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例子”的作用

2017-01-29 08:08邢克良
课外语文·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例子反思文言文

邢克良

【摘要】近年来中考文言文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本文针对中考文言文考查方向的变化,反思日常文言文教学,阐述了以课文为例子,从“注意常用字词用法的拓展”“注意特殊句式的拓展”“注意段和篇内容的拓展”“注意写作方法的拓展”“注意阅读感受的拓展”提出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考查;例子;反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的考查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注重基本知识的考查转为注重基本技能的考查。反映在文言文上,变化最大的是由原来的取材课内改为取材课外。以往的文言文考试,完全“忠实”于课文,只要死记硬背就行,無法体现课标的 “三维目标”思想,别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方法与能力都没有办法体现。所以,试题的变革是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既然这样,那就必须领会课标精神,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一系列的革新。

其实,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尽管选材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仔细分析,考查的内容并没有脱离课本。也就是说,“神”在课内,“形”在课外,只要课本的内容熟练掌握,不管试题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学习的是知识与方法,课外注重的是运用。简言之,要答好中考文言文试题,务必夯实文言文基础,注重课内文言文的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就像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一样,文中的字、词、句、段、篇以及写法,有代表性的,都务必把它讲深、讲透,让学生熟练掌握,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用方法这个武器去解答同类问题。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常用字词用法的拓展

有些常用词,用法相对固定,对于这种情况,应多找出几个例句,在学习训练中达到巩固的目的。如“尝”解释为“曾经”:“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既”解释为“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之”作动词解释为“去、到、往”:“吾欲之南海”(《为学》);“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陈涉世家》)。学习《桃花源记》中的“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时,回顾“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妻子”的解释,再追问“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中“祖父”“子孙”的解释,同时还讨论此“无论”与“无论魏晋”之“无论”是否同解。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类属于古今异义词,要注意积累和体会。学习《小石潭记》中的“斗折蛇行”,就联想到《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引导分析“斗折”“蛇行”和“犬坐”构词特点(名词用在动词之前,用来描述动作的状态),引导学生试说说“斗”“蛇”“犬”在句中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将新学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我用课内的例子,目的在于佐证,在于加深理解,如果能找一两个课外例子,空间就会更宽广,对学生也更有帮助。如“既”的句子有:“既来之,则安之”和“既往不咎”两个常用语,它们都解释为“已经”。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特殊句式的拓展

文言文中有几种常用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互文等,要分析理解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才能正确地把握,以免造成望文生义的差错。如《陈涉世家》的首段,有两个相同的句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吴广者,阳夏人也”,这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两个小句,前一句句末用“者”,后一句句末用“也”。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者”“也”不译,它们是判断句的标志;既是判断句,就得加上判断动词“是”;二是译文应把两小句并为一句,前一小句成为主语,后一小句成为谓语。这种句式,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许多例句。联系《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和“夫战,勇气也”,《醉翁亭记》中的“环滁皆山也”等,要注意“也”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但并非所有“也”字为句末的都是判断句,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无奈何也”“臣是以无请也”就不是判断句,要联系上下文,注意区分。)文言文中倒装句有多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吾谁与归”,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它的原型对比,领会在文中作者运用倒装的用意。互文在文言文中出现得不多,但有些句子很有代表性,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杜牧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也属此类。如果没有领会互文见义的特点,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颇。对于特殊句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类型特点,有意识地牢记典型的例句,为触类旁通做好准备工作。

三、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段和篇内容的拓展

可以说,课内文言文是一个“点”,我们可以由这个点拓展开来,形成更宽更广的“面”,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学习了《〈论语〉十则》后,我们可以学习《论语》的其他内容;学习了《陈涉世家》的节选部分后,我们可以再去读一读后续部分,试着寻找一下陈胜、吴广起义前期那样兴盛,最后却难免败局的原因,也可以试着分析一下陈胜本人在起义前后的性格变化,看看这种变化对于他最终的失败有着怎样的影响;学习了《画蛇添足》之后,可以翻开成语字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指鹿为马”“狐假虎威”等其他成语的来源。这样学习,“面”就宽了,既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文言文词汇的储备,又训练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四、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写作方法的拓展

近年来的文言文中考试题,比较注重写法分析,如对写作特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突出的写法特点作用的分析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如学习《口技》一文,注意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爱莲说》,注意正衬与反衬的运用,并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学习《狼》一文,注意叙议结合的写法分析,并分析记叙与议论在文章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学习《岳阳楼记》,注意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学习《孙权劝学》《扁鹊见蔡桓公》,注意对比手法的不同运用……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课文中这些“例子”,平时教学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分析,学生在应对这类题型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五、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阅读感受的拓展

中考文言文很重视“拓展探究”。这个考点在课改试卷中出现得比较多。主要有两种题型:感悟型和发表见解型。感悟型试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答出所给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它是感悟的前提;二是提出的观点在文中要能找到依据,理由要充分,观点应鲜明。针对这一特点,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感受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学会将相关课外知识与所学习的文言文联系起来,注意体会古代优秀人物的品格、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比如学习了《曹刿论战》一文,可以思考一下曹刿认定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而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军事知识中一些著名战斗或者戰役取胜的先决条件又是什么,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以比较,想一想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然后写下来。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所写的“愚公”“智叟”这两个人物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及依据。如果平时注意充分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对这一类试题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不管中考文言文的考查方向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课内学习的是知识和方法,课外考查的是运用。我们只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内文言文这些“例子”,充分地发挥这些“例子”的作用,并在中考复习中进行针对性训练,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更可以考好。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例子反思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