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

2017-02-01 08:18
教学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矛盾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

闵绪国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矛盾;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即人和社会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具体矛盾。着力化解这些矛盾,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事物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正是在一系列矛盾的展开和解决中,不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矛盾尚缺乏关注,但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者与社会要求、教育对象与社会要求等矛盾的探讨富有借鉴意义。[1](P143-145)根据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矛盾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是规定事物性质,贯穿事物形成与发展始终的矛盾。它规定着其他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也有其基本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基本矛盾的确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和社会发展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满足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即人和社会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基本矛盾。

第一,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是价值的基本构成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倘若价值主体没有真实的、具体的需要,或者价值客体不具备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价值就不可能形成;二者必须契合,倘若没有联结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媒介,或者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不匹配,价值也不可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表明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促进作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属性和功能的有效体现和发挥。正因为存在着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断改进,不断强化属性、拓展功能,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和社会才不断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来满足自身需要,从而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二,这一矛盾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塑造社会成员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对象,是人对人的改造,具有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功能和属性,可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其需要是丰富的。“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P130)需要的满足和满足需要的活动,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一种需要被满足后,另一种需要马上就会取代它;旧的需要被满足后,新的需要马上就会产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在得到阶段性解决后又会有新表现,又会产生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言:“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3](P332)不断产生的新矛盾,体现了价值主体发展的层次性和新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和功能的不断强化与拓展。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和客体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断实现。

第三,这一矛盾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其他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含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同时,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而总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如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等等。但是,这些矛盾都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都是其具体表现。这些矛盾的解决,都是为了更全面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充分地满足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第一,客体功能发挥不充分,不能充分满足主体需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制约,等等。例如,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滞后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难以有效满足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几十人的小班教学改为数百人的大班教学,一堂课两三百名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一名辅导员负责三四百名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谈何容易?

第二,客体具有多种功能,但主体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并且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其功能还会拓展。但是,有的价值主体尤其是个体并未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红色旅游”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在游中学,以真实生动的情景感染人,可以达到“缅怀前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的目的。但有人却没有从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等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而是纯粹“游”“乐”。

第三,同一主体具有多种需要,但没有处理好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客体功能。其原因可能是主体自身能力有限,或者同时满足多种需要的外部条件不充分。例如,大学生有通过专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需要,也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的大学生把前一个需要视为“优势需要”,专注于专业学习,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间也用于专业学习。这种让思想政治教育“靠边站”的做法,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人们多种需要的满足。

第四,主体的需要不符合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种功能,但其功能并不是无限的,其属性也是确定的。如果让其承担太多的责任,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不仅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还会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例如,“万能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所不能,甚至吹捧思想政治教育高于一切,这不仅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而且败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至于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来搞阶级斗争,更是严重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不仅不是发展人的手段,反而成了压制人的工具。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要素构成的,并处于复杂环境中的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存在若干具体矛盾。这些具体矛盾既受基本矛盾的规定和制约,又从不同方面反映着基本矛盾。

(一)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实际上就是协调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将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需要,使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为未来培养建设者的实践活动,其体现的社会要求必然是指向未来的。不能使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超越现有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社会要求必须具有超前性,必须高于教育对象现有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社会要求着眼于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对个体是一种普遍性的关照,而教育对象可能更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前景等具体问题。不同教育对象的关注重点不同,思想政治素质不同,思想政治需要也不同。这就导致一般与特殊、一元与多元的矛盾。再次,人们对社会要求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深刻认识社会要求是内化社会要求的前提,但人们的认识程度要受实践深度与认识者的能力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社会要求与自身需要的契合度也有不同认识。尤其是在过于强调社会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将社会要求与自身需要对立起来。看不到二者的一致性,就看不到社会要求对个人发展的导向作用。

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其一,方向一致,但在程度上有一定差距。即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需要与社会要求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其思想政治素质尚未达到社会要求的水平。这种情形比较常见。其二,方向一致,但在程度上有较大差距。即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需要与社会要求在性质上尽管是一致的,但其思想政治素质与社会要求有较大距离。其三,方向相反,但程度尚浅。即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需要与社会要求在性质上相左,但这类需要正在形成或刚刚形成,还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之转变。其四,方向相反,程度较深。即教育对象与社会要求在性质上相左的思想政治需要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这种矛盾很难解决。

