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博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浅谈手风琴作品《诺恩吉亚幻想曲》
彭 博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王树生老师所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幻想曲体裁的大型手风琴独奏曲,是在蒙古族当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创作而来的。全曲以蒙族音乐所特有的音响效果作为开始,曲子多处展现出蒙族的音乐特色。曲式类型为奏鸣曲式,结合蒙族音乐特色加以创作,给人以新颖生动的音乐风格,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给予演奏者更好的发挥空间。对于演奏者来说,不仅仅要弹奏好每个音符,运用好每个技巧。更多的是从作者创作和技巧中总结出创作者的意图和思维,这样才能演奏出一首吸引人的乐曲。
手风琴;《诺恩吉亚幻想曲》
《诺恩吉亚幻想曲》是我国著名的手风琴音乐教育家、演奏家王树生老师的作品。王树声老师现任于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作品有《诺恩吉亚幻想曲》、《帕米尔的春天》、《儿童组曲》,改编了《夕阳萧鼓》等。其中手风琴独奏曲《诺恩吉亚幻想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大型幻想曲类型的手风琴独奏曲,成为中国手风琴作品中的经典。
《诺恩吉亚幻想曲》主旋律取材于蒙古族流传了几百年的当地民歌。蒙古在历上曾经分为东蒙和西蒙两个民族,他们之间相互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 西部民族以骑马射箭、牧业为主, 性格骠悍勇猛;东部蒙族以务农为主,位置靠近我国东北地区, 生活习惯比较接近汉族。传说中的诺恩吉亚是东蒙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因父母之命被迫嫁到西蒙,但是她还是很怀念自己的家乡、 亲人仍充满着眷恋之情,《诺恩吉亚》这个蒙古民间歌曲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是一首具有蒙族深沉,悠长的民族特色的五声调式的民歌。而手风琴独奏曲《诺恩吉亚幻想曲》就是在已经流传了几百年间的,具有蒙古老文化特征的,蒙族民间故事改编的民歌《诺恩吉亚》的基础上产生。此曲虽是在诺恩吉亚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并不是从具体情节出发, 而是借这一主题,引出这首手风琴作品的主题——五声羽调式的主旋律 因此,《诺恩吉亚幻想曲》多处运用了蒙古音乐元素。
《诺恩吉亚幻想曲》是一个奏鸣曲式的作品,呈现出三部性的特点,比较符合我们的审美的观点。
引子:开始便以倚音的形式模仿蒙古族的长号,赋予了乐曲一个生动的开始。调性以a小调为主要调性,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将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与蒙族民间歌曲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展示出乐曲的特点。
呈示部:开始以《诺恩吉亚》的旋律出现,这一主题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体裁中的短调,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方整,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体现了蒙族音乐深沉悠长的音乐特色优美如歌,带有伤感、 哀婉的音调,表达出主人公诺恩吉亚怀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惆怅心情。旋律纯朴,清新极具歌唱性。而旋律线的高低不平的起伏,像是人们的一问一答,但又像是主人公在现实和回忆中的情绪交替变化。主部调性为a小调,采用呈示型的写法材料为单一型的材料;连接部以和弦连接的方式出现,具有蒙族民间歌曲的元素,来源于主部主题。调性上为a小调,因为副部主题的调式调性为E大调,所以说连接部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功能。而在材料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左手的三连音和柱式和弦一改主部主题的材料特色,为的是引出副部主题的复调创作类型;副部主题开始以一个五声调式的单旋律出现,具有蒙古族特有的韵味,像是对主部主题的呼应。旋律优美抒情,深沉悠长调性为E大调,手法仍然采用呈示型的手法,结构也比较完整,复调的创作手法,突出了右手的旋律线,使其具有歌唱性,与呈示部形成了对比;结束部以六连音的形式延续了副部主题的材料,加固复部主题的调性。
展开部:首先是引入部分,它在材料采取的是新的材料开始以左手跳音的形式出现,右手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模仿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场景;第一展开部首先是展开了主部主题的材料诺恩吉亚的主旋律,进过两小节的连接进入第二展开部;第二展开部展开的是一个新的材料,再次经过2小节的连接进入了第三展开部;第三展开部是一个复合性展开即有第二展开部的材料又加入了个新的材料;2个小节的连接后,是展开部的扩充,扩充是第一、二、三展开的复合,是三个展开部的材料复合;再次经过展开部的第四个连接后进入了华彩部分。
在音乐上,整个展开部从引入部分开始,将旋律的情绪不断的推向高潮,虽然三个部分的材料有复合型的也有新的材料,但是还是在蒙族的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构成,仍旧保持着蒙族族特色。
再现部:此再现部是一个省略再现,它只在再现了副部主题,将呈示部的副部材料的五声调式的旋律变为和弦的连接进行,在音响效果上较之呈示部更加浑厚形成一种新的音响效果;接着就是结束部分,结束部分采取了主部主题的材料,在曲式上形成呼应的关系,以同样的材料开始又以同样材料结束,使得曲子前后形成鲜明的特色,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创作技巧和浓厚的蒙族特色。
《诺恩吉亚幻想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幻想曲题材的手风琴作品,它是由蒙族当地民歌改编而来,曲子中多处展现出了蒙古族音乐五声调式以及蒙族音乐所特有的模仿长号和马头琴以及马蹄声等特有音乐元素,彰显出蒙族深沉悠长的音乐特点;运用了现代的创作技巧,采用西方奏鸣曲式的进行创作。虽然运用的是西方的音乐理论进行创作,但在旋律以及演奏技巧上采用的都是民族音乐特色。所以整首乐曲听起来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特色,但是有不缺乏新颖生动的音乐特色。
[1]杜昀鹏.歌唱之道:以字行腔——追忆应尚能的艺术人生及其艺术探索历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