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2017-01-31 01:57苏百义林美卿
教学与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霸权异化资本主义

苏百义,林美卿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苏百义,林美卿

马克思;异化;新陈代谢断裂理论;霸权;生态文明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内部新陈代谢关系断裂的状况,表达了马克思关于生态危机的思想,反映了人对自然的霸权。霸权的渊源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心主义思想及资本逻辑下异化的世界。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解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及中心主义思想,驱散霸权的阴魂;限制资本逻辑,破除异化之谜,动摇霸权的根基;培养爱世界的情感,凝聚消解霸权的力量。只有在思想、制度、情感等人性维度上协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才是可能的。

一、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一词最早是1815年德国生理学家西格瓦特首先提出的一个生理学现象,表示人的身体内部在酶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而进行的物质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扩展为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物质的变换,也就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以及生物体内物质的循环转变。马克思借用这一概念表达了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就是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并赋予“新陈代谢”两层含义:一是指纯粹的自然物理现象,表达人与自然之间通过劳动而进行的物质变换。“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P207-208)二是指一种社会现象,特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满足与被满足、供给与需求的社会物质循环关系。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强调了新陈代谢概念的核心地位,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实质就是物质的变换,这是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重要立足点。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指出,马克思的新陈代谢具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内涵。“马克思在两个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一是指自然和社会之间通过劳动而进行的实际的新陈代谢相互作用;二是在广义上使用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一系列已经形成的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总是被异化地再生产出来的、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依赖的需求和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类自由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被看作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相联系,而这种新陈代谢是通过人类具体的劳动组织形式而表现出来的。这样,新陈代谢概念既有特定的生态意义,也有广泛的社会意义。”[2](P175-176)也就是说,马克思意境下的人、社会、自然,通过新陈代谢,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世界,而世界任何环节发生危机都可能导致其他联系环节的断裂。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就是在新陈代谢规律基础上提出的。

(二)新陈代谢的断裂

马克思在批判分析了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关于土壤的新陈代谢循环经常遭到破坏以及资本主义农业是一种“掠夺式农业制度”的论断基础上,提出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是人剥削人的方式,也是一种掠夺自然的方式,在这一生产方式下进行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必然遭到破坏,导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以及整个世界新陈代谢关系的全面断裂。

1.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人与自然是一个生生不息、新陈代谢的关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产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出现了难题。人类源源不断地从土地中获取粮食、纤维等人类生活必需品,然后通过市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一国转移到多国,一方面导致城市的排泄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土地因肥力补偿不足而贫瘠。这种状况说明人的行为超越了自然的恢复能力,导致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断裂,最终造成土地荒漠化、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1](P579)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危机是人类社会危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工人的身体日益缺乏营养、贫富差距拉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导致的社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及消费部门之间矛盾重重,野蛮掠夺殖民地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是马克思明确表达的非常重要的新陈代谢断裂带,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反人类、反自然的本性以及人性的险恶。

2.富人与穷人之间关系的断裂。人天生没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和谐的物质交换关系,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的等级差别以及彼此关系的断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与自己得到的价值不同,他得到的仅仅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而多余的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拿走,从而造成社会贫富不均,富人与穷人之间公平的关系断裂。1860年比利时官方统计显示的贫富悬殊状况:“其实,在这个‘资本家的乐园’里,只要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发生最微小的变动,就会引起死亡和犯罪数字的变动!……全比利时共有93万个家庭。据官方统计,其中富有的家庭(选民)9万户,共45万人;城乡中等阶级下层的家庭39万户,共195万人,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正在不断地下降为无产阶级。最后,工人家庭45万户,共225万人……。在这45万户工人家庭中,列入贫民名册的竟达20万户以上”。[1] (P774)这种贫富的悬殊状况,使富人与穷人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断裂:一部分人成为主人,一部分人成了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动物。“在租地农场主饲养的各种牲畜中,工人这种会说话的工具一直是受苦最深、喂得最坏和虐待得最残酷的了。”[1](P777)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一种没有人类良知的制度,在文明的旗帜下合法吸干了劳动者的血汗,使劳动者未老先衰甚至死亡,居然辱骂其无能、懒惰、愚笨。“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通过延长工作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1](P307)

