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竹君 采访整理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流金溢彩的人生
——广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司徒宁访谈录
罗竹君 采访整理
司徒宁,1931年生,广东开平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9年被评为广州彩瓷烧制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被评为广州工艺美术100双巧手之一。1949年在香港随叔父司徒聪学广彩,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青年美术班”,后又师从岭南画派大家周志毅习国画两年。1956年从香港回穗,组建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长期担任设计、技术管理及美术培训等工作,先后传授技艺300多人,创作广彩新花款1000多种,作品获全国和省市级奖项共200多次,3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或收藏家珍藏,有专著《广州陶瓷》及论文在报刊发表并获市科协论文奖。1960年被广州政府授予“民间艺人”称号,2001年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曾受聘于美国纽约史岛中文学院,教授中国画及彩瓷技艺。其广彩创作以欣赏瓷为主,立足原创,擅长人物、花鸟等彩瓷艺术,被誉为“广彩花王”,广彩人尊称他为“宁师傅”。
罗竹君(以下简称“罗”):宁师傅,您好。很荣幸能采访您,现在我们准备要做个岭南文化口述史的课题,想请您谈谈涉足广彩行业70年来学艺、从艺、创艺的人生之路。
司徒宁(以下简称“司徒”):好的,非常高兴接受您的采访。
司徒宁大师从小对画画有兴趣,18岁开始跟随叔父司徒聪到香港学习广彩,后来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国画,从此踏上广彩之路。
罗:听说您从十几岁就学习广彩,当时是什么原因让您对广彩有这么大的兴趣呢?
司徒:我自小对画画有兴趣。我想去找工作,我父亲叫我的叔父司徒聪带我去厂房学广彩,就是从那时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我的叔父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我的叔父是个既随和又严格的人,我在当学徒的时候,要在纸上学描线,线条有粗有细,还要用不同的毛笔进行临摹,通常一个图案要画上十几次才算是基本过关,那时我对叔父是既惧怕又佩服。
罗:第一次接触广彩感受是怎样的?
司徒:第一次看到广彩颜色鲜艳,有动力画下去,感觉是一门艺术,一步步地发展,从广彩工人到工艺师到工艺美术大师,应该是有好处。
罗:学习广彩,一般要经历哪几个学习的阶段?
司徒:我们学习广彩一般要经历四个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纸上描线。学会运用不同的线条勾勒出不同的图案,我们桌面上都会有很多不同大小的毛笔,开始先学会临摹粗线条的图案,练到手不会抖动,慢慢再到细线条的图案,这是最基本的,这起码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更多的是锻炼静心,只有心静才能描出好的线条。
第二阶段是白描。通常学徒会在碟子上勾勒线条,就是我们说的起稿、描线,因为要一手捧着碟子,一手在用毛笔描线,为了防止划花图案,所以我们都会把右手架在一块木条上,那样手可以悬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既要练习描线的技巧,同时还要练习手腕的力量,达到胳膊不依靠支点就能长时间工作的目的。
第三阶段是选瓷胎。我们一般是选择亮白、造型大方的瓷胎,传统的以青釉浆胎为主,器型的口,脚要规则不变形,广彩是釉上彩瓷,品类繁多,有盘、碗、瓶、茶、餐具等,题材内容广泛,有花鸟、人物、山水、物件等,有欣赏的、有实用的,所以要根据不同题材和用途来选用不同的瓷胎。因有些题材适合平盘,用在茶、餐具又不适合,有些器型适合花鸟而不适合人物,要相辅相承,这是一个方面。广彩花样,形式多种多样,有满地、开幅、通联、散花、团花、内彩、外彩。上下截,开底或国画式。这些花样形式选择目的是要使主题及器型与形式完美结合,相互衬托才能使作品表现得更完美。
第三阶段是用色,广彩的用色注重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第一代的颜料包括水青、水绿、双黄、草青、大红等颜料(精料)。广彩主要有九种基色,其中,蓝、绿、红各两种,黄、黑、白各一种。这些基色,可调成几种颜料:一是水青,本地称为广翠,为蓝青色;二是西红,与江西景德镇的胭脂红相似;三是大红,似矾红但较矾红浅而鲜;四是大绿,比江西大绿稍翠,有些泛黄而明亮;五是麻色,稍浓而亮,是绘西方题材常见的一种色彩;六是金色,金碧辉煌;七是茄色,由西红和水青配成,没有江西茄紫浓艳。广彩用色浓重,料厚色艳,对比强烈,以红、黄、绿、黑、金为主色。广彩也十分注重色调,用金色和黑色压住原色,统一色调的倾向并呈现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据悉,与景德镇的粉彩颜料和潮州新彩颜料相比,传统广彩颜料烧制后有凹凸感,色调更鲜艳,颜料烧制出来后的厚薄程度也介乎两者之间。
第四阶段是烧制。烧成的要求有玻化度、透明度、乳浊性,线条明朗,光亮度好,呈色正,受温一致,无哑色,无“冰色”。颜色在未烧成前的颜色要求是均匀平滑。阴阳和谐,不过线不留空,但这只是凭经验施彩的。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是要等到烧成才能确定好坏,与绘画不一样。
罗:您在当学徒时最困难的是什么?是怎么克服的?
