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三部曲

2017-01-29 08:08张海路张涛
课外语文·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品悟语言方法

张海路 张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其作为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通过对字、词、句、篇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交流无障碍,实现其功能性;人文性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要求,人文性是一个大的文化范畴,既包括语言文字及由其构成的作品,还包括由作品所反映的情感、社会生活、价值观等。

【关键词】语言;品悟;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其作为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通过对字、词、句、篇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交流无障碍,实现其功能性;人文性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要求,人文性是一个大的文化范畴,既包括语言文字及由其构成的作品,还包括由作品所反映的情感、社会生活、价值观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道德规范、情感熏陶、思想价值的影响,可以说语文的人文性是对工具性的更高的要求。二者是鱼与水的关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因此,语文的人文性是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实现的。对基本的字词、语句、篇章掌握不好,就去谈论它的文化价值、情感熏陶是不现实的;只单纯地去理解浮于表面的字句意思,不進行深入探究,那么语言便成了一潭死水,犹如活着却没了追求,套用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再合适不过。

一、感知阶段

泛读,通读文章,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基本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的变化,从中体会情感的微妙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学生自己再次朗读,体会情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不仅可以对文章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可以逐步体会到语言的表达技巧,感受到文字的美。朗读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具体课程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朗读方式有:默读和诵读,范读和领读,个人读和分组读,齐声读和接力读,配乐朗读,男生读和女生读,等等。议论文、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朗读基调比较平实,在朗读时,主要靠正确的停顿、节奏的变化来感受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而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凝练,注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适宜于反复诵读,感悟情感,再加以一定的表演性,投入真情,一定能够打动人。

二、品读阶段

在完成感知阶段后,通过反复吟诵,已对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就要品读文字,发现它的精妙,它的美。再次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和汉字谈心,去发现文章哪个词语打动了你,原因是什么。散文的语言比较优美,词语意义较深奥,要善于运用联想去体会其中奥妙;小说中,要多注意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要体会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说明文,主要分析其准确性;议论文要体会其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此外,还要对课文中的词语细细品味辨析。这就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第一注意引申义的情况,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中,揣摩“加快脚步”的含义: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第一层含义指我的步伐加快了;第二层含义指我对生活重拾信心,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好好活着。第二要注意辨析近义词。如《老山界》中的一句话:“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用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问“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这两组词表达的程度有差别,运用程度较深的“生怕”和“不准”才能更好地写出红军战士对人民财产的精心爱护。从而体现出红军是劳苦大众的军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借用同义词进行比较,就可以显示出原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第三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三、创新阶段

创新阶段即最后的再创造过程。在前面两个基础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升华创作,是一种创新式的宣泄过程。学生已经与文本融为一体,对文本文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已经对文字有了超出原作者的特殊的情感,学生此时的积极性极高,心里有想法,有话想要表达,这是非常好的。最大的愉快,是自己发现、创造,而不是被动被灌输某种思想。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课文教学与“禅道”“诗道”也是相近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台湾作家三毛说她读了四十遍《红楼梦》等于读了四十部巨著,这种常读常新靠的就是“悟”,由“悟”而宣泄自我的情感,提升自我境界。

参考文献

[1]茆凯.如何进行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10(52).

[2]王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作用[J].成功(教育),2012(22).

[3]李冬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之我见[J].才智,2012(36).

[4]潘同标.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7).

[5]尤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感悟能力[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6).

[6]黄李新.语文教学应该允许方言适时介入[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5).

[7]王玮,刘绪娥.《老山界》的语言艺术[J].语文天地(初中版),2008(18).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品悟语言方法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可能是方法不对
积极内化,语用能力提升的助推剂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转化引领 割补搭桥 相似突破:品悟勾股定理证明的合理思维与自然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