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嫣然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
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概述
王嫣然*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应对现代生态危机而从有机哲学的角度提出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是应时代背景产生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色彩的马克思主义,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提倡对他人的厚道,对自然的厚道。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学界中对中国生态文明高度关注和赞赏的流派,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诸多启发,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结合中国国情系统研究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探讨其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价值,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哲学;生态文明
以经济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渐影响、侵蚀着世界各国,资本全球化霸权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构建着适合自己体系的政治和教育,还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观念。在经济主义为主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中,人们开始以消费为标准来衡量生活是否美好,国家发展则以不断提升GDP做为评判。由全球资本主义所内在规定的消费和享乐至上的价值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把金钱高于一切的观念当作人生信条,并致力一生。在这种观念的催生下,金钱成为一个中介,开始代表身份、地位、权利等越来越多的高于物质的欲望。人们也已经开始习惯于围绕着满足自己的这些欲望去组织自己的生活。
然而全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可以满足我们正常生活的需求,却不能满足于我们无休止的欲望。奢侈的生活带来的我们高消费的欲望,正在蚕食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生态污染、人类不断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质等,这些必将加速全球生态崩溃甚至毁灭地球的进程。这种以经济主义为主流的价值观给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人们沉浸于享受其中的好处,却少有人论及其消极结果。我们在承认这种理论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之余,是否应该上升到物种生存的高度去反省其背后的缺点?有没有一种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去论述发展之道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小约翰·柯布博士为首的一批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为了应对现代生态危机而从有机整体提出的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新发展的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反对的是资本主义,强调“现代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它主张有机整体主义,是怀特海式的过程哲学、后现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它毫不掩饰的对中国的发展表示友好并寄予厚望,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为了共同的福祉”,帮助我们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淡出,克服消费主义,克服GDP崇拜,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从而成功规避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错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在规劝人民时会说,经济增长是解决贫穷的先决条件,现在的牺牲只是暂时的,这种牺牲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做准备。真的如其所说么?小约翰·柯布不以为然,并分析了这种理论的实质,第一,他认为消除贫困的最根本途径是政府把为穷人谋福利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标准,然而现行的很多经济政策其最终目标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制定的。事实上,使穷人脱贫并不需要实现大幅度的经济增长,只需少量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贫穷问题。第二,柯布认为,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的GNP和GDP的计算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它们不能体现出人们的福利是否提高,也并不关心于此。它们所体现的仍旧是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而人民的福利则有很多层面构成,包括政治、环境、健康等,而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而且,在柯布看来,GNP和GDP的计算公式中,并没有减去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同时这些计算里也没有减去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公正执法部门所花费的费用,如果把这些代价减去,是不是意味着可供穷人分享的社会财富根本不存在了。因此,衡量经济增长应该把社会福利和其他福利都纳入进来,而不是只强调经济的盲目增长。第三,柯布认为,经济增长可以无限持续下去的观念是错误的、天真的。因为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科学技术产生的废品,大自然消化吸收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发展中需要消耗的大量自然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无休止的这样索取和污染下去,生态系统最终将面临崩溃的巨大危机,甚至将导致整个人类的灭亡。
为了谋求一种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以小约翰·柯布为代表的当代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提出了一种彻底的生态观——有机马克思主义。那么,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现何以可能?它是否是新的希望所在呢?有机马克思主义用其思想成果向世人展示了其思想理念:
第一,反对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公正的反生态的社会制度。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不公正主要体现在其分配原则上。市场分配制度下产生的贫富不均,是对穷人最大的不公。这种制度会使富人的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穷人却沦为劳动力,生活得不到改善。而富人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地球所不能负担的,但是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却由穷人被迫“买单”。
第二,揭露和挑战美帝国,认为美帝国主义是对人类生存的根本威胁。大卫·格里芬,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主任,在其作品中明确的揭露了9·11事件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美帝国是一种新型的富豪政治,这种政治对美国乃至全世界国民都是有害的,这种统治威胁着人类进步的事业,其中包括生态事业。
第三,挑战现代性,认为“现代性”是造成现代文明危机的深层原因。人们往往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而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其时代的“现代性”。人类自身的经历都以时代为背景,而时代的“现代性”理论核心特征则是机械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造成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被人类中心主义主导,不顾后果的制造了大量危害自然甚至地球的物质,例如核弹。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者指出,我们必须抛弃“现代性”,否则我们将走向一条毁灭自身的不归路。
第四,反对消费主义,主张惜物主义。与批判现代性相联,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主义是现代性最糟糕的方面之一。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消费主义就是一种“生态毁灭的消费主义”,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惜物主义则是对自我财富的执着,体现的是对物品健康的尊重,也符合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
第五,主张有机整体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割裂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都是错误的。有机整体主义强调人类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他是与环境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只有与其他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富有成效合作时,人类自身才会繁荣发展。
第六,反对垄断资本主义,主张杰弗逊式社会主义。杰佛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反对土地私有制和资本集中的垄断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金融寡头和工业寡头控制的,由成千上万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自治国家。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杰弗逊式社会主义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后果,例如: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腐败,提高人们的住房率,拥有更多的休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等。
第七,视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的理论追求和实践追求。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既是生态文明理论的创建者又是生态文明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他们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抛弃人类中心主义和对自然的帝国主义态度,捍卫自然权利,关心自然地福祉。
如今,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已经使地球不能承受之重,人类正在走向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也许此时需要一种全新的、彻底的理论才能使人类发展重回正轨,有机马克思主义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在我们看来,有机马克思主义更难得的就是与中国元素的结合,并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规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端,走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并且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文化的优秀资源直接建设生态文明?柯布指出,在美国,政府被资本所控制,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危机使一切都已经私人化了。而中国,却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也是源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中国共产党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又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并在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迈出了中国生态文化建设历史性的一步。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共同追求中,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着强烈的共鸣。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为了共同体经济和共同体发展,对于我们克服GDP崇拜,从盲目追求无限经济增长的世界竞争中淡化出来,避免重复西方国家为资本主义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化发展道路。
[ 注 释 ]
①即误将理论抽象来的东西当时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东西,强调更多的考虑现实.
[1]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怀特海.自然的概念[M].张桂权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M].王俊,韩冬筠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5]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M].孟献丽,于桂凤,张丽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小约翰·B·柯布,大卫·R·格里芬.过程神学——一个引导性的说明[M].曲跃厚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7]小约翰·B·柯布.后现代公共政策[M].李际,张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阿玛蒂亚·森.正义的理念[M].王磊,李航译,刘民权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1]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锋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王嫣然,女,山东菏泽人,北京林业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