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祥栋
(南阳市卧龙区兰营水库管理所,河南南阳 476000)
虹鳟(Salmo gairdnerii)属于冷水性鱼类,鲱形目、鲑科。其肉质细腻鲜美,刺少肉多,无土腥味,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虹鳟适宜于集约化流水养殖,生长快,成本低,品质好,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产量高而优良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虹鳟在淡水和海水中均能养殖,在海水中养的虹鳟其肉味比淡水更加鲜美。我国的养鳟业始于1959年,经过30年来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养殖虹鳟的技术日趋成熟。
虹鳟属冷水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喜生活于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温适宜、水量充沛、溶氧丰富、具有砂砾底的山间溪流之中。虹鳟成鱼生存极限温度为0~30℃,生长水温3~24℃,最适生长温度12~18℃。低于7℃或高于20℃,食欲减慢,生长减慢;超过24℃,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则鱼体衰弱,导致死亡;27~30℃,短时间内则会死亡。
虹鳟适应性很强,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尤其在流水中养殖,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产量较高。
虹鳟为肉食性鱼类。幼体阶段以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养能适应和摄食颗粒饲料。
虹蹲摄食量的多少与水温、溶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最适生长水温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当水中溶氧超过l0 mg/L以上时,虹鳟进食明显增多。在一天之中,摄食以早晨和傍晚为主。
目前先进养鳟技术,从稚鱼养成成鱼全部使用配合饲料。养鳟饲料通常以优质鱼粉、豆饼、小麦粉作为基础饵料,并添加矿物质、维生素、油脂和抗氧化剂等。饲料系数一般在1.4~1.6之间。
养殖场根据虹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设有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亲鱼池和后备亲鱼池等,其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 0.5%、1.0%、12.5%、80%、3.0%、3.0%,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设少量的检疫池,以备病鱼隔离检疫用。
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石砌或混凝土结构为好,成鱼池和亲鱼池既可以是土质,也可以是石砌或混凝土结构。根据地形每排鱼池要有一定的落差,以有利于自然流水。
虹鳟鱼池的进水排水系统是建池中的重要部分。每个鱼池都要有独立的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污口。进水、排水口处均要设置拦鱼栅,防止逃鱼。拦鱼栅要严密,间距大小要根据鱼体大小来确定。
虹鳟养殖用水为兰营水库坝下渗水和井水。水源无污染,养殖用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常年水温不高于24℃,溶氧丰富,弱碱性水质。养殖用水泥池4个,长20m,宽4.5m。土池2个各3335㎡。进排水系统独立完整,发电、增氧设施齐全。
1.3.1 诱捕器试验 试验设A、B、C 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次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将3种诱捕器同时安装到茶园,诱捕器离茶丛表面20 cm,各小区之间间距10 m,配备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茶尺蠖诱芯,比较3种诱捕器在试验期间的诱捕量。试验时间为2017年7月11日至8月2日,每周调查1次,连续调查4周。图1为3种茶尺蠖诱捕器。
虹鳟鱼的饲养过程,由卵破膜孵化算起,可以分为仔鱼期(由孵出至开食两个月止)、鱼苗期(由开食后两个月至6个月止)、鱼种期(由开食后9个月至当年年底)和成鱼期(从第二年一月开始到出售)等几个阶段。
孵化后的20 d内,不需投饵,鱼苗嫩弱,趋暗怕光,活动缓慢,依靠吸收卵黄囊中的养分维持其生长,放养密度10000~50000尾/㎡左右。20 d后,开始投喂饲料,最初可以将煮熟的蛋黄调成浆水,滴到鱼池上游有鱼的水面。开食后1个月,放养密度500~1000尾/㎡,可以用纱布挤出煮熟的蛋黄,呈细颗粒状滴于水中。还可以用动物肝脏、新鲜小杂鱼磨成糨糊状,滴入水面投喂。每天投喂6~8次。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12%左右。
开食两个月后,仔鱼体重已达1 g左右,进入了鱼苗期,放养密度200~500尾/㎡,可投喂颗粒饲料或破碎料。饲料中的动物性成分80%以上。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饵次数4次。
开食后半年,一直到当年年底,为鱼种期,放养密度50~200尾/㎡。可投喂成鱼用饲料、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5%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
放养密度15~50尾,水深在1~2 m。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30~40%。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以八成饱为宜,日投喂两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
虹鳟养殖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高,有微流水的水体环境。养殖虹鳟鱼每天有微流水注入池中,增加水体溶氧,防止浮头发生。在管理上首先要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设置增氧设备,一旦缺氧,立即予以补充。在气温偏高的7、8月份,每天中午定期加注井水。在池塘上方搭置遮荫棚的方法,降低水温。常年控制池塘水温不超过22℃。
每天记录养殖水温、水量、溶解氧、投饵量,注意观察池鱼活动和进食量。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注意测水温(不超过 22℃)、溶解氧(不超过 5 mg/L)、氨氮(不超过 0.0075 mg/L)。
随着鱼苗的生长,要经常分池,调整饲养的密度。养殖一个月后,就会出现大小不均的现象,必须及时筛选分池。捕大留小,把已经达到食用标准的成鱼及时捕捞出售,将出现明显差异的个体选出分池饲养。
及时去污,除去杂质;清除进、排水口异物,坚持每天清污一次,确保进、排水畅通。
加强虹鳟病害防治工作,尽量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主要措施如下:
6.1 选用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鱼种。避免购进带病鱼种,患病鱼和受伤鱼一律剔除不要。病死鱼及时隔离或全部销毁处理。
6.2 提高池水溶氧量,保持水体清洁卫生。
6.3 鱼体入池一定消毒,用3~5%食盐溶液浸泡后再放入池中,发病季节还要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并适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
6.4 中草药预防。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大黄粉、大蒜素等中药,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7.1 流水养殖虹鳟鱼,水质及温度控制的好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7.2 掌握虹鳟鱼的配套生产技术,苗种繁育和成鱼生产一体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