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萍,李贵锋,余立云
(1.利通区农业执法大队,宁夏 吴忠 751100;2.利通区郭家桥乡农业服务中心,宁夏 吴忠 751100;3.利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吴忠 751100)
宁夏利通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具有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日光温室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 600 hm2,但由于利通区深居内陆,冬季严寒漫长,加之利通区日光温室主要的生产季节在冬春二季,低温、弱光、缺乏CO2等不利栽培条件造成植株逆境生长,效益低下。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具有“四增、四减、三提高”的作用(增加地温、气温、CO2浓度和有机质含量;减少灌水次数、病虫害发生频度、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高产品品质、产量及效益)。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利通区在秋冬茬、冬春一大茬番茄、辣椒等作物栽培生产上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蔬菜干物质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CO2。大部分蔬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CO2浓度在0.08%~0.14%,而冬春季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通常只有0.03%左右,仅能满足作物最低生长需求。在日光温室果菜生产中,由于棚室内通风换气少,常造成CO2的缺乏,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在腐熟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2,同时产生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有机质和无机养分。据有关资料,1 kg秸秆可转化成1.1 kg CO2,以每667 m2用4 000 kg秸秆计,可转化成4 400 kg CO2,可显著提升棚室内CO2浓度。据试验观测,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温室,CO2浓度达到0.12%,比常规栽培提高4倍,光合作用效率提高50%以上,可有效缓解日光温室密闭环境下的“植物CO2光合饥饿现象”,蔬菜作物田间表现为节间粗短、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植株长势健壮、开花坐果率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明显提升。
温度是蔬菜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蔬菜的根系生长、植株发育和产量形成。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5~30 ℃;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地温)一般为15~25 ℃,最低温度为12~14 ℃。利通区设施农业主要的生产季节在冬春二季,此时棚室内气温和地温均较低,导致果菜类蔬菜长势不良,产量降低,效益下降。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据有关资料,每千克作物秸秆可产生1.27×107J热量,每667 m2按施入秸秆4 000 kg计算,能产生5.08×1010J热量,对棚室内气温和地温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试验观测,2—4月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日光温室比未采用此技术的日光温室,气温平均升高1.8 ℃,15 cm土层地温平均升高2.5 ℃,保证了蔬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温度,早春茬可提前10~15 d定植,上市期提前7~15 d,收获期延长20~30 d,产量平均增长30%以上。
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等重要作用。蔬菜生产需要有机质丰富(4%~6%)、质地砂黏适中、团粒结构好、透气的土壤。在日光温室生产中,常年大量施入化肥和鸡粪、猪粪等肥料,由于鸡粪、猪粪等有机肥含木质素、纤维素较少,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贡献不大。同时化肥的大量施用易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质和有机质含量下降。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腐熟转化为腐殖质,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细管孔隙,增强土壤的透气性、通气性和容水量,有效调节土壤中肥、气、热等因素协调状况,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耕层变得明显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据试验观测,应用玉米秸秆生产一茬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9.05 g/kg提高到14.06 g/kg,pH由7.52降到6.89。
土壤pH影响着土壤中矿质养分的活化和有效性,从而间接影响着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据报道,番茄、黄瓜等蔬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一般为6~7,而利通区土壤大多为偏碱性土质,土壤pH在8左右,不利于蔬菜作物栽培生产。加之日光温室常年覆盖,缺少雨水淋洗、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强烈,大量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易引起土壤耕层盐分的大量积累。有关研究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盐分含量是露地的11.8倍。同时在日光温室生产中,施肥量偏大和连作等因素进一步加重了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通常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方法是灌水洗盐和客土法,劳动用工量大且不易操作,而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操作简便,劳动用工相对少,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程度。
在温室内南北向开沟,长度与栽培畦等长,沟宽50 cm,深30 cm,沟与沟的中心距离为150 cm。
在开好的沟内铺满干秸秆,厚度约为30 cm,将秸秆在沟的两端各出槽10~15 cm,便于灌水、散热、透气。每667 m2日光温室所用秸秆量约为4 000 kg。
秸秆铺好踩实后,按照菌种与秸秆1∶400的质量比撒入专用微生物菌种,每667 m2用量约10 kg。具体方法是当秸秆填到半沟深时踏实找平,撒上1/3菌种,然后继续填入秸秆,踏实找平,与地面相平时撒入剩余2/3菌种,同时每667 m2撒入8~10 kg尿素,以加速秸秆的腐解并培养出微生物。
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不低于30 cm,整平。结合覆土,施入底肥,随后浇水。
浇一次透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 d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30 cm左右,覆膜,打孔。
在垄上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 cm,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3行孔,行距25~30 cm,孔距20 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在秸秆经过微生物腐解15 d后,定植番茄、辣椒等蔬菜作物。
近年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利通区日光温室秋冬茬、冬春一大茬番茄、辣椒等蔬菜作物生产上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日光温室连作障碍,改善了冬季日光温室亚低温状况,提升了蔬菜产品品质,提高了日光温室综合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将作物秸秆还田变废为宝,秸秆焚烧现象大幅减少,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截至2015年,利通区累计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760 hm2,比常规栽培每667 m2平均增产1 807.21 kg,新增纯收入3 325.77万元,总经济效益2 080.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