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7-01-29 16:16:04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
关键词:消费观道德教育道德

李 楠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李 楠*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工业生产的规模扩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人们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没有对大自然进行及时的保护,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开始初露端倪。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更是应该担负起这种责任,因此,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本文首先就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健全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完善生态道德教育教师培训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来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教育;环境教育

当下各种环境问题愈演愈烈,而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不高,仅仅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生态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制度、法律、政策等的保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运用道德约束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主接班人的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的提高,就更显的刻不容缓了。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德育的新方向。

一、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分析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获得保护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来说,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态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生态价值观是以人类与自然相互利益关系为基础,以善恶评价为形式,是人们对人类与生态环境道德关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观念,它决定着人们的环境行为取向。生态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他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补给,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支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必须的各类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个人三者的整体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代人的现实需要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将这一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到人对自然的天然依赖性和自然界对人的无限宽容性,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相互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合理健康的消费观教育。什么是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呢?目前学界认为合理的消费观应该包括绿色消费、精神消费、适度消费等内容,同时要坚决的反对铺张浪费、过度消费以及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眼前利益的消费等。梳理合理健康的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对待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助于督促和监督任何不绿色环保的消费行为的产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此外,还要倡导对环境友好的精神消费,积极参加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精神消费,通过进食精神食粮,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回馈社会。

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分析

学校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进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健全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我国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统一的生态道德内容指导,而且在具体施教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重新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有一支专门的生态道德教育建设队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编写相关教育材料,组织相关环境问题的课题研究;其次,通过开设选修课、辅修课,确定学习课程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宗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让教育更为切实,教育的效果才能得以保障;再次,多开展相关的校内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等,让生态道德教育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的深入每个学生的脑海中。如此,更好的取得教育的效果。

完善生态道德教育教师培训机制。在我国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制约了教育的开展和效果。我们应该重视环境教育中的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通过职前培训,在教师上岗前通过系统的教育内容、形式等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在职培训,使教师每阶段的教育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提高生态道德意识。这种培训应将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毕竟学无止境,所以教师的培训不能停止,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事件和热点,更恰当的开展教育活动,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学习。

坚持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的一贯主张,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也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把所学所想运用的现实生活中去。同时,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纠正错误认识,深化正确的认知。目前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仍主要停留在理论灌输的层面,忽视了实践。这就需要学校应善于开发相关教育资源,将学校教育与社区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带动社区环境教育的发展及社区环境的改善。此外,高校要努力拓宽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更为广阔的场所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婉茹.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09:51-58.

李楠(1987-),女,陕西渭南人,硕士,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G

A

1006-0049-(2017)20-0093-01

猜你喜欢
消费观道德教育道德
消费观
意林(2024年9期)2024-07-14 16:22:04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10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