3.劳动者自身肉体的物质循环断裂。人的肉体与外在的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关系。不论是工人、农民,作为一个活人每天必须吸收足够的营养素,满足每天释放的热量,他(她)才是一个健康的正常人,也才能正常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劳动者每天在劳动中付出的劳动量与补充的物质能量不对称,由于高强度的劳动及身体长期缺乏营养,供应不足,身体自身的新陈代谢断裂,导致体弱多病甚至死亡。1863年,英国的枢密院医官西蒙医生调查不列颠工人的营养状况,发现营养缺乏非常严重,发生了许多严重损害健康的营养不足现象。“调查过的农业家庭中,有1/5以上得到的碳素营养少于必要量,有1/3以上得到的氮素营养少于必要量。”[1](P755)如果一个人长期的饮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缺乏,则会造成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最后结果就是疾病和死亡。马克思指出,工人、农民从来没有奢望消费肉蛋奶等高档营养品,就是维持人生命存活的基本温饱都成问题。这一现状反映了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与社会回报不对称、不合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说,劳动者身体的新陈代谢关系被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破坏了,造成了断裂。

4.社会有机体新陈代谢关系的断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身体出现了新陈代谢的断裂,那么,社会有机体怎样呢?也同样逃脱不了新陈代谢断裂的命运。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领域,个别资本循环周转的可能性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能否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个人盲目的生产与社会需求矛盾重重,资本循环周转的可能性往往遭到破坏;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可能性在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得以实现,也就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实物得到替换、价值得到补偿,并且总量比例及结构必须协调,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贪婪性、盲目性,往往造成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通货膨胀、物质循环的断裂不可避免,以致发生经济危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3](P586)

5.国家之间物质循环关系的断裂。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新陈代谢关系,但在资本的作用下,资本家及其代言人作为资本的符号,彰显资本贪婪的本性,不仅吸干了本国人民的血汗,而且把魔爪伸向了国外,通过殖民侵略,获取了巨额物质财富,使殖民地国家的物质贫乏,国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断裂。马克思在现代殖民理论中,以威克菲尔德的殖民发现为例,非常形象地表述了资本不是物,而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观点。“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4](P340)而资本——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不是自发形成的,是依靠卑鄙的掠夺手段完成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1](P887)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海外武力征服殖民地、推销鸦片、贩卖黑人、抢劫金银财宝等途径,掠夺大量物质财富,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状况陷入崩溃的境地。“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3](P296)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不仅说明人与自然、人与世界是一个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有机统一整体,而且表达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通过掠夺性的行为瓦解了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一般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社会、自然,形成人、社会与自然的对立,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然现象,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如果人的劳动深度和广度超出了人、社会、自然承受的限度,特别是通过剥削、掠夺、征服、侵略的方式打破新陈代谢规律,则人的行为就成为损害人、社会及自然的行为,是造成生态危机及新陈代谢断裂的罪魁祸首。从性质上说,新陈代谢的断裂折射出人对自然的霸权,也是对世界的霸权。人类称霸的合法性是什么?可能性是什么?为什么能够称霸以及怎样遏制霸权等系列深层理论问题需要思考。

二、霸权的渊源

世界发生的一切危机可以追溯到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异化的世界形成,这正是人类称霸世界的渊源。

(一)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东西方文明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西方人将人的灵肉分离,形成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通过掠夺、征服世界,践行了“外王”的霸道,创造了西方科学文明;而东方文明,特别是华夏文明通过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行为感天动地,始终保持灵肉二元思维的统一,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分的整体思维模式,开创了一条“內圣”的王道,创造了东方的集权文明。两种文明都是人类创造的文明,都是人类血和泪的历史凝练,又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合法性和价值。在这里我们坚决反对两种形而上学的文明观:一是用西方文明的标准否定东方文明;二是用东方文明的标准来反对西方文明。两种观点都具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意识与物质、灵与肉、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称霸世界的阴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开始,探索世界万物共同遵循的尺度、分寸和规律,把西方文明引向了理性的道路;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提出感性事物成为存在者的根据不在感性杂多里,而在被客观思维所思及者,使西方人的认知在灵与肉的分离道路上成为可能;柏拉图的理念论标志着西方文明走上了灵与肉分离的形而上学的道路;中世纪漫漫长夜,使西方人在灵魂上成为神的奴婢,锤炼了西方文化理性化特征;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近代理性万能论的先河;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工具理性得以生成;康德关于理性认知的先天综合判断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的“哥白尼式革命”,感性、知性、理性等认知能力的区分在理论上真正完成了灵与肉的分离;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宣告历史的终结,使西方灵与肉分离的理性文明达到了思想的顶峰。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实践的道路上,充满了血泪与罪恶。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高举“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大旗,发起了对欧洲封建主义的攻击,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再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相继诞生,这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人类灵与肉、意识与物质二元思维分裂的实践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血泪史。资本主义社会从诞生、发展看,是一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社会,不论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还是对外的殖民掠夺,造成了多少人间灾难。正像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P297)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又以国家的形式展开了灵肉的博弈,为了资本,导演了一幕幕历史的滑稽剧。灵肉分离的格局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发展而逐步形成。

