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1.1 症状
番茄链格孢黑斑病又称钉头斑病、指斑病。主要危害樱桃番茄的果实和茎秆。果实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褐色,稍凹陷,有明显的边缘。一个果实上有1至数个病斑不等,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秆、叶柄染病产生长椭圆形褐色大斑,病斑上生有轮纹。
1.2 发病原因
从番茄叶片、花、果实等的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田间经2~3天潜育后出现病斑,经3~4天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大。病菌生长发育温限1~45℃,26~28℃最适。该病潜育期短,分生孢子在26℃水中经1~2小时即萌发侵入,在25℃条件下接菌,24小时后即发病。适宜相对湿度为31%~96%,相对湿度86%~98%萌发率最高。生产上进入结果期的番茄开始进入感病阶段,伴随雨季的到来,番茄田上空常笼照着大量的分生孢子,每次大暴雨之后,就形成一个发病高峰,因此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及降雨次数的多少,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均影响该病的扩展和流行。棚室内湿度容易满足,日均温达到15~23℃即可发病。
1.3 综合防治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大田改种番茄的地块,尤其要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追肥可提高抗病力。樱桃番茄施肥量要比普通大番茄少施1/3,要多次少量追肥,稳定生长势,一般在第1穗果始熟期开始追肥,长季节栽培要注意中后期多次追肥。
培育无病苗,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50%异菌脲或75%百菌清100克拌匀,可有效防治该病,确保定植苗无病。加强管理,樱桃番茄5000株,保护地要注意控制棚内温湿度,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严防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发病之前开始喷洒25%嘧菌酯悬浮剂9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3000倍液、2%春雷霉素液剂500部液、50%腐霉利或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发病后才用药药效明显降低。此外,也可把50%异菌脲配成180~200倍涂抹病部效果好。保护地提倡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如用5%百菌清粉尘剂时,每667平方米用药1千克,用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烟剂时,每100立方米每次用药25~40克,隔9天1次,连用3~4次。
2.1 症状
主要危害茎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和叶柄,且多在断枝、裂果上发生,造成枝、果实褐色干腐。成熟的果实较青果易发病,病斑多在近果梗处或果肩病、果面伤口处或日灼果灼伤处,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产生灰黑色霉。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凹陷溃疡斑,后沿茎向上下扩展,严重时变成深褐色干腐状,并可侵入到维管束中。叶片、叶柄染病,叶脉两侧或叶布布满不规则褐斑,病斑扩展致叶缘卷曲,最后叶片干柘或整株枯死。
2.2 发病原因
在自然情况下,链格孢常生于多种植物的病斑、伤口、枯死部分或衰弱濒死组织上及种子内外,或腐生在多种有机物质上或土壤中,到处都有,在露地或保护地辗转传播蔓延。北方露地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从伤口或自然裂口或衰弱部位侵入。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高于90%。樱桃番茄结果后进入雨季,雨日多或高湿多雨多露易发病,因其多发生在裂果、断枝上,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等到病害发展后期,引起大量落果和病枝时,已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2.3 综合防治
樱桃番茄黑腐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具体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选择耐病品种。加强管理,栽培中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发病。病果、病枝及时带出田园烧毁或深埋,发病地块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避免在阴天整枝打杈。
棚室生态防治:早春、晚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药剂防治: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克加10千克细土拌匀后施入苗床内消毒。用15%腐霉利烟剂,傍晚进行密闭烟熏,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隔7天熏1次,连熏3~4次。冬季遇连阴雨雪天时,发病初期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千克,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醚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5~7天1次,一般在盛花期开始喷,连续喷3~4次。
樱桃番茄黑霉病又称假黑斑病、茎枯病。近年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减产50%以上。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