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双师型教师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7-01-30 11:43:38高晶晶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维大学生课堂

高晶晶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高校双创双师型教师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高晶晶**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对帝国工程大学的三个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进行细致描述,并强调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目前高校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以往单一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以“知识创新”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氛围。

创新人才;创业能力;创业知识

《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印度帝国工程学院为社会缩影,讲述了大学中两个好朋友拉朱和法涵在寻找多年的好朋友兰彻的过程[1]。影片中的主角兰彻一直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学生,他不会死记硬背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是教师眼中的“另类学生”,他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印度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们的个性慢慢被抹杀,很少有老师能够接受学生“另类的想法和做法”,兰彻却在课堂上挑战优秀教师,彻底打破了传统与现实的观念。教师们填鸭式的教学,使教出来的学生变成读书机器,他们不会为学到新知识感到高兴,也不会激动,更不会产生好奇心?让观众对教育方式进行深度思考。

一、电影中的“创新”

(一)创新能力

高校是教育场所,不是工厂,无法制造出一样的“产品”。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人类的思维很复杂,它具有“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的特征,所以教师要面对的是具有个性和独立思想的人,要帮助大学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成长。

传统的单一思维模式在变化万千的社会已经行不通,高科技、网络的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例如影片中,新生入校后学长举办特殊的欢迎仪式,为了避免被学长们欺负,兰彻利用物理知识通过电线、铁勺和木头成功地反击了学长。片尾兰彻利用汽车发动机、吸尘器、换流器、电池、电线、真空仪、计量器和镜头清洁器等用品自制助产器为校长女儿接生。这些影片片段都在说明高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需要有意识培养创新人才,为万众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意识

影片中校长提到他们学校从最好学校的28名提升到第一名,是教学质量提升标志,可填鸭式教学方式、教条式的教学模式都会使学生变的刻板并加重大学生心理负担。

1.学习策略变革

传统的课堂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课,学生听。这样教学模式不能有效调动大学生的主动能动性,阻碍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例如影片中教授讲课提到”什么是机器”,兰彻的解释与众不同,他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了机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但由于与课本上的概念不同,教授将其请出教室。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独立思想,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努力让自己成为课堂主体,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

2.学习方法的创新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激发大学生求知欲,解放大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不断思考和创新。而大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发挥自身特长。例如影片中兰彻的学长乔伊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学生,由于不能按时完成项目,而延迟了毕业时间,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最后选择了死亡。作业或项目只是为了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懂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当然有些项目比较难,要有创新性必须消耗足够的时间,乔伊为了制造一个在校长眼里不可能飞行的拍摄器,延迟了提交作业的时间,导致悲剧的发生。如果大学生能够敢于思考、积极探究,且高校教师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并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自信心。

3.电影中对“教师职业”新解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教师的身份与教师的生存境域密切相关。大学教师的身份随着生存境域的变化经历了学官——学人——干部的变迁,连同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职业价值也发生了变化。[2]影片塑造了传统教师的形象,他们整天生活在象牙塔中,并被应试教育所毒害。兰彻所在的“帝国工程学院”虽然是最好学校,可每学期会有42场考试,大学教师运用陈旧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利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坏。大学教师不单是教书匠,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就业情况,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学习的意愿,更重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影片结尾,校长将钢笔送给兰彻,并告知这支笔是他老师送的。“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这不仅代表校长认可兰彻的为人,同时也代表校长承认了自己教育上的“失误”。

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影片中兰彻是一个创新能力很强,敢想敢做的大学生,最终成为拥有400多项专利的著名科学家。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高校“双创”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分阶段分层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电影最后兰彻利用高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制造了自制助产器,帮助产妇完成了生产整个过程。现实中,高校教师为大学生提供了三个课堂,让学生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课堂,高校教师学习和了解企业聘任条件,将其转化为教学目标与要求,有利于高校教师了解市场行情,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步伐;第二课堂,高校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相符,采用模拟+体验课堂,加深大学生对岗位切身体会;第三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主要区别在于身份的变化,大学生转变为企业工作人员,授课地点的变化,不在高校内部,而是直接进入用人企业,参加实际业务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个课堂紧密联系离不开高校、企业、政府的高度合作,大学生在三个课堂中学到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实践操作。

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合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完成以项目代课程,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各尽所长,对大学生进行有序地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在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培养在于“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的突破性;2.程序上的非逻辑性;3.视角上的灵活性。创新思维的形成必定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创造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和验证阶段。这四个阶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不谋而合:创业知识 创新思维的(准备阶段)、创业能力 创新思维的(酝酿阶段)、创业意识 创新思维的(顿悟阶段)、实践操作 创新思维的(验证阶段)。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需要保证以下工作完成

创新思维四个阶段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败,四个阶段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证、教学基地的支撑、课程体系的重构的支持。

1.双创双师型队伍建设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出台了相应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强调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需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以项目为依托,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大学生作为参与者,教师指导下让大学生在实践平台积累创业经验,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2015年6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如公共平台、技术平台和区域平台”。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提到“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思维验证阶段只有通过教学基地来实现,产学研合作将教学基地做为载体,完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金融和中介机构等有关各方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出发,结合彼此的优势资源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3]高校通过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梦想,让大学生得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且让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更能体会专业知识的价值所在,更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更能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在教学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科技园)实践活动既能让大学生熟悉企业的运营及工作流程,也能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3.创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落脚点,是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深度融合的高等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5]各高校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开放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培养更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做铺垫。

三、小结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彻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本影片运用幽默话语反应一个严肃的教育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应当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高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1]王兵.东方主义视角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J].电影文学,2014:106.

[2]胡金平著.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角色困顿(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

[3]蔡兵,赵超,史永俊等主编.创新与产学研合作[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2.

[4]王金华等编著.成就人生的精彩:大学生创新与创业[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24.

[5]吴金秋主编.中国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97.

* 2015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编号:15JK2031)。

** 作者简介:高晶晶(1983-),女,山西侯马人,硕士,西安翻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G

A

猜你喜欢
思维大学生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