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冉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影寓于像
——新时期摄影影像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高 冉*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摄影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绘画模式——架上绘画受到巨大的冲击的背景之下,不但没有穷途末路,反而在影像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家将影像作为艺术创作的养料给予,为当代艺术行为创作注入更多新的血液,使绘画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
摄影影像;绘画;新的意味
摄影兴起,架上绘画这种传统的绘画模式在影像及科技的巨大冲击之下,不但没有穷途末路,反而在影像全球化的今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这归功于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家不仅仅着眼于摄影对绘画所构成的威胁,也看到了影像将给当代新兴的艺术行为创作注入更多新的血液,提供更多的可能。从当下来看,摄影及其影像对架上绘画在转变绘画观念和绘画技法上的影响颇为深远,为绘画技术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发展方向,为艺术家在尝试整合现代主义的元素与传统绘画技法提供了无数的可能。今天影像并没有取代传统的绘画,而是加速了绘画从观念和手法上的转变,例如将一些现代主义中的元素加以结合丰富的尝试,使画面具有形式感等。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提及:“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换而言之,摄影的目的是再现,而绘画则是要走向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将观者的视觉对象完整或者通过某种视角表现出来的,是摄影的工作,而将我们的视觉对象从物理结构内部打破再有机地,有“意识”地重新组合,则是画家的工作,总而言之,摄影技术既可以为艺术家服务,又可以“使绘画变为参考”。
摄影与绘画相互独立,但界限却越为暧昧。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当代艺术家――其选择的拍摄对象、异类的拍摄方式和前卫的摄影观念,但事实上,荒木经惟对于相片的优劣有着自己的评判准则:摄影即人生,“拍照”和“活着”是一样的。在他的作品里,他只拍他认为最美的那一部分,去寻找最合适的“构图”与“角度”。从构图与视角方面来说,他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一些拍摄习惯,或者说是技巧,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从这一方面来说,他的摄影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点儿“绘画性”。
荒木经惟后期的摄影作品,有一部分影像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与以往单纯的相片影像上有很大的区别。在荒木经惟的这部分摄影作品里,他亲手在黑白胶片拍摄的影像上涂上油彩,他的这种尝试,使其摄影作品产生了新的视觉体验甚至是作品的意义,得到了多方面的改变和提升。当他被问至为何在黑白影像上涂上色彩时,他说:“当我看着这些影像,由于太寂寞了,寂寞到有种想哭的感觉,于是我就将它们涂上颜色,这样一来,看起来就没那么寂寥了。”他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行为,却使自己的作品有了架上绘画的意味,让影像与绘画之间有了隐隐约约的关联。
有着“精神表现主义”之称的美国画家马琳·杜马斯曾说:“艺术不只制造出美丽。”这句言论引导着人们以新的审美角度去理解传统观念中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人的精神状态。
在杜马斯的早期作品中,她常常将剪切过的影像和文字“有意识”地拼贴在一起,探索影像、拼贴画以及文字之间的关系,意图将“影像”和“文字”两者以“拼贴”的形式进行“概念研究”,将自己的认知直接表白于观者,以引起观者的共鸣为目的,此种艺术行为过于简单直白,仅仅是将影像和文字本身自带的叙事交流功能用到了极致。在1984年以后,杜马斯转向了传统人物画的创作,她一直都把摄影影像作为创作题材的来源,她从一份不断充实的含有个人快照、偏振摄影以及成千上万从杂志、报纸上获取来影像的文档中找寻其创作的灵感。虽然照相写实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但是杜马斯却将这种方式换了一种手法表现即“精神”层面的写实主义,在影像上复制出现实世界的表象,但作品最终指向的却是人们的内心世界。
当代的绘画艺术家脱离了对影像简单机械的使用,致力于从中挖掘更为深刻的“内在联系”,他们将自身的视觉体验与记忆替换影像的自然再现功能,意图在作品中创造出“第一手的情感”唤起观者身体的共振与情感的共鸣。苏格兰画家彼得·多伊格,以摄影影像为素材,捕捉大众对于影像的视觉体验,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加工与设计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他所收集的影像素材范围广泛,从日常生活影像到艺术史影像,从大众传媒广告影像到电影和电视剧照,他在影像里寻找、感受潜藏在影像之下,人们心底的真实情感与记忆,再将这种感情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所以这就是他的作品总是那么感人的原因。
在多伊格的作品中,摄影影像客观再现的功能被彻底打破,变成了他绘画实践的创作起点。多伊格室外作画很少,他的绘画是回忆、真实和影像的混合,风景在艺术家的绘画中扮演的角色似乎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在画家所爱的人造光线下,通过记忆或者是影像,慢慢地被创作出来。
科技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观看视角,在这个时代,影像加速了绘画从观念及手法上的转变,将一些“新的”元素加以结合,使画面中出现多种可能性。摄影影像在绘画艺术家的眼中,其内在的母题似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引起艺术家内心的冲动,并能在作品之中进行影像主题与绘画主题两者之间的切换,使得画家的情绪得到释放,达到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影像在开启了新的视觉经验以后,新技术诱使绘画走向运动与多元化,绘画在当下变的更加具有艺术性的表现。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谢宏声.影像与观看.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荒木经惟.写真的话.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约翰伯格,刘惠媛,译.《看》.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冉(1990-),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助教。
J
A
1006-0049-(2017)24-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