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说歌
——浅析西南少数民族弹唱艺术及传承研究

2017-01-29 08:26:07陈同军
黄河之声 2017年19期
关键词:月琴三弦弹唱

陈同军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弦上说歌
——浅析西南少数民族弹唱艺术及传承研究

陈同军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较为密切的地区,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艺术表现形态寨县处特有的审美角度和秉性,其中用弹弦或拉弦乐器伴唱歌曲的说唱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本文就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弦歌形式的歌曲、说唱艺术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其相关的功用性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民间音乐;少数民族;弦歌;说唱

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最多的西南地区,汇集了近30个民族定居。其中有白族、羌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哈尼族、壮族、佤族、侗族等。各少数民族经过多次大迁徙或祖辈世袭生活的形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继承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在世代繁衍生息中传承了自己的文明,如苗族飞歌、土家打溜子哭嫁歌、侗族大歌等等都是西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

在众多民族民间艺术其中弹弦而歌,拨弦而舞的弹唱艺术是其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体现民族性情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在传统的表演形式上折射出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功用性。

从传统的弹唱艺术来看西南地区相对有影响的世居民族中有侗族、壮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传承者弹弦歌唱的习俗,他们因各自居住的环境、习俗的差异和对外交流的环境与交流程度有所不同,最终以所使用手中的弦乐乐器弹唱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弹唱艺术。

一、基本纯弹唱功能的弦歌

(一)侗族琵琶歌、牛腿琴歌

琵琶歌在侗族的语言中为“嘎比巴”,这类歌曲使用侗族的琵琶伴奏而得名。在侗族的民间歌曲生活中,琵琶歌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以中、小琵琶伴奏情歌,多为年轻人所唱。大、中琵琶伴奏叙述歌或说唱多为说唱艺人演唱。琵琶歌曲调丰富、欢快流畅。大部分是假声演唱,流行最广的是贵州六洞、九洞等地的琵琶歌。

还有一种是牛腿琴歌,用类似牛腿的擦弦弦乐伴奏歌曲,音乐一般舒缓轻柔委婉细腻,内容初演唱情歌外,还有大量的叙事歌曲。主要流行于贵州的黎平、榕江的十洞、九洞等地区演唱者多为男性说唱艺人自拉演唱。琵琶歌与牛腿琴歌还是侗族年青男女“行歌坐月”时常用的歌曲。“行歌坐月”即谈情说爱,一般盛行在农闲季节,除了叙述侗族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也间接地覆盖了侗族人们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

(二)壮族天琴、瓦琴弹歌

壮族传统弹唱中用天琴伴奏山歌或叙事歌的歌唱称“唱天”。天琴是壮族的弹拨乐器,一般是尼龙丝弦天琴音色清脆,这种用天琴唱天的形式一般分为跳天(边琴边歌或者边舞)对天(对唱超过两人)和独天(他人伴奏歌者演唱或自弹自唱)。壮族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经常在喜庆节日、庆祝庄稼丰收或喜事婚礼等场合使用,曲调欢快跳跃,能调动热情的气氛。

壮族古老的民间拉弦乐器瓦琴,形似瓦盖,流行于广西东兰、凤山地区,它发音厚实又明亮一般为抒情性的山歌伴奏,这种随时席地而坐的山野歌曲伴唱别有一番风味。在壮族民间歌曲中独树一帜,富有独特的韵味。

二、弹唱与弹拨乐曲分离功能的弦子歌曲

最具代表性的彝族月琴弹唱赋予了月琴和歌曲丰富的表现力。月琴,在彝族语中“帕别”。“帕”是弦,“别”是弹,又称“弦子”。一般三根弦的演奏低音弦奏低音,高音弦奏歌者演唱的旋律。它的金属弦音质动听悦耳,彝族人惯用拨子弹弦,月琴在引领歌唱者时发出铮铮之声,即可独奏也可伴奏,还可以合奏,在歌舞跳月伴奏时,人们一般系丝绸斜挂肩上,边弹边歌编舞。在山歌独唱,特别是男女对唱时起到鲜明的弹唱功能,一般情况下男子弹月琴,女子演唱,内容多为谈情说爱,交流感情,在月琴独奏的女子多吹口弦迎合,(即兴性发展为月琴独奏曲,在传统民间歌舞音乐中也随之留下了许多经典独奏曲,如《数西调》等),以诉说对方爱慕之情的情歌。在大型节日的群众文娱活动时,青年男女,无论老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经常通宵达旦。月琴演奏边歌编舞的使彝族弦子弹唱发挥了极致,在角色扮演和聚会中起到了鲜明的作用。

三、由弹唱歌曲到演变为弹唱综合艺术的曲艺形式。

三弦,作为汉族弹拨乐的常用乐器,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三弦的弹唱功能广泛的应用于曲艺音乐中,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也运用广泛。

(一)白族大三弦弹唱——大本曲

白族自元明以来,大量的内地移民进入洱海地区与他们融合,随之带来可供弹唱歌舞的伴奏乐器。三弦一弹奏方便、制作简易、弹奏方便、长于配唱等优点成为白族群众中喜爱的民间弹拨乐器。白族地区民间文艺和佛教文化基础深厚,历来被许多神话故事和佛教故事在民间传颂,动人的篇目里,在精通白族传统民歌的传颂者中,受到“山花体”民歌格律的影响,逐渐格律化成为叙述性强烈的用三弦弹唱的长篇民歌歌谣,民间的小调、谣体经过三弦弹唱者的加工创编将民歌长篇歌谣连曲成套就形成了强烈故事性色彩的说唱性艺术。其中白族流行的代表曲目是《百王的故事》《望夫云》《柳荫传》等。

(二)土家族三弦弹唱——长阳南曲

最为著名的是流传于湖北长阳、五峰境内的有着仅200年历史的长阳南曲。这种用小三弦弹唱的形式在每逢劳动之余、婚丧嫁娶,爱好说唱的人们聚在一起弹唱歌曲,一般为坐唱,后来加入了二胡扬琴就有了坐唱、站唱的两种形式,加上当地的方言于是三弦逐渐演化成一种曲艺形式为长阳南曲。音乐风格刚少柔多,善于表达抒情性的故事或风土人情。

四、结语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弦歌弹唱艺术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同民族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推动着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作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弹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弦歌弹唱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动听的旋律,独特的乐器伴奏以及表现独特的艺术气质,是他们生活的载体和精神食粮,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传承本民族意识形态的音乐作品是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

[1] 柯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中央民族大学,2013,12.

[2]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三卷).京华出版社,2007,9.

猜你喜欢
月琴三弦弹唱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爷爷的三弦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悦己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10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北方音乐(2020年24期)2020-11-04 04:57:40
江南的弹唱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10
南山赋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朝鲜音乐历史上的三弦与三竹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00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