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出草管理技术要点

2017-02-01 05:41
蔬菜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孢霉原基培养料

朱 亮

(朝阳市种子管理站,辽宁 朝阳 12200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研发部门对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到80年代中期首次成功实现了蛹虫草的人工栽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利用虫蛹等为原料,批量培养蛹虫草子实体的国家。蛹虫草的出草管理是人工栽培的关键环节,管理不到位会导致不出草、出草稀疏、子实体早熟、感染病害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蛹虫草在不同出草阶段的管理技术要点,并对出草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在生产中通过应用机械搔菌、打孔透气、LED灯等技术,提高了蛹虫草的产量和品质,使生物学效率达到90%。

1 蛹虫草出草管理的关键点

1.1 诱导原基

原基分化是顺利出草的前提,当培养基完成转色后,应让菌丝体尽快出草。蛹虫草为变温结实食用菌,一般会采用温差刺激、机械搔菌(孢子头和圆头品种)、光照刺激、加大通风等方式来诱导和加快原基的形成,一般7~10 d后培养基表面就会出现原基突起。

1.1.1 机械搔菌

搔菌是诱导原基分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机械划破菌丝表皮,促进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促使原基分化集中,出草均匀,成品率高。一般品种不用搔菌,孢子头和圆头品种需要搔菌,且处理效果更好。利用消毒水浸泡或酒精灯灼烧等方式对搔菌菌钩和耙子进行灭菌处理,在菌丝表皮均匀划线,相邻线间隔1.5~2.0cm,深度5mm,要求划线至容器壁,深度以培养料最上层的麦粒稍微破皮为准。搔菌后,用保鲜膜覆盖栽培盒保湿。

1.1.2 加强光照刺激

光照度控制在200~300 l x,每天18~20 h。注意光照不要太强,否则原基分化过密,甚至形成菌被而不长子实体。

1.1.3 加大温差刺激

蛹虫草原基分化温度在15~25 ℃,在此范围内,创造5~8 ℃的温差刺激,有利于诱发原基的分化。白天室温控制在20~23 ℃,晚上要使室温降到16~18 ℃,使培养室昼夜温差达5~8 ℃,促使原基分化,当出现橘黄色原基时,便进入出草期管理阶段。

1.1.4 加强通风管理

转色完成后,继续进行培养。当料面出现淡黄色疙瘩时,先室内消毒,然后对培养容器上的覆膜进行无菌扎孔。盆栽的在封口膜上均匀扎出直径2mm的小孔6~9个(扎2~3排,每排3个),瓶栽的在封口膜上扎1个直径2mm孔,以利于菌丝呼吸透气。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5~20min,保持空气新鲜。

1.1.5 保持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合适与否至关重要。子座发生正常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90%,不可超过95%,否则,未现原基的盆内将会重新长出大量的白色气生菌丝覆盖料面,导致不出草;而低于75%时,料面会很快失水、干缩,严重时培养料出现“离壁”现象,导致不再出草,已现原基也很快萎缩、死亡。

1.2 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管理

当培养盆中形成大量针尖状原基后,即转入出草阶段。在出草阶段需要注意培养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调控。在出草管理阶段,子实体生长旺盛,呼吸量增加,每天应适当增加通风时间,保持空气新鲜;否则,培养室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引起子实体畸形。蛹虫草出草分为3个时期:原基期、幼草期、成草期,每个时期的光照、温度、相对湿度及CO2浓度都要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调节,具体的管理要点如下。

1.2.1 原基期管理

控制温度18~20 ℃,光照度为250~350 lx,采用LED灯光照每天24 h,利用加湿器控制相对湿度在80%~85%,使用新风系统通风每小时3~5min,使CO2质量分数不高于0.5%。空气相对湿度较之后幼草(子实体)、成草阶段大,目的是为了利于原基更好地萌发。

1.2.2 幼草期管理

保持温度16~18 ℃,稍微控制子实体的生长速度,使子实体粗细合适,否则子实体生长速度过快、过细,后期容易出现倒伏。降低光照度为100~150 lx,采用LED灯光照每天18 h。如果虫草的颜色为浅黄色,则表明该条件适宜虫草生长;如果虫草颜色加深,则有可能是光照过强,使其过早进入了成熟期,会造成品质和产量的降低。同时,维持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CO2不高于0.5%,通风每小时3~5min。稍微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5%左右,能够控制气生菌丝及霉菌的萌发。该时期切忌通风差、温度高、湿度大,以防止虫草子座发生指孢霉软腐病,造成绝收。

1.2.3 熟草期管理

控制温度16~18 ℃,促进子座头部发育,减缓子实体的生长速度,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单草质量。提高光照度为200~300 lx,采用LED灯光照每天18 h,可以促进虫草颜色加深,转成橘红色,并使其进入成熟期。同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75%,CO2不高于0.5%,通风每小时3~5min。

在出草管理阶段,环境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在光、温、湿、气的管理上,需要针对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控,掌握好每一个管理时期的关键技术。

2 出草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不出草或出草稀疏

问题:菌丝正常转色后,不出草或出草稀疏。

形成原因:(1)栽培季节选择不当,菌体转色后遭遇连续低温或高温的环境条件。(2)培养室光照太强,通风差。(3)使用劣质菌种,种性较差。

防预措施:(1)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避免遇到15 ℃以下的低温和28 ℃以上的高温。(2)加大昼夜温差,保持相对湿度在85%~90%,加大通风,控制光照度为200~500 lx。(3)使用经过出草试验筛选出的高产、优质、适龄菌种。

2.2 子实体早熟

问题:菇房温度适宜,子实体却在长至2~3cm时早熟。

形成原因:光照太强,引起子实体早熟。

防预措施:在出草阶段,当虫草长到2~3cm时,每天缓慢减少光照时间1~2 h,缩减到12 h后停止,这样虫草就不会出现早熟现象,而且长势良好。

2.3 子实体子座基部发白

问题:蛹虫草子实体子座基部发白。

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是温度高,湿度大,没有及时通风。

防预措施:在子实体生长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并且要及时通风。

2.4 细菌性病害

危害情况:危害蛹虫草菌丝体的细菌主要有醋酸杆菌和假单孢菌。若感染此类细菌,会造成培养料变黏、颜色变深、变质并散发出酸臭味,导致虫草菌丝、子实体均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制种和配料时要严格消毒灭菌。(2)若发现培养料被细菌污染,可用0.2%漂白粉溶液喷施。

2.5 霉菌性病害

危害情况:生产中,蛹虫草遭受的霉菌性病害主要有绿霉和镰孢霉2种。其中,绿霉又叫绿色木霉,危害菌丝体、子实体,若被污染,会形成绿色菌落,扩展速度很快,造成减产或绝收。镰孢霉污染培养料后,长出的菌落初呈白色粉末状,分生孢子大量繁殖后,颜色逐渐变为粉红色,主要危害虫草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防治绿霉:(1)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质菌株,培养料灭菌要彻底,栽培室保持清洁。(2)绿霉病初发时可用0.1%多菌灵喷施于污染处,应废弃病害严重的部分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杜绝木霉孢子再次感染。

防治镰孢霉:(1)保持栽培室环境卫生,加强通风,避免湿度过高,保证新鲜空气,及时剔除出现镰孢霉的栽培盒。(2)病菌初发时及时挖除被污染部分,并用石灰水冲洗,病害严重的应废弃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杜绝镰孢霉孢子再次感染。

猜你喜欢
孢霉原基培养料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孢霉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秸秆降解的影响*
食用菌链孢霉的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香菇生产中脉孢霉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