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2017-02-01 18:03陈树军宋井一李健乔建民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外膜点状正性

●陈树军 宋井一 李健 乔建民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陈树军 宋井一 李健 乔建民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重、身高、血生化等相关指标,通过双源CT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进行测量,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板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血生化等指标在冠状动脉斑块的血管重构、性质,以及点状钙化情况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0.05;粥样斑块正性重构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P=0.039;无点状钙化组、非正性重构组以及钙化斑块组患者在心外膜脂肪体积、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优于点状钙化组、正性重构组以及无钙化斑块组患者,P均<0.05,以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程度最大,是能够独立影响易损斑块的发病因素,;心外膜脂肪体积易损斑块临床诊断所具有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62.20%及93.22%(P<0.01),阈值103.69cm3。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点状钙化以及血管重构三个方面,也可独立作为对易损斑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冠心病;心外膜脂肪体积;冠状动脉斑块;CT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指心脏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能够分泌各种不同的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在解剖位置上比较接近,而且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病情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多项医学研究显示,在冠心病发病率、病情发展严重程度、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面,心外膜脂肪体积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相关性,需要注意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与正性血管重构、非钙化斑块以及点状钙化具有一定的关联,随着医学科技的进一步研究,斑块易损情况可通过双源CT进行测量,对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心外膜脂肪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在测量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血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双源CT影像学检查,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双源CT影像学检查。所有受试者均排除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在本次治疗前均无曾接受塔桥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历史;按照不同分型,将150例受试者分成有/无点状钙化组、(非)正性重构组、(非)钙化斑块组;其中,在本次研究中,易损斑块的定义为符合具有点状钙化病灶、属于非钙化斑块、具备血管正性重构组织三点。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测量并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血生化治疗。其中高血压患者定义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别≥140mmHg及90mmHg,或在治疗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定义为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7.0mmol/L及≥6.5%,或同时进行降糖治疗。(2)通过双源CT检查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CT机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双源CT(64排),以优维显(总量70-80ml)作为对比剂,流率5ml/s,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同样流率注入40ml生理盐水,利用Volumer软件对心外膜脂肪体积进行测量,CT值设定-250至-30HU,左肺动脉起源点至左心室心尖部下缘之间的心脏纤维膜,厚度间隔1cm,逐层手动选取,经软件计算生成所选区域内的心外膜脂肪体积[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血生化等指标在冠状动脉斑块的血管重构、性质,以及点状钙化情况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斑块正性重构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P=0.039;无点状钙化组、非正性重构组以及钙化斑块组患者在心外膜脂肪体积、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优于点状钙化组、正性重构组以及无钙化斑块组患者,P均<0.05,以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程度最大,是能够独立影响易损斑块的发病因素,,P=0.001,详见表1;心外膜脂肪体积易损斑块临床诊断所具有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62.20%及93.22%(P<0.01),阈值103.69cm3。

3 讨论

近几年来,肥胖人群冠心病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内脏脂肪增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不利作用,其衡量指标主要是指血管重构、动脉斑块的性质以及斑块内存在的点状钙化病灶,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易损斑块属于偏心斑块,包含少量钙化成分[3]。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心外膜脂肪体积与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冠状动脉斑块正性重构脂质核体积越大,发生破裂及脱落的概率越大,且多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群体中。本次研究中,正性重构组患者相对于非正性重构组而言,其心外膜脂肪体积更高,差异明显,P <0.05;点状钙化组患者相对于无点状钙化组而言,其易损斑块心外膜体积更大。本次研究中同样发现冠状动脉中的易损斑块与心外膜脂肪体积联系密切,相对于BMI而言,其诊断冠心病预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在临床上,医生可通过双源CT影像学检查测量冠状动脉斑块所具有的易损情况,推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总之,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主要通过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点状钙化以及血管重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也可独立作为对易损斑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

[1]陈荟婷,李莉,姚志勇等.心肌微细结构改变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1-4.

[2]史雨晨,柳景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钙化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12):1240-1243.

[3]陈慰.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6.

猜你喜欢
心外膜点状正性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外膜与心脏修复再生
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的价值及其与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