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钰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0100)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关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可以认为是比较音乐学的酝酿期,时间大体为15世纪-19世纪末。15世纪哥伦布发现欧洲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一些对殖民地的音乐感兴趣的人们开始收集、记录当地的音乐。直到19世末,这种记录一直持续,并有很多书籍出版。例如《中国音乐古今录》、《音乐通史》等。第二阶段,以英国学者艾利斯1885年发表的《论诸民族的音阶》为标志,他的贡献直接形式表现为“音分标记法”的发明,他认为:音乐学是一门“从人种学的角度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即之后来人们所说的“比较音乐学”。
在1950年,孔斯特发表《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它的问题、方法及其代表性特点》,这一著作当时已经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轰动,作者又于1974年将书再版时改称为《民族音乐学》,自此,民族音乐学迈进了崭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音乐学者和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德,提出“双重音乐能力”的理论;艾伦·梅里亚姆,提出“音乐人类学”的概念,认为它提供了所有乐音产生的基础以及最终理解那些乐音和声音过程的框架;阿兰.洛马克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歌唱测定体系》将世界分为十大类歌唱风格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民族音乐学的重点也有所改变,向着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来看音乐在文化背景中所起到的作用,对音乐本身的特点进行侧重,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点,这些都标志着民族音乐正在朝着日趋成熟的方向发展。
民族音乐学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看,种类都是千变万化,五彩斑斓的。在欧洲、非欧地区、东方中可以看出其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塑造出来不一样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内容、乐器、情感态度上。
每个人对同一首歌的理解和解读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继承的过程中,加入了个人风格和即兴,这是民族音乐力量的新发展的出现。因此,即兴演奏也是民族音乐的特色。
地方特色是指每个土地的涵养,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民族音乐学的具体表现方式都不同,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所以民族地方音乐首先在方言表演。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除了回族人民使用中国人外,其他民族都属于民族语言,是各族人民群众的第一首歌曲。其次是各族人民的表现。 如北方人更坦然,崎岖,所以音乐风格更慷慨大方,南方人更加精致,温柔,音乐风格更加舒适美观。笔者认为地方主义也是民族音乐学的一个特色,不容忽视。
需要对某个作品、人物或者某个历史事实有完整的理解和认识。熟悉文学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家集中精力研究参与学习的领域,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音乐家的生活和工作,有利于与音乐的接触历史分析 和判断。 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政治倾向,个人喜好和不喜欢,分散失落的历史原因,有些文学存在无根据的断言,可以自由地扭曲现象。 所以当我们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检验,重点要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其他经验手段来更准确的了解音乐。
民族音乐学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作用出的产物相当之多,这说明这两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民族音乐学的专家通过设备或者其他载体将声音以及视频记录下来,例如,蒙古语是一种奇怪的复调唱歌‘呼麦’,是一种精湛的‘喉咙’艺术。 只听到‘呼麦’的声音,人们是可疑的,只有在‘呼麦’录音的个人经历中,得到‘呼麦’的声音测量结果后,音乐家在国内外有一个很棒的评价,给予普遍关注的兴趣。
这是一种实证的方法,在外国民族音乐学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被称为‘田野工作’,许多学者认为:田野工作是现场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之一,音乐学家收集数据和建立一般原则主要依据是‘田野工作的基础’。在中国,“采风”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采风”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诗经》中的“风”、“雅”部分正是以这种方式收集合成的。在现代,采风依然没有落伍,很多对这方面有研究的音乐家仍然会去民间采集信息, 用以创作体验。无论是哪种,都能够实现对数据、观察、感受的体悟,从而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产生极大的益处。
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对民族音乐学的认识,但对于实际上的学习方法研究是很有挑战性的。随着民族音乐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必要对方法体系作出新的贡献,民族音乐学为现代人文社会树立了坚实的基础。
[1]杨民康.中国音乐民族志研究方法论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9.
[2]熊晓辉.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人民音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