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健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
●韩健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40例,均在术后采用乳腺托架,按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成无热塑膜组及热塑膜组,无热塑膜组仅在皮肤用墨水标记,热塑膜组则使用热塑膜固定,分析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热塑膜组头脚误差值(4.02±0.83)mm、左右误差值(3.82±0.79)明显高于无热塑膜组的(2.63±0.95)mm、(2.71±0.72)mm,差异显著(P<0.05);热塑膜组前后误差值为(2.71±0.77)mm稍高于无热塑膜组的(2.53±0.7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不用热塑膜,仅用乳腺托架,有助于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及重复性,对于体型稍丰满患者更加适用。
乳腺癌保乳术;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摆位误差
近几年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放射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放射治疗精准度越来越高,可有效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为达到保护乳腺癌邻近组织器官、保障乳腺癌组织良好的放射线剂量分布的目的,在放疗过程中减少摆位及固定的误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1-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20例,均在术后采用乳腺托架,但无热塑膜,在控制摆位误差方面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40例,按照是否使用热塑膜分成热塑膜组及无热塑膜组。热塑膜组20例中,年龄30-45岁,年龄平均(36.78±5.44)岁;按照乳腺癌病灶分析,左侧12例,右侧8例,均为单侧发病。无热塑膜组20例中,年龄29-46岁,年龄平均(35.75±5.44)岁;按照乳腺癌病灶分析,左侧11例,右侧7例,均为单侧发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机会监督并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定位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置摆放乳腺托架,调整二者位置,保证在相同的正中矢状线上;嘱咐患者裸露上半身,在乳腺托架上取仰卧位,调整头枕位置以及臀垫孔位,嘱咐将头转向检测,乳腺癌患侧手臂尽可能外展,并上抬双手,握住乳腺托架顶部固定杆,经由激光对摆位进行调整,保证左右对称,促使乳腺癌患者与乳腺托架、定位床三中轴线相重合[3]。
热塑膜组患者将预先浸泡在温水(70℃)中变透明的热塑膜取出后,擦干水珠后将患者乳房包裹起来,,待冷却成型、固定后,在热塑膜上预定位置粘贴激光定位标记线;无热塑膜组调整体位后,在体表用墨水划线,标记三维激光定位线。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及放射治疗,其中定/复位,以及放射治疗中的摆位与初始体位一致[4]。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正侧位片,验证摆位误差情况,统计分析床左右、床进出以及床升降方向误差情况,即左右、头脚以及前后。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由(x±s )表示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热塑膜组验证误差80次,无热塑膜组验证误差82次。热塑膜组头脚误差值(4.02±0.83)mm、左右误差值(3.82±0.79)明显高于无热塑膜组的(2.63±0.95)mm、(2.71±0.72)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6.0351、5.6879,P均=0.0000;热塑膜组前后误差值为(2.71±0.77)mm稍高于无热塑膜组的(2.53±0.7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72,P=0.3628。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而且经由调强/三角适形放疗等基于精准放疗技术发展而来的放疗方案能够大幅度提升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随着精准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放疗方案,成为放疗的主流治疗方案,而且因其具有放射线靶向治疗位置精准、对乳腺癌邻近器官及组织情况能够有效控制,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5]。
乳房具有比较柔软、活动度较大,精准难度较大等特点,经乳腺托架+热塑膜联合定位时,虽然具有一定的定位效果,但制膜时容易挤压乳腺,造成乳腺癌病灶或患者体位发生移动,导致摆位误差。本次研究中,无热塑膜组同样在放疗中使用乳腺托架,但无热塑膜,体位舒适,无任何乳房压迫感,避开了造成误差的这一诱因,左右误差及前后误差可导致乳腺癌邻近组织受到放射线波及。此外肥胖患者受到热塑膜影响更小,其原因在于,肥胖患者体内脂肪含量偏多,更容易受到热塑膜挤压乳房的影响,
总之,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不用热塑膜,仅用乳腺托架,有助于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及重复性,对于体型稍丰满患者更加适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中心医院)
[1]吴志勤,余建义,阎华伟等.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5):1903-1905+1910.
[2]黄发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2):123-125.
[3]叶森林,陈华万,王志令.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2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69-70.
[4]王健仰,王淑莲,黄鹏等.乳癌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兆伏X线验证平片测定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3,12(3):239-242.
[5]彭应林,刘松然,黄伯天.图像配准方式对肺癌放疗图像引导摆位精度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2):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