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蛋鸡养殖业制约因素
1.养殖规模化进程缓慢,无规模效应。数据显示,我国蛋鸡养殖企业中2000~30000只的养殖规模占比近90%,这个比例并不利于蛋鸡养殖行业向科技化、集中化、高效化的科学发展路径发展,从而规模效应很难体现。据了解,小型养殖户的蛋料比在2.5~2.8∶1左右,较之于国外先进水平的2.1~2.3∶1仍有很大的差距。
2.信息面偏窄,盲目养殖。一旦养殖组成结构是以分散型的小规模养殖为主,这就决定了很多时候养殖经营决策难逃跟风养殖的“羊群效应”。看着养殖利润做滞后的养殖经营决策,往往容易进入养殖悲剧的循环。当养殖利润高企时,企业倾向大幅扩大养殖规模,跟风行为可以让市场上的鸡蛋供应在短短1~2个月出现彻底的好转(直接补栏青年鸡),原本的供应缺口立马被填平,价格快速下探,利润大打折扣。而这个时候一旦遭遇资金短缺,企业采取提前或加速蛋鸡淘汰,又可能再次逆转供需格局,使养殖利润重新抬头。在当前盛行的粗放式分散性养殖的背景下,中小型养殖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对行业的认识往往是滞后的,经营决策的盲目性难以避免,这将严重威胁养殖行业的稳定增长。
3.风险防范能力弱。鸡蛋的价格波动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以春节、端午、中秋、国庆、开学等时期为主要的需求旺季,价格往往会受到需求带动上行。而在3~4月和6~7月往往是鸡蛋的传统需求淡季,价格大概率弱势运行。鸡蛋价格不仅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而且波动幅度也相当之大。面对如此大幅的波动,以商品蛋交易为主的养殖户承受的巨大价格波动风险不言而喻。同时,禽流感疫情也将对价格形成巨大影响。因此,对很多养殖户来讲,蛋鸡养殖都是一个极具投机色彩的行业。
4.渠道营销能力薄弱。无品牌的商品蛋贸易仍是鸡蛋贸易的绝对主力,养殖户的销售模式主要是以卖给贸易商为主(超过70%)。而鸡蛋属于生鲜农产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气温在28℃以上时,鸡蛋的适宜保存时间大大缩减)。因此,一旦蛋价行情弱势,贸易商采购谨慎,养殖户将不得不面对很被动的局面。
(搜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