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光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论苏轼独特的豪放词风
王亚光*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苏轼是文学史上少有的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都颇有造诣的伟大文人,然其最有成就者当属其词,其词中魁首当属豪放词,东坡豪放词研究者甚多,大多是综合谈其词的艺术成就,如其开创了词风,扩大了词的意境等,单独论其词的特点者鲜有之,这是大多数人所忽视的或者不屑的,然而其词风,正是他性格的使然,性格便是探究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本文就从这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其豪放词的特点。
苏轼;豪放;特点
严羽曾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讲过这样一段话,“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也。”豪放词的意境恰如此。语言能表达之外的才是豪放词真正的意境所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是东坡早期的豪放词代表。雄健的笔调,盛大的气势,纵横开阖是这首词的代名词。苏轼对这首词的热衷可以透过下面的他给挚友的书信里看出来“闲来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范,亦自是一家。该词字字渗透了苏东坡的豪情壮志,前面主要描写全军出击声势浩大的打猎行动,起句直接抒发豪荡之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将作者豪放不羁的心绪释放的淋漓尽致。接着描绘打猎的盛像,一只手领着大狗,另一只手将大鹰放在肩膀上,威风凛凛,更将打猎声势之大写的无以复加。这样一幅气势恢宏的打猎图让太守倍受鼓舞,豪气满乾坤,为了展示自己老当益壮和雄心壮志,太守决定像当年的孙仲谋一样只身一人射杀老虎,豪气冲天,气象宏伟。《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首词可以说是将苏轼豪放词风发扬的淋漓尽致的作品,黄州被贬,透过生活的苦难,达到思想的解脱,在废墟中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开篇不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滔滔不绝亘古不变的大流,无尽红尘中永不磨灭的滚滚黄沙,千百年来历史长河中造就的英雄人物,将永恒的自然来和漫长的人类历史织在一起好不豁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2]将周公瑾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事迹和赢取爱妾小乔放在一起写更突出年少的周瑜的意气风发渲染词的感染力。最后一句,把酒对明月而不是所谓的风云人物,更加突出自然的无穷和人世的短暂,意境雄浑阔达。
旷达超逸,是一种超脱的意境。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超越当前的生存环境的限制,而在精神上达到自由超逸。苏东坡曾谈他自己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
苏轼在《答陆季常》信中还直接阐述了豪放词的特点。“近日又填新词,句句警拔,词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过格,恐怕造物主不允人这样快活。”他主张以描绘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为基础。豪放不能“太过”,更不可以过于“浮夸”,豪放必须建立在在“妙算毫厘得天绮,得天然之数,不差毫离”在“精秒”、“精致”的原则上,在不违背生活规律的基础上获取创作上的绝对自由。豪放,首先是一种作家骨子里散发出的气质、一种精神状态内心情感的迸发而做出的诗句,《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即是这个意思。苏轼的词中,尤其是被贬之后所造之词犹能体现其旷达超逸。尤其那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超逸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3]苏轼人生路可谓极其坎坷,甚至有几次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三次贬谪到荒无人烟之地,尤其是儋州,环境恶劣至极,被当时视为域外之地,苏轼却都凭借强大的内心和超脱的心境处之坦然。即自己在政坛上失意,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的时候,他仍然写出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清了世事,看淡了红尘,人生不如意,但也能豁达处之,这就是苏轼的超然,因为超然所以悲天悯人,所以达观。所以苏轼的词总是充满正能量,鼓舞着世人,正视苦难,勇敢前行。
苏轼的豪放词除了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孕育了哲理思想,这也是苏轼的豪放词伟大的原因所在。前人的豪放词重在写境,气势宏大,语言奔放,但很少有像苏轼这样既豪放又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并上升到哲学高度。《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孤独对月,自言自语道,滚滚红尘千百年来,无论如何,月亮都照常夜升日落,也许只是没有像我们这样有雅致去欣赏月亮人罢了吧。作者由月亮和竹柏引发人生的思量,贬谪之苦,烟消云散,月亮和竹柏是美好的事物,无时不在,而我们的心绪影响了我们自己去欣赏与否,就像这次贬谪,只要心里放下,一样可以雅致不减潇洒快活。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更是将人生的思考赋予全诗,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问朋友,你可知道这江河奔腾不息,就像现在天上的月亮的阴晴圆缺,虽然东流入海,却没有真正的减少。作者正是这种把有限的生命和月亮的圆缺和奔流不息的江河作比喻,衬托生命的短暂。下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作者立于天地间,思考人就像是天地间的一粒米那样渺小,感叹人生的有限,和无限的长江大河相比较,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最后两句可谓是人生思考的点睛之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途,每个人都在这路上,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作者在送友人的路上,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世事,使简单的送友词升华到思考人生的高度,意蕴深厚。
苏轼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豁达的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文学上的天赋异禀共同铸就了其独一无二的豪放词风,流芳百世的人有很多,但流芳百世又被人喜爱者甚少,像东坡居士这样多才多艺,而且在多方面艺术成就都堪称文学史一流的可爱诗人可能只有他了,比起老杜贾岛等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努力和使命感,苏轼更多的是热爱和性格使然,所以探究苏轼豪放词风更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做深入探析,这也是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1]林语堂.苏东坡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王亚光(1990-),男,汉族,辽宁凌源人,锦州渤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I
A
1006-0049-(2017)06-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