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的历史价值
——以法制价值为例

2017-01-30 03:48刘伟星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旗人八旗汉人

刘伟星

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八旗制度的历史价值
——以法制价值为例

刘伟星*

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很重要的制度,它集军事、生产、行政等功能于一身,它的产生源于女真人的社会生活,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在一定程度规范了旗人言行,有很高的法学价值。由于满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清建国初期满族人口只有几十万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代了大明王朝,统治了近一亿的汉蒙苗回藏人民三百多年。在康乾盛世时期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我国封建历史繁荣的顶峰。满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的情况下,有如此大的成就,这一切成就背后支撑他的就是八旗制度。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主要规定了满族社会以一种耕战结合的形式来统治。旗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兵民合一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生产能力。这种制度逐渐成为清朝的法律制度,影响着清朝法律政治的各个方面。

八旗制度;法制;历史

一、入关之初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伴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自明朝初期以来,满族先世女真人就开始实行分散居住,制度,文化之间互不干涉,虽然能够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组织结构,任何一个部族都不愿受其他部族的统治,各个女真部落之间开始互相争斗。最终努尔哈赤在女真各部的斗争中取得胜利,随之其势力不断扩大,人口也逐渐增多。但是,当时明朝政府在对待女真问题上,一直都是提倡“分而治之”的策略,目的就是想利用这种政策来削弱建州女真,致使其长期保持四分五裂的局面。努尔哈赤对当时明朝政府的腐朽状况有很深刻的了解。因此,面对明朝政府的这种统治政策,为了壮大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努尔哈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付之行动,八旗制度就是这样逐步的建立起来的。起初,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中的四旗,即正红,正黄,正白,正蓝,后来,为了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管理需要,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镶红,镶白,镶蓝,镶黄,正红,正黄,正白,正蓝八旗。八旗制度是集军事,经济,政治于一身的一种制度,成为清代统治的核心。

八旗制度有自己完善的结构体系。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统领正黄和镶黄两黄旗,其余六旗分别由皇帝的亲信子弟统领。各旗的统领称“旗主”,掌管旗内的一切大小事宜。实际上这种统治形式类似于君主集权制度,所有的权利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各旗的旗主必须听从皇帝的统一调遣。

在满族入关之前,其思想仍停留在原始阶段,社会意识形态远远落后于汉族。但是在满族入关以后,成为清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旗人的特权,满族开始大量剥夺汉族人的土地,并将掠夺的土地分给旗人。这样一来汉族的地位日渐趋下,在当时社会慢慢地形成一种阶级上,身份地位上的差别,旗人从一出生就享有一些特权,例如,他们自己不用付出任何劳动,就可以享有土地俸禄,在法律地位上也高于汉人。事实上在清代,满汉民族地位上的不平等是很明显的。当时,满族作为统治阶级,不但轻视汉族,而且还压迫汉族人。他们一直都非常害怕汉族人聚集起来推翻清朝的统治。所以专门为汉人制定了统治法典,而旗人犯罪就从轻处罚。

由于当时统治者创建的八旗制度只是在生活上和军事上管理人民,并不完善,统治者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统治模式是行不通的。后来,为了巩固政权,全方位地管理人民,清朝统治者颁布了《大清律》。这部律法吸取了唐明两代的优秀经验,融合满族自身的民族特点,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对于清代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清朝并非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是却不断地立法,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权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青朝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势力,对于周边少数民族既拉拢又防备,通过特别的立法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和巩固统治基础。这样就减少了各少数民族间因文化和地域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二、旗人特有的权利

在满族入关以前,中原汉族的社会地位是高于满族的,包括汉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但是,在满族入关以后,通过不断地扩张壮大,势力逐渐凌驾于汉族之上,直至后来完全统治汉族人民,在这其中满族统治者一直不断地对汉人进行压迫,生怕有一天汉族人聚集起来反抗满族的统治。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清朝统治者不仅努力学习汉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维护满族的权利,压制汉族的发展。旗人的制度性特权包括多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点。

(一)从政治上来说,满族人在官场上主要出任高级别的官职,而汉人是没有机会进入权利核心地位的,高级别的统治人员全都是满族人。如有官位空缺,满族人可以接任汉族的官位,但是汉族人却不能接任满族人的官位。如果是同一官职,满族人的权利要远远大于汉族人。

(二)从入仕上来说,汉人当官,需要经过科举考试,但是,满族人却没有这一限制。满族人可以通过世袭,通过举荐,通过捐纳等多种途径。但是,汉人却只能通过科举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才能混个一官半职。而且还处处受人压制。

(三)从法律上来说,清朝统治者对满族和汉族实行不同的法律。如果满族人和汉族人打架斗殴,汉族人所受到的惩罚要远远重于满族人,甚至是只惩罚汉族人。在当时社会,满族人具有绝对的特权,旗人司法管辖特殊化,旗人的刑罚执行特殊化,统治者甚至为宽免旗人死罪而设立特别的法条,包括用鞭责,枷号取代正刑,犯罪免发配等等。

(四)从生活上来说,清朝律法规定:满汉之间不能通婚,满族的女人是不被允许嫁给汉族男人的,但是汉族女人可以嫁给满族男人,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外,满族人还享有许多其他的特权,例如:满族人只可以是职业的军人,可以不用从事生产活动。每诞生一个满族的男孩,就立刻会有一份战士的军饷,满族人的生活全是依靠政府的财政供应。满人除了正常的服兵役以外,不再承担其他任何赋役负担。但是,汉人却没有这样的权利。

