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琳君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鄂托克旗文物事业与和谐鄂托克
乔琳君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鄂托克旗拥有众多典型而富有特色的文物遗址,如恐龙化石和足迹、桌子山岩画、秦长城、汉代壁画墓、阿尔寨石窟寺、苏里格敖包等;鄂托克旗文物事业起步较早,取得了四个“第一”等成果,然而,现在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要加大文物遗址保护力度,克服文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建设和谐鄂托克开辟一条无污染、低耗能的发展之路。
鄂托克旗;文物遗址;文物事业;和谐发展
典型的高原地貌,纯正的草原景观,使鄂托克旗成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一道靓丽的风景。大量的海生动物化石、丰富的恐龙和爬行动物化石,见证了从鄂尔多斯古陆变为古海、后又抬升为鄂尔多斯高原的足迹。形象生动的桌子山岩画展现了古人的艺术风采,凤凰山和米兰壕壁画重现了汉代的生活场景,阿尔寨石窟寺因其众多的藏传佛教和蒙古贵族祭祀壁画,被誉为“草原敦煌”。鄂托克旗拥有如此众多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随着鄂托克旗经济的迅速发展,文物事业的发展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文物保护经费的短缺,人才的缺乏,文物事业的发展仍然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本文从介绍鄂托克旗典型文物遗址和文物事业概况入手,试图为鄂托克旗的文物事业大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为建设幸福、和谐的鄂托克提供一条可持续、低耗能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据鄂尔多斯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最新数据显示,鄂托克旗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92处,其中古遗址42处,古墓葬22处,古建筑4处,石窟寺及石刻17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①特选取其中典型而又具有鄂托克旗地方特色的文物遗址作一简要介绍:
(一)恐龙化石和足迹
鄂托克旗查布苏木境内的恐龙足迹印痕化石保护区,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博物馆古生物专家李荣等,确认了这些已经绝迹7000多万年的、中生代地球霸主恐龙的足迹印痕,并以它的发现地进行了命名。此后,来自中国、加拿大、比利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古生物专家、学者,纷纷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由于足迹、尾迹印痕化石的形成具有苛刻的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它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查布也因此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恐龙足迹印痕化石的研究宝库。
(二)桌子山岩画
岩画是遍布于全世界的一种古代文化艺术现象,是刻在或绘在岩石上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的艺术珍品,折射了远古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鄂托克旗的桌子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宝库中一颗最为珍贵的艺术奇葩。
桌子山是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最高峰,蒙古名为“乌仁都西”,由于山峰顶部为平台而得名,桌子山岩画分布在以桌子山为中心的千里山区,岩画主要分布地点有苦菜沟、苏白音沟、乌仁都西、乌兰布拉格、猫耳沟等。岩画内容主要有骑马、舞蹈、狩猎等生活场景,太阳、流水、风、雨等自然现象,人体、人面像、生殖崇拜、分娩等人类形象和繁衍情景,鸟类、猴、羊、马、牛、鹿、狗、驼等动物形象。③这些岩画生动地再现了鄂托克旗古老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古人高超的艺术想象,是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宝库。
(三)秦长城
鄂托克旗秦长城,全长约30公里,墙体均为石块垒砌或石块堆积长城,墙体底宽1-3米,高0.5-1.5米。分布于阿尔巴斯苏木桌子山一带,东起巴音温都尔山山脚,蜿蜒西行到山顶,然后向西延伸至苏白音沟沟谷,最后向西进入乌海。沿线分布有少量亭障、烽燧、石板墓等遗迹。西距黄河5公里。
(四)阿尔寨石窟寺
内蒙古高原上的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寺,不仅以西夏至明代精美而珍贵的壁画和大量的回鹘蒙古文榜题闻名于世,更以与藏传佛教和成吉思汗的众多联系和传说而巍然屹立于鄂托克草原。如今的阿尔寨已经成为鄂托克旗一张响亮的名片。
(五)苏里格敖包
在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的故乡——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苏里格嘎查,有一座神奇的敖包——苏里格敖包。苏里格敖包为典型的石筑敖包,坐北朝南,位于一处高地的顶上。敖包主体为石筑半球体,半球体下压方形石台基;主体正前方为禄马风旗香烛祭台。
鄂托克旗文物事业起步较早,做出了很多“第一”。
(一)编写、出版了伊克昭盟第一部《文物志》
1990年在鄂托克旗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的帮助下,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组织编写、出版了《鄂托克旗文物志》,填补了鄂尔多斯市文物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乡镇博物馆——查布恐龙博物馆
查布恐龙博物馆位于查布苏木,创立于1999年,是以恐龙化石和恐龙足迹为主要展览内容的专业博物馆,2002年,由苏木政府和相关部门投资,建成了近400平方米的新馆。
(三)申报成功鄂尔多斯市唯一一个特批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尔寨石窟寺
2003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协作下,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特批将阿尔寨石窟寺增补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尔寨石窟寺的科学保护工作随即全面启动,成立了阿尔寨石窟研究院,加大了对石窟周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也标志着鄂尔多斯大遗址保护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四)建成了内蒙古第一家野外地质恐龙遗迹博物馆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是2006年当地政府在查布苏木恐龙遗迹保护区内,恐龙足迹最密集的8号地点就地保护建成的,内部采用钢架支柱结构。共保存有兽脚类及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360多枚,并且保存有世界上最重的和跑的最快的恐龙足迹印痕。
现在,鄂托克旗管理和进行文物考古工作的机构主要是鄂托克旗文化局下属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简称“文管所”),成立于1987年,现有工作人员9名,馆藏文物1600件,其中珍贵文物60件。文管所在文物调查、保护、管理、宣传、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阿尔寨石窟寺的保护、宣传、申报国家保护方面,成效显著。2008年又成功举办了由120多位国内外学者参加的“中国蒙古学·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管所先后出版了《鄂托克旗文物志》、《阿尔寨石窟研究》等著作。
鄂托克旗文物事业虽然创造了很多“第一”,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绩,然而文物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文物经费短缺、文物工作人员缺乏、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鄂托克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项目对文物遗址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处理好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已经摆在了鄂托克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面前。
2011年,鄂托克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9.2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51.1亿元,增长5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05元,增长19.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98元,增长14.7%。综合实力列全国县域经济第105位、西部百强第9位。经济上的富裕和繁荣后,文化、文物事业的大繁荣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家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之后,保护文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每一级政府和每个公民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觉。笔者特别就鄂托克旗文物事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文物保护、文物研究经费的投入。
2.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文物工作人员和文物研究专业人员。
3.积极进行文物保护,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保护规划和文化产业开发规划。
4.积极协调建设主管单位和文物主管单位的接洽、沟通,在建设前先考虑文物保护问题,在建成后解决文物安全问题,使基本建设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有序进行。
现在,党和国家都在倡导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文化生产力”,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超级产业”。仅靠资源来发展经济已经难以为继,而保护好我们的文物遗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是建设和谐鄂托克的一条无污染、低耗能的捷径。
鄂托克旗的文物事业有着灿烂的昨天,期盼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鄂托克旗的文物事业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 注 释 ]
①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2011.10.
②高毅,王志浩,杨泽蒙.鄂尔多斯史海钩沉.文物出版社,北京盛天行健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08.9.
③梁振华.桌子山岩画.文物出版社,河北新华印刷二厂制版印刷,1998.9.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