灵肉分离的二元思维方式创造了多少有思想无生命或者有生命无思想的人或者事。正是这种思维方式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自我得以生成并作为独立的个体与世界分离,把他人、社会、自然看成是自己认识、改造、征服的对象。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技术理性取代价值理性,实证理性占据了人的灵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取得地位、占有财富,人成了理性的工具和符号。“人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来到世界的,人的生命、良知成为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物品;资本的逻辑法则促使人们贪婪地掠夺各种资源,腐朽的消费理念导致生产、生活的过度消费,生态从而走向了恶性循环。”[5]人成了世界的主宰,人类称霸世界的历史由此而生。

(二)中心主义思想

中心主义思想直接导致人类霸权的形成。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两种思想倾向,两者都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这种认知对于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二者又是造成人与自然新陈代谢断裂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以人类利益作为价值和道德评价依据的思想理念。从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标志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形成。实际上整个西方文明发展史都彰显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这一文明模式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造成了生态危机。自然中心主义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把人与世界上其他共在的生物平等看待的一种价值理念。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虽然突破了价值的主客二元性,从整体主义视角明确提出自然存在的价值性,但其理论基础仍然是灵肉分离;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提出一切动物应从人那里获得“平等”、“解放”的权利,仍没有超越工具理性的窠臼;汤姆·雷根的“动物权利论”认为人和所有动物都是生命体,都具有天赋价值和权利,其生命主体概念仍然具有二元思维特点;施韦泽的“生物中心论”主张尊重自然,人应当像敬畏自己的生命那样敬畏所有的生命,实际是把人看成了神,具有乌托邦的色彩;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从文化层面否定了人类中心论,但格式塔式本体论的意境仍未完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羁绊,灵肉的对立依然显现。

实际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具有主观主义的偏好和意识本体论的特点,是理性万能论的彰显,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物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上的反映。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世界新陈代谢关系的断裂,形成人对自然、世界的霸权。凡是中心主义都是过高评价了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价值,纯属人的主观臆想。面对苍茫的宇宙和奥妙无穷的世界,人类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分子,人类更没有能力对世界指手画脚,人类唯一的合法性是管住自己、遵循世界发展规律,唯有如此,世界万物才能和谐相处、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三)异化的世界

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推动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主导下,异化的世界形成。 异化的世界是人类霸权的现实社会基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异化的世界,从劳动着手,剖析了劳动的异化、劳动对象的异化、人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等异化理论。而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反映的就是异化的资本世界,或者说,只有在异化的资本世界,新陈代谢断裂才有可能发生。在劳动异化理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劳动是自由自觉的对象性的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身上得到彰显,并创造人化的世界。但现实的劳动是不自觉的劳动,为了生存被迫去劳动,劳动作为一种异在的力量压迫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为了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劳动者与劳动对象脱离。在现实的资本关系中,自律的商品经济,在“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作用下,一方面导致人的异化,劳动者生产的商品越多、越贫困,自身需求越来越得不到满足,压迫他们的力量就越多、越大;作为资本化身的资本家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只有这样,再生产才是可能的。资本经济制度将资本家正常的欲望变成了贪欲,为了获取金钱,可以不要人格甚至生命,资本家成了冷冰冰毫无感情的获取资本的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情关系,是让人流连忘返,感到自由、快乐、幸福的关系。但在现实的世界里,人情冷漠,金钱关系取代了人情关系,功利十足,让人郁闷、痛苦、压迫;另一方面,人、人际关系的异化直接导致自然的异化。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生命组成,人与自然是天然一体的关系;但在资本逻辑中,自然成了人获取金钱的资本,成了人类掠夺的资源,自然异化的命运在人类的主导下在劫难逃。“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以及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以及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4](P50)

