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静,郭旭升,潘开宇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河南省渔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
渔文化漫谈
——境之萌
黄荣静,郭旭升,潘开宇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河南省渔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借助渔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在诗词歌赋中描述渔业生产,衍生出不同的文学意境;同时在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造园设计当中,借景抒情,深化了园林景观意境,使鱼成为深化中国文学艺术和丰富古典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
文化;渔文化
1.1 渔工号子,带我回大海
“也嗨索,也呀啰,老锚抬了头呀,气力哑一把呀,老锚是抬了头呀……”。一曲唱完,83岁的叶宽兴已是满脸红光,微微发汗。70年前,13岁的叶宽兴第一次登上渔船,跟着父亲拉网、起锚,听到了铿锵有力的渔工号子。70年后,他被推选为第四批省级非遗—渔工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
叶宽兴说,小时候父亲常叮嘱他,上了船要把号子学会,不然可捕不到鱼。东海浪急,渔工号子也是渔民面对风浪的法宝。刚捕鱼时,叶宽兴曾遭遇大风浪,木船在风雨中起伏,船员都慌了神。有经验的船老大跳上甲板,带头喊着号子指挥起来。“听到号子,大家力气都回来了,跟着手上使劲,齐声高喊,简直把风浪声都盖过去了。”通过众人齐声发出“嗨佐、伊拉呵”的高声呐喊,慢慢又演化出音韵和唱词,才形成了今天的渔工号子。
然而,再悠扬的旋律也会戛然而止。木渔船装上马达,各种机械设备陆续上船,人力被逐渐取代,海面上已难闻渔工号子声。好在渔工号子被列入了非遗保护名录,叶宽兴的晚年生活也随之改变。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肚子里积攒下的号子,竟已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如今,叶宽兴不但要帮着普陀区非遗中心收集整理渔工号子资料,还在培训班当起了老师傅[1]。
53岁的马志明是叶宽兴的徒弟,对渔工号子有不小的兴趣。“这是一门艺术,也是老祖宗的一份遗产,无论如何要传递下去。”马志明说。渔工号子总算能流传下去,叶宽兴心中也踏实了。在海边散散步,随口唱两声号子,对老人来说,一切悠然自得。
1.2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歌中点到了水、浪、船、帆、稻、菱、鱼、鸭、晨、暮,以此来描述家乡之美、水乡之美。洪湖亦是一片革命的热土,这里曾经是全国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贺龙同志曾在这里利用河湖港汊的地势,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利用水域优势开展革命斗争是洪湖革命根据地区别于其他根据地的特点。据说当年创作组在采风时听见了洪湖打渔船上的渔歌:“洪湖水浪打浪,太阳出来放金光。白天下湖来撒网,夜晚扛枪去站岗。地主湖霸都打倒,渔民个个喜洋洋。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救星共产党。”创作组的作家们如获至宝,由张敬安执笔写下了《洪湖水浪打浪》歌词的前八句,欧阳谦叔改写了后六句。在后六句歌词中,欧阳谦叔突出表现了共产党和新中国与洪湖成为鱼米之乡的因果关系,直抒胸臆地歌颂了共产党的恩情,歌词抒发了革命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直接揭示了歌曲的革命主题,因而被人们当作一种革命的精神象征。
1.3 独钓寒江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2]。
1.4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味虽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这首 《江上渔者》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诗句朴实流畅,就像一首渔歌号子,吟诵起来琅琅上口,饶有韵味。
2.1 濠濮间想
“濠濮间想”一词出自《世说新语》,说的是东晋简文帝进入华林园,环顾了园景后对左右手下说道“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简文帝继承于庄子“鱼乐”的人生观和审美观,从美景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心与景融合为一,产生了“濠濮间想”。
“濠”、“濮” 本是两条河流之名,《庄子·秋水》中的两则故事使这两条河流出了名,一则是庄子与惠子的濠梁观鱼,“人之乐”存在于“鱼之乐”之辩;另一则是庄子于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使者请他去做官,庄子通过“曳尾于涂中”的一串巧妙问答,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不在庙堂,而在山林,曳尾涂中,才是庄子所追寻的最终快乐。这两个故事逐渐合二为一,“濠濮间想”所表达的是一种自由和谐、解脱世俗牵绊的境界,展现的是脱离人为的阻碍,与山水花木、鸟兽禽鱼同乐同游的景象。庄子在山水中体悟到濠上闲适、濮水自由的悠然境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和无间,所以“濠梁观鱼”、“濠濮间想”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境界,成为怡然自得,隐逸山林的代名词。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都乐于建临渊观鱼、知鱼之乐为主题的景观[3]。
2.2 鸢飞鱼跃
“鸢飞鱼跃”出自《诗经》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句,鸢鸟飞上天空,游鱼在水中跳跃,意指万物各得其所。后以“鸢飞鱼跃”比喻世间万物随性而为、乐在其中。朱嘉早年有一幅书法作品为“鸢飞鱼跃”,这四个字浓缩和概括了朱嘉本体论的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源,想要默识天理,就要不断地上察下识,格物穷理,这是朱嘉对“鸢飞鱼跃”的基本解释。
“鸢飞鱼跃”所蕴含的理学的生命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反映出的大化流行的生命精神,与统治者皇帝想使他们的德政和修养能够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所求不谋而合,因而此用典在清代皇家园林中多有展现。在康熙的《避暑山庄记》中看到“鸢飞鱼跃,从天性之高下”一句,乾隆在《避暑山庄后序》中也有"鹤鹿之游,鸢鱼之乐"等描述。圆明园中有多处“鸢飞鱼跃”之景。除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鸢飞鱼跃”的出现,上海古猗园始建于明代,内有“鸢飞鱼跃”轩[4]。
自古以来,鱼在作为美味佳肴之外,还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它从最初的食物,发展成为一种精神信仰,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渔文化逐渐成为人类生产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不同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渔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另外,无论是现存的还是只能览于书间的园林,但凡临水,观鱼就是不可或缺的景致,“鱼乐”等审美思想就是不变的主题。
[1]网易新闻.
[2]王世官,唐诗中的鱼文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明玥,中国古典园林鱼文化景观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张俊玲明玥,李文.鱼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5(02):193-194.
Causerie about fishery culture (artistic conception)
Huang Rongjing,Guo Xusheng,Pan Kaiyu
(Fishery Science Department,Henan Modern Fisheries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Xiny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Xinyang,464000, China)
Since the very beginning of Chinese culture,fishery is with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eritage,finding itself profoundly in the poems and folk ballads,illustrating different literary moods;at the same time,in the royal garden and the garden of the literati,fishery has taken the ideals of sceneries and moods, deepend the landscape mood,so that the fishery themes has become a vital part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designing.
culture;fishery culture
黄荣静(1982-),女,河南信阳人,讲师,从事水产养殖学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