(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首先,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尽管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平等的,但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社会要求的代言人。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的选用等,都由教育者来承担。相对而言,尽管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之一,但由于其思想政治素质与社会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因而,他们是教育者认识、培养、塑造的对象。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可能引发多种矛盾。其次,二者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尽管从根本上讲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在实践中,教育者在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育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发展,也要考虑社会要求如何落实;教育对象则往往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再次,二者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不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导致二者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发展需要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沟通上出现问题。此外,二者在行为方式、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引发矛盾。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其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教育对象的实际不相符。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前,并非一无所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形成一定的经验。有些问题即使没有现成的经验,往往也会从有关的经验出发,对其形成合乎逻辑的解释。因此,教育对象总是以既有的经验背景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当教育者制定的目标、选择的内容和方法等与教育对象的实际相符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顺利开展,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反之,则可能产生矛盾。其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矛盾。如教育者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没有处理好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差别对待不同教育对象,等等。

(三)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体现为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和载体等方面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社会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育者的职责所在。通常情况下,教育者能有效履职,但在某些情况下,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一是由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理论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者未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曲解社会要求,以致影响其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的选择、掌握和运用。二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急剧变化,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催生新方法、新载体。这对教育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者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就出现了矛盾。

第一,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一是教育者不适应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在不断调整。有些变化可能超出了部分教育者的能力范围。例如,“05方案”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7门整合为4门。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但是,有多少教育者对这三个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呢?二是教育者不认同教育内容。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有的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了怀疑,甚至理想缺失、信仰淡化,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仅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当成谋生的手段。

第二,教育者与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发展规律和运用要求。同时,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般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教育者而言,由于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有些方法是难以充分掌握和有效运用的。这属于能力所限而“不能”。当然,也有教育者由于思维惯性或畏难情绪等原因,而“不愿”采用某些教育方法。

第三,教育者与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一是教育者难以有效运用教育载体。教育者素质和能力不同,对教育载体的认识和运用也不同。例如,有的教育者对多媒体运用不熟练,只是用PPT取代板书,没有综合运用声音、视频、图像等形式来增强教学效果。甚至制作的PPT也毫无生气,单调乏味。二是教育载体难以满足教育者的需要。每一种载体都有其适用范围,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有效匹配教育内容与教育载体,不仅受制于教育者选择运用载体的能力,也取决于载体自身的功能。载体的功能不够丰富,或者数量有限,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

(四)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总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载体来实现的。从总体上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具有一致性,都服务于教育对象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应的一面。首先,教育对象具有独特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往往具有相对普遍性。其次,教育者对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载体的运用方面失当,不符合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发展要求。

第一,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一是教育内容不适合教育对象的接受程度。一种情况是,教育内容难度过大,大大超过了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另一种情况是,教育内容难度不够,甚至简单重复,难以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例如,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学生普遍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难度大。也有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中学政治课大同小异,浪费时间。二是教育对象不认同教育内容。人们总是以既有的观念结构为基础来认识新的思想理论,如果新的思想理论与原有的观念结构不相融,就可能被排斥。如果教育内容超出了教育对象的理解能力,也可能因不理解而不认同。同时,如果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与教育内容不匹配,难以充分呈现教育内容,也可能导致教育对象不认同。

第二,教育对象与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恰当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教育方法的选取既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要考虑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其发展。对于年龄、人生经历、教育水平、知识结构等不同的教育对象,其教育方法也应当不同。但在实践中,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因人而异。千篇一律的“面”上教育,难以适应以“点”的方式存在的不同思想政治水平的教育对象,难以满足其多层次的思想政治需要。另外,教育方法陈旧也会导致教育对象与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例如,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读报纸、开大会等也是有效方法。但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来源广、传播速度快,这些方法就很难奏效了。

