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2017-01-30 07:32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和而不同君子统一

刘 鑫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浅论“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刘 鑫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和”,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之一,强调的是和睦,和谐,和合的哲学理念,和而不同更是儒家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极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与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和而不同;历史性;现代性;价值

一、“和而不同”思想的历史性视角

(一)中华文化中“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在《论语·子路第十三》里有这样的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实,“和”与“同”的概念,最早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国语》和《左传》中都有史伯与晏子议论“和”与“同”的记载,比如史伯在《国语·郑语》中说:“以他平他谓之和。”这里的“他”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相近的事物或道理,也就是寻求“和”的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因此中华文化中的“和”之前提就是“和而不同”。

(二)儒家讲求“和而不同”是人际相处的理想状态和根本法则

以人与人关系为立说之本的儒家将和同思想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标准,孔子则将其引申到社会领域,提出与人相处的理想状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视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特征之一,可见孔子对“和”的重视。孔子主张君子的“和”有两方面,就自身而言,君子总是与他人相协调,尽力融合到他人之中,但也不盲目的与他人保持一致,既看到自己的独特性又能发现与他人的契合点;就他人而言,君子只有承认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承认因此而产生的差异,并在包容差异中求得和谐共处,而并非竭力求同求一致。孔子将“不同”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而提出的,不同不是互不相干,而是各不同元素之间必须有和,和是事物间有益的相互联系。

二、“和而不同”思想的现代性视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一)“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中多元事物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具有多样性,世界又具有物质统一性,世界是多样性事物的统一。这是世界各种不同物质运动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人类追求自我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顺从、依附到主宰的过程,从中,人类也得到了利益也受到了惩罚,事实证明,人类可以而且能够改造自然为自身服务,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竭泽而渔,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共生的、协调的统一发展。

2.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是人正确处理自身关系的理性诉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建立在人与人的和谐基础之上。和谐作为一种关系具有两面性,必须从两方面来看问题,从两方面共同建立和谐。一方面人需要自我的不断完善,包括道德和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全面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在利益目标追求上是一致的,在一个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够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里,人与社会应该是和谐的。人与社会的和谐要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为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以社会秩序为保障的。维护社会有序正常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和道德力量。民主和法治既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

(二)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差异性事物的和谐统一

差异性既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事物和谐相处的源泉,和谐社会则是差异性事物的和谐统一,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协调统一,即“和而不同”。

然而,和谐社会不等于无差别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种社会结构形态之间的协调发展,例如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等的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协调发展,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共存与和谐。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构建的和谐有序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正属于差异性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且必须是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社会。

(三)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独立性事物的独立并存

“独立”是事物具有原则性的个体存在,“并存”则体现着相对独立的事物间彼此尊重,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和而不同”思想的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是“求同存异”的提出和运用。求同为探索和谐统一的过程,存异是求同过程中的条件,这样既能建立起独立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保证了独立个体的不同利益不受损害,从而也就保证了各方面共赢的关系,达到了和谐。因此,求同存异已经从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拓展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灵魂。

[1]陈亚萍.“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之和谐”[J].学术交流,2005(12).

[2]李健.孔子“和而不同”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学习月刊,2010(3).

[3]王磊.“和而不同”是良好文化生态的根本特征[J].宝鸡社会科学,2007(1).

[4]虞崇胜.和而不同: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精髓[J].东南学术,2005(4).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61.

D

A

猜你喜欢
和而不同君子统一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君子无所争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有君子之道四焉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时代发展下的词汇意义流变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