然而,一个制度有积极的一面,自然也有消极的一面。等级森严的八旗制度确实能使满族的势力得以壮大,政权得以巩固,传统得以延续。但是这种制度在清朝后期也使得八旗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花天酒地,完全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直到民国初期,清政府被推翻,八旗子弟突然之间失去了清政府这一靠山,变得穷困潦倒,一度成为衣食无着的废人。在以后的很长的时间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所以这种集权制度看似缜密,但却在无形之中扼杀了民族的创造力,使人民失去劳动的能力。

三、对于汉族的统治

事实上,在清朝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汉族政治势力,统治者将满人视作清朝的政权基础,而防汉治汉是清朝一贯的基本国策,满人特权的维持与巩固是通过不断打压汉人得以实现的。清朝早期,清政府统治者,为了消磨和压制汉族人的民族性,巩固自身的政权,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剃头令”。众所周知,满族和汉族传统不同,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这是汉族人几千年来都一直奉行的一句话,而且在古代“剃头”对于汉人来说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在千百年来,汉族人都自认为是中原大国,他们称西南的少数民族为“蛮夷”称满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为“鞑靼”。然而现在统治他们的正是当时他们看不起的鞑靼民族,这对汉族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在当时颁布这一制度的时候,引起了汉人的强烈不满,致使矛盾日益激化。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后,为了统一管理,根据蒙文创制了女真文,但是在此之前满族的文化多是以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为主。而面对汉族拥有的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满族的统治者一直非常缺乏自信,所以统治者对这一方面特别敏感又特别在乎。所以出现了后来的文字狱,它的出现就是统治者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八旗制度的建立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创造了条件,为统治汉族、蒙族等各部族创造了条件,也为皇太极建立以满族为中心的多民族联合的政权创造了条件。总之,八旗制度虽有不足,但却是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大清王朝的关键。

四、清代的经济制度

同中国古代传统的农商观念一样,清朝统治者同样也重农抑商,将农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当时社会,他们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称作“贱民”,他们认为商人逐利,是国家的蛀虫。虽然,当时清代商业的发展受到压制,但是商业也在夹缝中求生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清代末期手工业作坊及商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先是由一些地区从事商业的人,逐渐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商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大的商业链。其中,苏州的盐帮,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这些商帮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从农业上来讲,清朝和以前的朝代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小农经济为主导,土地依旧是经济的根本来源。八旗制度的确立,极大地维护了满人的特权,他们生来就有土地。但是满族来自关外,他们本身不可能有土地,他们的土地都是从汉人手里抢夺来的,但是,他们抢夺来以后,又不好好经营,造成土地荒废,无人耕种。而当时靠这些土地赖以生存的汉人失去土地,整日流离失所,陷入混乱。

五、八旗制度的消亡

史学家曾指出,清朝的统治有自己的特点,沿袭明朝的统治方式,但又与明朝不同。事实上清朝的统治是很成功的,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八旗制度。而八旗制度的衰落,与清朝的统治,推行的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都是分不开的。19世纪,清朝曾出现统治危机,当时兵力衰落,八旗武力衰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牵涉到的问题复杂而深刻。满清政府早期希望以暴力的方式推行满族文化,但却恰恰相反,满族的统治者对汉族文化很感兴趣,全国上下兴起学习汉文化的高潮,满族文化因此被忽视,就渐渐在历史中消亡了。另外,在清朝末期八旗子弟成了无所事事,骄奢淫逸的代名词。危机的根源,就是统治者推崇的八旗制度,因为无论它有多成功,它都是建立在民族统治、民族压迫的基础之上的。

六、结语

清代,是满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时代,是满族不断吸收先进民族(汉族)的文化,大大提高了本民族素质的历史时期。满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为她今天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先进的一员奠定了基础。八旗从它建立的那天起,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联合体。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名称的本身,就标志着八旗内至少包括满蒙汉三个民族的成员。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为巩固国家政权、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满蒙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创办初期推动了族群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分配制度和继承人选择方面为大清初期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在继承人选择方面体现了权利分立制约的思想。一个制度无论多好,无论它对国家的发展做了多大的贡献,它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所以这种看似保护的制度实际上无形中扼杀了民族的创造力。

[1]高宗敕.清朝文献通考·兵考一[M].卷17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M].台湾:台北维新书局,1972.

[3]太祖高皇帝实录[M].卷二.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6.

[4]太祖高皇帝实录[M].卷一.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6.

[5]太祖高皇帝实录[M].卷四.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6.

[6]魏源.圣武记[M].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清文汇书[M].海口:海南出版社影印,2001.

[8]太宗文皇帝实录[M].卷8.北京:中华书局,986.

[9]太宗文皇帝实录[M].卷37.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赵令志.请前期土地制度的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1]盛昱.八旗文经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12]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13]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北京:故宫博物院,1933.2.

[14]支运亭,著.大清开国60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7.

K

A

1006-0049-(2017)21-0061-02

刘伟星(1962-),男,黑龙江安达人,任职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方向:文博博物馆。

猜你喜欢
旗人八旗汉人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满族八旗被革命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秦人称谓小议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佛教传入辽朝原因及来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