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渔业服务与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赵秋龙/文
工厂化养殖石斑鱼感染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 深圳市渔业服务与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赵秋龙/文
近年来,随着深圳地区的水产养殖业不断萎缩,目前可养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深圳大鹏沿海的少量区域,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养殖企业主要开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石斑鱼等高档鱼类,但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往往伴随着鱼病频发,刺激隐核虫已经是海水工厂化养殖中比较严重的病原。危害严重时甚至形成暴发性流行的水生动物疫病,特别是鱼苗,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更高。认识刺激隐核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对石斑鱼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小瓜虫、白点病,属纤毛动物门、 寡膜纲、膜口目,为寄生性纤毛虫类。该虫体呈乳黄色,球形、卵形或梨形,前端稍尖,成熟的个体直径达0.4mm~0.5mm,体内有由4~8个卵圆形团块连接成“U”字形排列的念珠状大核。虫体主要寄生在宿主鱼的体表、鳍、鳃、眼睛等与外界相接触处,鱼体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将虫体包住和伴随表皮细胞增生产生的白色小囊泡,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
刺激隐核虫病流行地区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可感染尖吻鲈、紫红笛鲷、东方鲀、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金鲳、石斑鱼、蓝子鱼、白胡椒鲷、真鲷、黑鲷、平鲷、红鳍笛鲷等各个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主要发病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的季节交替过程中,此时的水温变化较大,鱼体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刺激隐核虫。该病流行发病水温为25~28℃,病鱼会出现摄食量减少,身体消瘦,游动缓慢的现象,呈分散状态离群漫游,严重时,鱼体的白色囊泡连成片,形成一层白膜,严重感染眼睛时引起角膜增生,眼球浑浊。当鳃大量寄生刺激隐核虫时,鳃丝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阻断呼吸的顺畅,致使病鱼易缺氧窒息而死。
1.外观和行为检查:捞出病鱼观察,其体表、鳍、鳃等处肉眼可见小白点,且分布大量粘液,重者形成一层浑浊的白膜。表皮点状充血,鳃组织因贫血而呈粉红色。严重时还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的病症:体表发炎溃疡,鳞片极易脱落,鳍条缺损、开叉,眼睛白浊,鳃丝腐烂。病鱼初期摄食量减少,在养殖池中分布散乱、狂游不止,时常翻转身体磨擦池底,开口呼吸频率加快。后期发病鱼的皮肤和鳃受虫体刺激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白色膜囊将虫体包住,故肉眼看上去病鱼体表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俗称“白点病”) , 病鱼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游动缓慢,池底可见大量白色“粪便”。
2.显微镜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虫体。患病初期取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鳃丝之间有虫滋养体,呈黑色圆形或椭圆形团块,有的还在作旋转运动。患病后期取鱼体表粘液做水浸片,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许多旋转运动的虫体;或将有小白点的鳍条剪下放在盛有海水的白磁盘中用解剖针轻轻将白点的膜挑破,如看到有小虫体滚出、在水中游动即可确诊。
3.PCR检测:挑取虫体并提取虫体DNA,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7217-2014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中的8.3 PCR检测的方法进行PCR检测。结果判定:如果在鱼体表或鰓上肉眼观察到小白点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疑似虫体,则判断为可疑,若是病鱼同时符合该病的一些临床症状也可确诊;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疑似虫体,并用PCR方法扩增出540bp的目标片段,经过测序鉴定和刺激隐核虫的参考序列相似度达到95%以上,则可确诊为刺激隐核虫。
1.预防措施:刺激隐核虫有胞囊保护,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很强,生产中治疗该病比较困难,故平时养殖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工厂化养殖中具体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鱼苗放养前,养殖池要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严格消毒,彻底杀灭池中残存刺激隐核虫的胞囊。②设置严格的海水砂滤池和消毒池,确保海水消毒的稳定性。③水质指标的控制,尽量控制水温24~29℃,盐度22~33‰,pH 值 7.5~8.6,DO ≥ 5mg/L,NH4+≤0.5mg/L。④在夏季高温时注意加大换水量,定期泼洒消毒剂,保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⑤养殖过程中将刷子和捞网等定期消菌,专池专用。⑥投喂高质量全价饲料、定期补加VE、VC,加强营养提高鱼体抗病力。
2.治疗方法:由于刺激隐核虫外部形态和生活史的特征,药物的使用只能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部分幼虫,但成虫在遇到药物时则形成胞囊,从鱼体上脱落。在条件适宜时,增殖更多的纤毛幼虫,侵袭更多的宿主,造成更大的危害,故尚无根治刺激隐核虫病的药物和措施。目前可用的成本较低的方法是淡水浸浴法,但是此种方法工作量较大,对鱼体伤害也大,对于养殖量大的情况难以操作。其他的药浴法可采用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挂袋,按照4×4米水泥池,各挂敌百虫200克、硫酸铜200克,每天挂一次,持续挂三到四天,直到刺激隐核虫消失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