资本逻辑下世界万物的存在都处于异化状态,世界上的一切都成了金钱的奴婢,金钱成了衡量世界万物存在价值的标准。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以及一切自然存在物不过是金钱坐标上不可缺失的砝码。在人的世界里,仅有金钱而没有崇高、思想、道德、情感等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那么,这样的人还是人吗?这样的人类社会还是人类社会吗?当人类社会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下,意味着人类社会病魔缠身,特别是人类掌握了科学技术后,为了增值、增效,获得更多的资本,不惜一切手段掠夺自然、征服世界。这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异化深重的断裂关系,世界性的全面危机不可避免。“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4](P57-58)

三、遏制霸权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揭示了霸权的根基在于异化的世界,也可以说,在二元对立思维主导下遵循资本逻辑的人是造成世界的异化,并且是世界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那么,破解人与自然新陈代谢断裂难题的钥匙必然是人。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确认和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而在于使这种主体性的作用发挥到了极端的程度。”[6]只有努力解决人的问题,也才能消灭霸权、修复世界的断裂关系,这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文明,实质是“以生态平衡为标准,规范人的思想、行为、情感等因素,遏制‘假’、‘恶’、‘丑’,张扬‘真’、‘善’、‘美’的人性凝练、形成过程。”[5]生态文明作为破解人与自然关系困境的有效路径,如何建设?建设什么?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驱散霸权的阴魂

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启示我们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驱散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思想,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破解人与自然新陈代谢断裂关系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表达的不是本体论,也不是中心主义,更不是灵与肉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实质上是批判了逻辑理性主义本体论。从叔本华、尼采、祁克果遏制理性,为非理性争夺地盘,张扬人的生命力开始,标志着近代理性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否定了本体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人、社会、自然及其关系不是先在的理论预设,而是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是生成论视角下的人、社会、自然。在人与世界生成、影响、作用、制约过程中,人、社会、自然的关系难以区分,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境界。既然人、社会、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整体、系统、历史生成关系,但在二元分离思维模式下,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成为预设的了,人、社会、自然都成为人征服改造的对象,“潘多拉的魔盒”就这样经过几千年人类的努力徐徐打开了。

马克思通过研究农村公社问题,认识到解决农业问题、社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资本逻辑,更不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利润来促进农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现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走劳动者联合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马克思用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灵肉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的贪欲理念,提出消解断裂、通达未来的道路:克服异化、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人性本恶论的前提假设,反映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通过竞争,打败对手,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人与自然新陈代谢的断裂。“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4](P50)这就是资本条件下一切物质运动的本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了自然法则,只有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才能真正破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驱散霸权的阴魂。

实际上,世界万物存在的自然法则正像老子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P76)“天、地、人”内在循环生成的逻辑秩序表明:一切事物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世界才能和谐有序。人不要自作聪明,狂妄自大,面对养育我们的大自然,人类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忏悔之心、谦卑之心和挚爱之心。人类要时刻记住“破解自然之谜的人必定是杀父娶母的俄狄甫斯”这一古希腊的神话,它告诫我们:破坏自然规律,自然就会报复人类。

(二)消解霸权的根基

建设生态制度,限制资本范围,改变异化的世界,创造和谐的社会,这是消除霸权的有效路径。生态制度是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多维度规约人们行为的准则,主要目的就是致力于生态效益的最佳化和最大化,实现天、地、人的和谐共在。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人与自然之间的断裂现象无法避免、也无法修复。“历史的教训(这个教训从另一角度考察农业时也可以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矛盾,或者说,合理的农业同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合理的农业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要么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8](P137)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掠夺制度,资本家通过强制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人为制造大量过剩劳动人口,再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导致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在竞争环境下,资本逻辑必然导致人的贪婪以及反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人类社会内部以及人与自然新陈代谢的断裂。

资本逻辑下新陈代谢断裂的问题是无解的。马克思又通过对土地问题的论述,进一步批判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反生态、反人类的本质,明确表达了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态度和立场,科学界定了每一代人与土地的关系不是掠夺的关系,而是像好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养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新陈代谢恢复的方法就是取消土地的买卖和经营。只有消灭土地私有制,建立土地公有制,才有可能像好家长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养护好土地,遏制人的掠夺与霸权,真正解决新陈代谢的断裂问题。因此,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断裂的新陈代谢关系,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实现“生产者联合”的社会。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生动地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647)马克思认为通过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等等措施,彻底根除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家与国家不平等的经济根源,才能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只有消解资本逻辑的社会制度,才能克服异化、确保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