第三,教育对象与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选择方面有了更大空间。但是,很多载体,如传媒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这就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载体的运用,就可能导致教育对象与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教育对象拥有多种电子设备,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理论学习等传统载体,很难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当然,这一矛盾也表现为教育对象因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差异而不适应某些教育载体,尤其是对个人素质有特殊要求的载体。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具有双向作用。积极的环境影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到更全面的体现;消极的环境影响则会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不断改变着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疆域的限制,随着资本的全球流动,各种思想文化也游走全球。消极颓废思想观念的涌入,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充斥于网络的消极信息,更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的深刻调整,也引发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消极、负面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社会风气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冲击和消解。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在影响着教育对象。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孔不入的。来自环境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教育对象评价、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参照系”。当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一致时,人们容易接受这些内容,反之,则可能导致教育对象价值的冲突和选择的困惑,削弱这些教育内容对人们的影响,甚至诱使人们排斥这些教育内容,进而怀疑、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教导人们乐于助人、关爱老弱,但是,现实生活中却频现“助老被讹”,甚至导致助人者自杀以证清白的案例。“见死不能救”“见老不能帮”俨然已成社会“共识”。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良知”还是选择“避害”?很多人为了“避害”而不得不背弃“良知”。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 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的化解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过程的矛盾,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由于基本矛盾表现为若干具体矛盾,因此,应当以解决具体矛盾来推动基本矛盾的解决,实现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实现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的一致

当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之间出现矛盾时,对个体而言,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积极顺应社会要求,逐渐缩小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二是对社会要求产生抵制心理,差距逐渐扩大,甚至走向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成前一种情况,而竭力避免后一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对社会要求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不仅告诉人们社会要求是什么,而且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这样。二是站在人的发展需要角度认识社会发展需要,把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还原为人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使人们认识到社会要求与个体需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要求不过是个体需要的整体表现形式。三是坚持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是同等提高,也不是同步提高。应当正确处理一元化社会要求与多元化个体需要的关系,坚持教育目的的同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样性相结合,根据教育对象实际,将社会要求转化为高于教育对象现有的思想政治水平,但又可以通过努力而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教育内容。

(二)增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协调性

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中,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责任者。首先,加强师德锻炼,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能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亲疏有别,差别对待教育对象;不能严苛偏执,缺乏宽容之心。其中,仁爱之心尤其重要。习近平同志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4]其次,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能动的人,不仅对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具有自主选择性,而且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协调、相互接近,并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教育者应当深刻认识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水平、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据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加强与教育对象的情感交流,增进了解。丰富的情感交流,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只有丰富的情感交流才能推动教育对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合理要求,才能帮助教育者吸收来自教育对象的合理因素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高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匹配性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习近平同志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要重视学习,提高素养、革新观念、拓宽视野。只有理解深刻,才能讲解透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三要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方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新载体。科学的理论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载体来呈现。灵活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四)提升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的适应性

化解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需要教育者、教育对象共同努力。首先,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思想来不得半点强迫。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最终要靠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教育对象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是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意义不断认同接受的过程。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就要准确把握其思想政治需要,调动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其次,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一些人之所以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原因就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不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带来直接利益,将其划入“无用”范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意识形态灌输,只对党和国家有用;等等。应当帮助人们认识到,人除了与生存相关的需要外,还有超越生存层面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社会价值,也具有丰富的个体价值,是人们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再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教育对象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取决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与教育对象实际的契合程度。应当将普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适合教育对象的具体内容,根据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载体,满足其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

(五)积极利用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仅要切实利用环境的积极影响,更要有效抑制、克服环境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提高选择和利用环境因素的能力。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对环境因素进行筛选、控制、整合,吸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挥环境影响的积极作用,利用环境影响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科学分析和预测环境对人们的消极影响,整合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尤其要加强党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引领社会风尚、端正社会风气,以健康的风气熏陶人;加强舆论引导,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加强网络治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任编辑李文苓]

TheBasicandSpecificContradictionsintheProcessoftheValueForm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Min Xugu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contradiction; specific contradic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contradictory movem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 of the subj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ttribute and function of the object, is actual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attributes and function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is also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need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ducators and educational obje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object and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metho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the specific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ly when we re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can we form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教师政治认同实证研究”(项目号:15XKS02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认同研究”(项目号:SZKZY2015004)的阶段性成果。

闵绪国,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重庆 400065),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北京 100732)。

猜你喜欢
教育者矛盾载体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品读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