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胜民
●食用菌栽培●
香菇接种后的菇木管理
□文/卢胜民
接种后的段木称作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大量长出香菇,菇木需要在菇场堆放将近1年的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很大。香菇菌丝体能否在菇木中旺盛地生长发育,第2年能否正常投产,关键在于接种后菇木管理水平的高低。
所谓菇木管理,就是根据菇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不断地创造适宜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及其子实体发生的良好条件,有效地抑制杂菌、害虫的滋生及危害,做到增产增收。菇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发生两个阶段的不同生理要求,适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菇木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因子。在多雨季节,常伴有间歇性较长时间的干旱,如春旱、伏旱、秋旱等。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接种以后菇木管理工作的重点,从春到夏,应由菌丝体定植阶段的保温保湿,逐渐过渡到防止菇木水分过多。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5℃时,就要迅速结束保温保湿阶段,改变菇木堆放方式,甚至转换场地,采用与前一时期完全不同的做法,给菇木创造通风干燥的小气候。当然,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则应浇水保湿。另一方面,由于香菇是好气性真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果菇木含水太多,养菌(培养菌丝体)阶段水分超过50%,出菇期间超过70%,氧气便很难进入菇木。长期湿度过大,菌丝体“闷”在菇木里面,正常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活力减弱,以致衰竭死亡。相反,如果过于干燥,氧气虽然充足,而菇木与菌丝间的水分失去了动态平衡,菌丝体也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在自然环境中,菇木干与湿的交替常常不符合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要求。菇农必须协调天气和菇木养菌两个方面的矛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地给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适时翻堆,变换菇木堆放方式,控干调湿,适当遮荫,是培养优质菇木的关键措施。
在菇木管理期间,创造合适的遮荫环境,兼有调节温度、湿度,促进香菇菌丝体生长,抑制杂菌发生的作用。所以,菇场遮荫必须随季节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冬春季节,段木接种到定植成活,需20天到1个月的时间。这一阶段可以用顺码式堆垛的方法堆放菇木,将针叶树的枝叶直接覆盖在堆面上,让阳光晒到枝叶上,提高堆内温度,并且力求上密边疏,以利于菌丝体呼吸,促进菌丝体恢复生长,提高定植成活率。此后则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变换菇木堆放方式和遮荫方法。如果天气晴朗,菇场比较干燥,初次翻堆以后仍然可以采用直接覆盖顺码式堆放1个月左右。如果菇木偏干,还应喷水保湿。如果天气回暖,雨日增多,需去掉堆面上的枝叶,并将顺码式改成井叠式堆放。自然荫蔽不足的菇场,则要搭盖荫棚,保持半荫半阳,让适量的阳光散射菇木,对于排湿和抑制杂菌都有好处。入伏以后进入高温季节,需要适当加厚、加密遮荫的树枝,或在棚顶加盖绿色塑料席,只让2~3成光线透进即可。特别要注意遮挡东西斜向照进菇场的阳光,尽可能地创造降温的环境。为此,荫棚必须比实际摆放菇木的场地宽2米以上,菇棚高度应在2.5米以上,以免过于郁闭,影响空气流通,出现杂菌丛生的严重局面。高温期间,菇木宜用覆盖瓦式摆放,前端离地50厘米左右,利于吸潮。堆面离荫棚约2米,可以避免灼热阳光的烘烤。在采用顺码式和井叠式堆放菇木时,堆底应垫离地面25厘米左右,以便于操作和充分利用场地等方面考虑,堆高可达1.5米。
