、繁殖,出现严重的复发症状,同时还易诱发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增加防治的困难。治疗疾病时给药方法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用药目的与药物的性质来确定最佳的给药方法。比如病情危重或药物局部刺激性较强,以静脉注射给药为好。正常情况下,常用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治疗胃肠疾病,宜采用口服给药。混饲给药用量要准确,混合要均匀;饮水给药要掌握好药物溶解性和浓度;口服给药既要避免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作用,又要考虑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作用。体表与黏膜给药既要防止中毒,又要避免引发皮炎。兽医临床上治疗用药,一般猪的传染病治疗连续用 3~5 天,直到症状消失后再用 2天即可;慢性疾病的治疗,通常用药 10天为一个疗程。

3.5 注意药物对疫苗免疫接种的影响

目前兽医药品中有的药物对动物用的疫苗免疫接种有提升作用,有的对疫苗免疫接种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联合使用药物防治疫病时,要充分注意药物对疫苗免疫接种的影响,尽可能选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组方,以保障疫苗免疫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猪场实施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时,在注射疫苗的前3天与后3天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否则会影响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免疫接种灭活疫苗(死疫苗)时,不会受其影响。

3.6 注意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和毒副作用

有些兽药在机体内代谢与排泄非常缓慢,如果连续给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这些药物。有的药物可防治疾病,但也对动物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在联合使用这类药物时,必须慎重,避免长期使用或随意加大使用剂量。如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引起猪的肝、肾功能异常。长期使用卡那霉素、痢特灵等药物对猪的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还会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氯霉素添加饲喂,会抑制猪的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3.7 注意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与个体差异

猪的品种不同与个体不同,由于其生理机能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差异表现出对药物的耐药性和高敏性,具有对某种药物耐药性个体可接受甚至超过其中毒量,也不引起中毒;而对具有高敏性个体即使小剂量的药物就可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中毒。由于仔猪、老年猪和母猪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猪和公猪要高,因此,联合用药要适当控制药物的剂量,比如妊娠母猪对拟胆碱药物非常敏感,易引起母猪流产,使用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编辑:柳青)

母乳中化合物可杀死癌细胞

【英国《独立报》网站 5 月 14 日报道】题:瑞典科学家说母乳中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治愈癌症”

母乳的养生功效经常得到证实。一项新发现显示,母 乳中一种被称 为“哈姆 雷 特 ”(Ham let)的化 合物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杀死癌细胞的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方法。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了“哈姆雷特”对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怀希望。

在对膀胱癌患者进行的早期试验中,注射了这种化合物的患者在几天内就开始通过尿液排出被杀死的癌细胞。

相比于同时杀死体内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化疗和放疗,母乳中的这种化合物只攻击癌细胞,从而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这种物质是免疫学教授卡塔琳娜·斯万堡在研究抗生素时意外发现的。

她对英国《每日邮报》记者说:“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我们添加了母乳中的这种化合物后,癌细胞死亡了。这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斯万堡解释道,她当时在寻找新型抗菌剂,而新鲜母乳中含有大量抗菌物质。

她还说,含有 α-乳白蛋白的母乳会在胃里变成一种抗癌剂,却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这种化合物能够避开癌细胞的外层防御,攻击线粒体和细胞核。

通过使癌细胞失去能量来源,这个凋亡过程即是对癌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之衰弱和死亡。

斯万堡说:“‘哈姆雷特’攻击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有些不可思议。”

科学家们表示,母乳中的这种化合物也能帮助肠癌和宫颈癌患者。一项“哈姆雷特”与安慰剂的对照试验眼下正在筹划中,它将验证这种物质的功效。

(转自 参考消息[N],2017-05-16)

S859.5+1

A

1002-1957(2017)03-0091-04

2017-04-06

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药效青霉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那是我偶然发现的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0
药效
故事大王(2017年11期)2018-01-21 19:10:23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药效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