(三)凝聚遏制霸权的力量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霸权的思想和行为,大多都是对自然、人、社会等缺乏情感所致。在理性思维模式下,在资本逻辑的推导下,人一旦没有了对人、社会、自然的爱的情感,一切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做出来。“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的驱动。”[9](P7)可以说,情感是人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基础,是遏制人类霸权的永恒动力,情感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凝聚人们爱世界的情感,情感是遏制霸权的有效力量,值得人们探索。“情”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的生命组成,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不竭的内生动力。因此消解霸权的力量是情感。从本质上看,“情是人的生命在历史发展中凝练的结果,是人当下的生存方式和未来生活的根基,是经验与超验的融合,是人的本性与非本性、欲望与非欲望、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10]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情感主要是指人对人、社会、自然等存在物的亲近、愉悦、热爱等美好的心灵感受。一方面,情感是经验的产物,是人与世界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积极健康的心灵感受;另一方面,情感又是先验的逻辑存在,是人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根基。情感是思想转化为现实、制度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人的异化状态是现代化发展中难以逃脱的阶段,是人类的悲哀和悲剧。在理性、逻辑的世界里,人对世界的霸权具有永恒的合法性。但是,人一旦对人、社会、自然有了情感,对世界有了爱的期盼,则人就会产生谦卑、敬畏、怜悯、仁慈等善的情怀,而掠夺、占有、仇恨等恶的习气就会消弱,从而和谐世界形成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人的霸权意识及行为就会得到遏制。当大自然成为人的生命,人融化在天地间、徜徉在情感的海洋里,人与世界形成真正情感的时候,消解霸权的内生动力就会油然而生。实际上,情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折射。当然,这里的“天人合一”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它既包含东方农耕文明的天人整体统一,又包含西方工业文明的天人相分,也就是天人的对立统一。只有弘扬“天人合一”思想,才能消解二元对立思维,破解中心主义观念,遏制人的贪欲、霸权,从主观上凝聚情感力量,这也许是消解霸权的强大动力。当然,情感的凝练过程,是东西方文明汇通的过程,也是人性塑造的过程。凭借人类的智慧,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情感的锤炼,东西方文明定会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新世界。

总之,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社会、自然有机关系的瓦解,更重要的是批判了灵肉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及揭示了世界万物存在的异化状态,其实质是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追问人的思想、制度、行为的合法性,为迷茫的人们矫正生存方式,并为人类的明天寻找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折射出人类的天地良心以及对新文明的呼唤。这一理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开创了新的路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也只有在思想、制度、情感等人性维度上协同努力,人才能动脑、动身、动心,人才能成为人,明天才会更美好”。[11]

[1] 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美]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M].刘仁胜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林美卿,苏百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性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6,(4).

[6] 丰子义.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7).

[7] 线装经典编委会.国学经典[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

[8] 马克思.资本论[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美]乔纳森·H·特纳.人类情感[M].孙俊才,文军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10] 苏百义.三维视角下的情——传统农业文明的硕果与根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

[11] 苏百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维思考[J].长白学刊,2015,(4).

[责任编辑 孔 伟]

Reflections on Marx’s Theory of Metabolic Rift ——The Rel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

Su Baiyi,Lin Meiqing

(College of Marxism,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18)

Marx; alienation; theory of metabolic rift;hegemon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rx’s theory of metabolic rift dissects the breakdown of metabolic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nature, and society under capitalism. It reflects Marx’s theory on ecological crisis——human’s hegemonism over nature. The root of hegemonism is dualistic thinking pattern and centralism, which results in an alienated world based on the logic of capitalism. Marx’s practical materialism is the key to deconstructing dualism and centralism, and eradicating hegemonism and absolving alienation. Besides, it’s crucial to cultivate human love for the wor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possible only by effectively coordinating ideology, system, and emotion, and resolving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 本文系苏百义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号:13CZXJ02)的阶段性成果。

苏百义,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美卿,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山东 泰安 271018)。

猜你喜欢
霸权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量子霸权”之谜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霸权的逻辑及其研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