菇木发菌期间,大多采用上述井叠式和覆瓦式堆放。覆瓦式通风良好,管理方便,翻堆次数少,比较省工,适于地势比较平埋的菇场在高温期间采用。较狭小的场地,或者坡度较大的梯形场地,高温多雨季节宜采用井叠工堆放菇木,此法占地最少,但其上、中、下部干湿差较大,需要增加翻堆次数,才能使每筒菇木发菌均匀。另外,蜈蚣式摆放菇式通风最好,常常在较潮湿的地方采用,此法的缺点占地太多。不过,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堆放菇木,都必须适时翻堆。
实践证明,翻堆次数要根据不同气候和菌丝体生长情况而定,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说,接种初期气温偏低,菌丝体处于复苏阶段,不必翻堆,以免影响菇木堆温,不利于菌丝体定植。立夏以后,天气渐热,雨日较多的年份可以15天左右翻1次堆;若雨水偏少,蒸发量大,必须浇水保湿,并且每隔30天左右翻1次堆,控干调湿,促进菇木表层菌丝体,诱导菌丝体由表及里地向菇木延伸。这是培养优良菇木、争取接种当年普遍发生“报讯菇”的关键。通过春夏两季,菇木韧皮部已布满菌丝体。入秋以后,可以采取偏干管理,迫使菌丝体向菇木深处生长。此时如果雨水偏多,可以20天左右翻1次堆;如果雨水稀少,可以结合浇水保湿,每30天翻1次堆。翻堆的要领是将堆中菇木上下里外调换位置,及时调整菇场荫蔽和菇木堆叠方式,适时翻堆,酌情浇水保湿,清除菇场内外的枯枝、落叶,清沟排渍,保持菇场整洁,有促进香菇菌丝体迅速均匀地占领菇木、防止杂菌发生的作用。
香菇菌丝体在菇木中正常蔓延的特征:①在接种后的第3周至第4周,检查香菇菌丝体在菌木中的定植成活情况时,如果温湿度适宜,可以看到树皮盖上或者种木的头部呈白色,或者在其边缘形成白色的“菌丝圈”。②接种以后2-6个月,菇木表层逐渐菌丝化,手摸菇木有松软的感觉。春末气温回升较快,香菇菌丝体在菇木中迅速蔓延,翻堆后原有的菌丝圈逐渐消失,剖开小块树皮,可见接种穴周围的菌丝体在菇木的形成层呈纺锤形发展,菌丝斑吴粉黄色,具有浓郁的鲜菇香味。接种后经过半年的时间,菇木表层已经菌丝化,菌丝体开始成熟,进入第3次菌丝体阶段,即菌丝体扭结阶段,菇木表面出现瘤状突起。进入秋旱季节,菇木表层菌丝体活动减慢,进而转向深处发展。③发菌良好的菇木,当年秋天可以收到“报讯菇”。报讯菇的有无和多少,是衡量菇木管理工作好坏的一个客观标准。
菇木发菌不良的表现:①接种后检查定植情况时,接种穴周围没有“菌丝圈”,树皮盖或者种木干缩松动,甚至脱落,锯木屑菌种变成干糠状,这就表示菇木含水不足,且环境过于干燥;污染杂菌后的菌种往往变成黑色,也表示接种失败。②菇木树皮破裂翘起,严重时菇木开裂,手摸树皮毫无松软的感觉。这是菇木过于干燥,也可能是被阳光直接照射造成的。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菇场荫蔽不够,前期保湿工作做得不好,必须尽快浇水保湿,改善荫蔽条件。③由于确树太迟,段木干燥不够,接种后又遇多雨天气,或者浇水太多,菇场湿度太大,导致段木再生发芽。如不尽早摘除树芽,让菇木迅速干燥,最终必将导致营腐生生活的香菇菌丝体饥饿而死。④发菌不均匀。菇木堆中不同部位的菇木,香菇菌丝体蔓延情况差别很大,应该尽快改变堆放方式,增加翻堆次数,调节菇木干湿度。⑤大量出现杂菌。通常把菇木上除了香菇以外的其它菌类统称为杂菌,包括可以食用的银耳和木耳类。
香菇菌丝体迅速繁衍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许多杂菌猖獗发生的时期。在菇场位置、菌种质量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香菇菌丝体和杂菌在菇木中究竟谁占优势,取决于菇木管理工作。由于各种杂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段木栽培期间,经常观察菇木上杂菌的有无和杂菌的种类及其发生规模,可以帮助判断菇木管理工作是正确适时,还是存在某种弊端,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实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的。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