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媛媛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0)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感知音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有效的音乐活动中能感知音乐带来的愉悦、快乐,也能在音乐活动中收获应有的核心经验,就当前的幼儿音乐活动形式可分为集体音乐活动、区域音乐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性音乐活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音乐教育应该从离孩子们最近的生活里取材,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1],这也充分表明,我们再组织音乐活动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和自己熟知的环境中,发现音乐、体验音乐。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音乐区域活动中进行音乐教育中,都应该着眼于幼儿个性发展的培养作为途径,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的提高作为目标,尊重幼儿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真正的用心感受,将音乐植于幼儿心灵深处。
通过对当下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在音乐活动区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以及有效性开展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邱学青(2008年)指出,除了安全性和教育性之外,玩具还应具有可操作性、经济实惠、符合儿童年龄特点。[2]高杉自子(2009)提出,幼儿园设施设备和游戏教具,是幼儿开展生活活动不可缺少的具体实物。从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来考虑,这些实物要具各以下条件:适合幼儿,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安全性;自然性;自由性和应答性;综合的关联性、有用性、调和性[3]。 因此,在音乐活动区单一投放少量打击乐器,对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显得比较单薄,材料的投放可以考虑将打击乐器、画笔、自制乐器的材料、表演材料以及音响材料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投放设计好的单一节奏的图谱材料供幼儿进行节奏组合,提高音乐活动区的可操作性和创造性。
音乐区域活动指导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区域活动,音乐核心元素的获取需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如小班幼儿稳定拍的建立、中班幼儿节奏的感知、大班幼儿创造性活动、协作能力的提高等等,因此,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也很重要,并结合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元素,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通过观察,结合语言、图画、肢体动作等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通过观察发现,当下的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停留在“玩一玩”的层面居多,在活动中没有将音乐能力发展作为活动开展的目的,如何在“玩一玩”“敲一敲”“跳一跳”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其有效性,确实值得思考,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中通常会以渗透性的音乐活动,其形式有趣生动,幼儿的也将实地的体验感知作为学习的形式,当然,结合每个阶段适时的综合性的音乐表演,将孩子在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各区域、各种活动中收获的音乐经验,得到综合性的体现,从而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秩序感、仪式感,在综合性的音乐表演中将各领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渗透。
结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中关于艺术领域强调的感受、表现、创造,在音乐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材料与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着力关注幼儿音乐核心经验的积累以及音乐本体的基本元素相结合,如:音高、速度、力度、音色、节奏、节拍、曲式结构让幼儿在主动的“玩”中有效的开展音乐活动。
在音乐区域活动中,通过打击乐材料的投放及有效指导,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听辨能力,通过标准乐器、环保材料乐器等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相关的基本元素。
在音乐区域活动中,通过对表演材料的投放及有效指导,着眼于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发展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提高,从而表达对音乐的内容以及真实感受。
在音乐区域活动中,通过对创造性、组合性材料的投放及有效指导,如利用图谱、音块、组合、排列进行辨别音符、节奏和常用记号的活动以及辨别音乐结构的活动等,帮助幼儿完成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收获简单的音乐知识。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集体音乐教学中的延伸材料对环境、情景进行针对性的创设,并且适当考虑材料的有效性投放,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到组织的音乐活动中,离不开音乐艺术具有娱乐性的特点。在此过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并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再是就“音乐而音乐”的重复式教学,而是在过程中,强调幼儿音乐核心经验的积累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区域活动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玩、乐,还在于表现音乐的同时收获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幼儿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体验也使幼儿在音乐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1]李妲娜,修海林,尹艾青编著.转引自.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起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