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彬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汉化影响下的北侗方言生存困境与保护探讨
杨振彬*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目前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出现了生存危机,正在面临着考验。作为民族语言显著特征之一的北侗方言如今却面临着强势语种的挑战,其发展日益呈现出自身萎缩而走向汉化的态势,也产生了严重的危机,对民族语言的保护已迫不及待。
北侗方言;困境;保护
侗族作为有近300万人口的西南少数民族,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侗语分南北两大方言,以黔东南锦屏县清水江以南的侗苗汉杂居区为方言分界线,地带以北为北侗,地带以南为南侗,北侗方言受汉语影响较大,南侗方言则保留较古的语音面貌。[1]各地侗语语法差异很小,词汇较一致,语音差别稍大一些。[2]在北部侗族地区的岑巩、镇远、三穗、剑河、天柱、锦屏等县,社会生活中与外界接触频繁,加之本地区交通便利,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社会文化形态相对处于一种开放的姿态,已经不再使用母语。本文就北侗方言的生存困境和保护进行探讨,进一步深入的思考。
(一)在北部侗族,使用侗语的区域在逐渐减少。目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达,处在交通便利的北侗地区,人们为了生活外出务工、求学,与社会生活当中的接触频率增加,在这样的一种开放的语言环境下,北侗地区各地多以汉语为主。在城镇化的推移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步伐在加快,农村的村民向城镇迁移,这样,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音,为了交流只得使用汉语,在农村地区使用侗语的范围在逐步缩小;
(二)在北部侗族,使用侗语进行交流的人数在逐渐减少。交流是一种语言变化最快的方式,北侗地区自小学入学教育开始都以汉语为主,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书写规范字,其比例相当于10个学生中有8个说的是汉语;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以侗语来进行交往的只有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多为外出,为了与外界的交流而使用汉语,所以目前在语言上处于汉化半汉化的状态。
(三)侗语在北部侗族地区的地位在逐步减弱。在男女婚姻上,北侗地区大力倡导婚姻自由,可与外族通婚,完全不受任何限制,不同的民族的两个人结为一体,这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和谐,但也导致了不同的民族侵入对本民族语言造成的伤害,对其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其在一定的地位有所下降;
(四)北部侗语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借用汉语词汇而不断汉化。相对来说,南侗地区语言形态保存相对完好,但都在日趋发生着变化。北侗地区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与强势文化接触的机率多,借用汉语词汇、语法结构等,文化流失现象也相比之下严重。从借词数量看,侗语向汉语借词多,汉语向侗语借词少。据《侗语简志》以短篇故事《人的来源》为例统计,其中所出现的汉语借词南部侗语达25.4%,北部侗语达40%,在有关目前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话题中,汉语借词还要高达一半以上。[2]这种数量上的差异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由于北侗地区大多数的青少年的母语功能有所退化,从汉语来借来的词也受到书面语和口语的影响,侗族的孩子从小接受书面的教育,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汉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一)在侗语区,建立双语同步教学机制。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语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做好“双语”教学的部署。在各类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对外交流愈加频繁,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愈加广泛,除了自己的本族语之外,再掌握一种实用功能更强的语言,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双语现象的普及是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趋势。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来看,采取双语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二)鼓励侗语区人民积极提高民族意识自觉学习民族母语。只有保证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好本民族语言,才能谈得上双语制的推广和完善。在完备的法律制度下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语言自由是完善双语制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把双语制狭隘的理解为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通用语言。我们要在实行双语制的过程中不仅推广普通话,而且应倡导民族地区的汉族同胞学习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三)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世居少数民族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懂得使用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者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最有效的便是利用现代手段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有声语言数据库,为保护民族语言提供一定的语言资料和数据等等,这也是挽救濒危的语种的基础。
(四)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人培养。目前看来,能够使用民族语言来进行的交流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说是逐渐汉化的趋势。在教育系统,一部分来自少数民族的地区的学生懂得使用民族语言来交流或者听得懂,但在接受主流文化的时候,主流文化逐步取代了少数民族意识文化,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情况。
(五)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当前北侗地区的民族文化所遭遇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一部分人为了生活,离家远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奔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的物质生活,也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生存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外出务工所创造的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地区民众与自身文化传统的疏离。只有提升民族的经济实力,发展与传承相结合,不依赖于对外经济的摇篮,才能更好的加深民族人民的文化认同。
这样看来,侗语受汉语的影响大,作为弱势语言必然受到强势语言的冲击,侗语的生存危机是社会进步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语言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繁荣,各民族之间交往更加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逐渐深入,语言文字之间的接触和影响愈加广泛,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也正受到威胁甚至走向了消失的边缘。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能够体现出对一个民族的历史的尊重,重视民族语言文字能够塑立起民族的精神,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龙耀宏.侗语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2]梁敏.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杨振彬(1991-),男,侗族,贵州财经大学,2015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06-0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