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楠
莒南县人民法院,山东 莒南 276600
民法总则立法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赵 楠
莒南县人民法院,山东 莒南 2766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逐渐建立起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我国民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民事法典的制定,而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民法总则的制定与实施。因为民法总则的特殊性,就要保证民法总则能够对整个民事法律起到基础性的原则,因此,相关法律人员就需要对民法总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进而实现从全民的基础上进行法律的健全,保证法律具有先进性及科学性。
民法总则;理论;问题研究
对于民法总则来说,其有效的制定是保证民法典制定的基础,能够实现对整个民法典的统领,并保证能够使用到民商法不同的部分。为了能够保证民法总则具有规范性,就需要相关的立法人员能够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并对民法通则进行进一步的创新,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原则。以法律关系为基础进行法律体系的建立,就能够保证民法总则更加合理、科学的得到制定,进而实现司法的基本价值。
第一,对于民法总则的制定,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以民法通则为基础。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制定还要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当时社会环境及各个条件的影响,民法通则只是简单的对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制定,制定的也都是民事活动的原则性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前的民法通则已经不能够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我国现有国情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民法通则的重新审核制定,并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进行新法律制度的建立。
第二,对于民法总则的制定,还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民法总则的制定,这是任何法律条款得以制定的前提,所以,在以法律为依据进行民法总则的建立时,法律关系是作为其中的基本要素存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主体、客体、法律、行为,这些要素都可以有逻辑的进行展开。
第三,对于民法总则的制定,还需要根据民商合一的原则进行,进而对民法总则的内容进行确定。在我国民法立法的过程中,还是以民商合一的立法原则为基础,并不是对商法进行单独的制定。与此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根据民法典中的民法总则对商法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保证民商法律体系的有效完善。对于商法来说,当只有商法而没有民法总则进行规范指导时,就会导致商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杂乱无章,进而出现更多的法律问题,这样就会造成法律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实施。通过对民商法律的有效结合,就能够实现民商关系得到有效的调整。所以,在进行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以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基础,实现对主题制度的制定,并按照相应的原则实现法律的完善。
第四,对于民法总则的制定,还需要根据司法基本法的定位实现法典总则的设计制定。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主要作用力来说,就需要将民法作为基本法进行制定。相关的立法人员在进行民法的制定时,还需要按照公因子的提取方法实现对基本原则的抽取,并实现对法律使用层次的不断丰富,进而实现法律适用性及准确性的提高。
(一)法律的适用性
在进行法律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法律的适用性问题,这也是法律存在的基础。对于法律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简单的说,就是成文法并不能够真正对各种民事活动进行明确的规定。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当社会中出现有一个新型案例时,有时就会造成成文法并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制裁。所以,为了实现民法的保障性,就需要在其中进行习惯法的引入,并根据习惯法对法律无法制裁的行为按照习惯法进行裁决,而当一个新型案件无法应用成文法及习惯法时,就需要根据法官从立法角度进行裁决。
(二)相关国际条约的适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快,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此时对民法总则的制定就需要对国际条约的适用性进行考虑,要保证当相关国际条约与我国民事法律出现不同规定时,就要除去保留的条款,并保证其他条款能够在国际条约中使用。具体的使用原则就是当国际条约与我国民法法律法规存在不同时,就需要对国际条约的规定进行应用。特别是对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涉及,就需要根据国际条约进行。
(三)合理利用民法基本原则性
对于我国民法来说,其基本原则就是自愿、平等、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所以,在民法中就需要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保证对民事关系进行裁决时能够根据多种的法律进行,不会只简单的按照民法基本原则进行裁决。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为民事立法进行指导,并实现对各项民法制度及民法规范进行统率。所以,在民法基本原则下,所有的民事主体就都需要遵循其中相关的规定,当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还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民法基本原则,特别是当前我国法律缺乏相应的行为规范,此时就需要执法人员按照民法基本原则进行有效的裁决。所以,就需要对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合理的利用。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对民法总则的设定,其前提就需要以民法典为基础进行,想要保证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就需要相关的立法人员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对民法总则进行合理的制定及创新,进而保证我国法律法规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法制社会的建立。
[1]梁彗星.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19-40.
[2]朱广新.制定民法总则的若干制度反思: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反思与完善——以法律规范的逻辑合理性为中心[J].政治与法律,2015(10):2-13.
[3]刘璐.民法总则立法的理论研究[J].赣南医学院,2016(05):246-247.
[4]雷兴虎,薛波.决议行为:我国《民法总则》应当的立法安排[J].中国商法,2015(10):125-127.
D
A
1006-0049-(2017)20-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