司徒:我认为是在线条、造型等方面比较难学得好,因为线条是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基础,而线条也是最基础的东西,掌握得好,会让你有动力去研究去创作,起到推动的作用。我当时除了跟师傅练习以外,在下班回家后坚持练习线条的描画一直到凌晨2点,勤能补掘,我不是天生聪敏的人,我相信我努力我坚持一定会做好这件事。
罗:当时您在香港是怎么度过这段日子的?
司徒:当学徒是艰苦的,什么杂活都要干的,每日还要挑灯夜战。收入只有一点“剃头钱”,每年要上交师傅500港币,做学费。十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学到了广彩的基本的东西。我在九龙新界一带打工,打完东家打西家,辗转在香港众多广彩厂之间。我们广彩的工人是按件计算报酬的,多劳多得。有些广彩工人为了能够多干一些活,不惜吸食毒品提神,搞坏了身体,我当时心里很清醒,没有去碰这些东西,因为这份清醒,让我时刻留心去琢磨自己的技艺,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的作品。
罗:听说您去广州青年文化宫学过人体解剖学?
司徒:是的,我当时是自己报名去的,在青年文化宫学习人体解剖图,了解人体的高度,比如是头的高度、人体的结构、肌肉的组成、手臂等等,学过人体解剖在后来的广彩创作上比较真实,特别是在人物的构图上变化就明显了。
罗:听说您曾在广州美术学院跟随岭南画派大家周志毅老师学习国画二年,国画与广彩有何区别?对您有何影响?
司徒:国画有它的特色,但在瓷器画里,国画和广彩是不同的风格,特别广彩在三百年来对欧洲的影响很大,欧洲的荷兰、意大利那些国家的人们,很喜欢广彩这样丰满、豪华的艺术风格,所以广彩在那边很早就打开了销路。跟随周老师学习国画,让我真实地知道国画与广彩相同,但不相通,这主要是在瓷面上技巧合在纸面上技艺不尽相同,颜料与调料,两者也有很大区别,彩瓷颜料是无机原料,不能凭目测来彩绘,而是以烧成为标准,艺人只能凭经验用色,为了达到好的色相,往往要试烧很多次才放心用,须则在彩绘时已将色温、厚薄调至适中,但在烧制过程中温度的升降速度,气氛及火温的准确度,一有偏差,都会影响到作品质量和艺术水平,这是彩瓷艺术特别之处。
由于司徒宁之前在香港众多的广彩厂打工,了解到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广彩西洋餐具的制作,这份见识,将他的广彩工艺又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他开始对广彩花卉有了一些心得。1955年,司徒宁回穗探亲巧遇时任广东省陶瓷进出口公司的经理区学鹏,听说国内工艺业逐渐恢复,广彩需要大量人才,司徒宁心中一动,在香港收入虽高,但漂泊不定,随时有失业危机,倒不如回广州,为家乡作贡献。1956年,司徒宁与王兆庭等35名彩瓷艺人回广州组建广彩厂。
罗:我们知道您1956年从香港回广州后组建了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司徒:广彩三百年来都是出口外销,解放后广彩曾一度没落,当时解放初期因为沿海封锁,所以没法外销,然后就搬到香港去发展。当时香港属于英国管辖,可以外销,所以广彩在香港生根,发展人才。当时的广东省陶瓷出口公司和我们联系,希望有人回来建设祖国,广彩厂就是这样创办起来的。当时的广彩厂属于出口公司的加工厂,就在天成路,后来因为商业不能管工业,将原来在天成路的广彩厂搬到了大德路,逐渐扩大厂的范围,广彩厂正式由工艺美术行业来管理,当时发展也很快,几年内有招收学徒从四十几人发展九百几人,扩大生产。但现在不同了,很多广彩人现在是自己做自己烧,分了很多家。基本很少人在厂,都是个体经营。
罗:当时收徒弟收了几百人,想必是广彩的鼎盛时期,能跟我们说下在教导新人方面的心得吗?
司徒:以前教广彩的老师傅一般都是抓线画线条为主的,我学过美术,所以会以美术和广彩的特色来教学,徒弟比较容易上手,将以前学过的人体结构解剖学等方法都应用在教学里,让徒弟容易领会,理论结合实践。
司徒夫人插话:我自从和司徒宁结婚以后,知道他从事广彩行业,对广彩十分钟爱,但是我在这方面帮不了他,唯一可以做的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每一天我用心去养育一对子女以外,他一直身体不是太好,由年轻到现在都是很多病,每一次我都是一力承担。司徒宁在刚进入广彩厂,培训学徒、出差,全心投入到工作,家里剩下两个孩子,我独力承担,自己亲自带孩子,当时孩子还很小,但我都能够一路坚持着,我自己工作全勤,努力工作。他每一次出差回来,我都尽量地去照顾他。1956年回穗创办广彩厂,先是在天成路建厂,后来又搬去了大德路,最后在现在的大冲口定下厂址。司徒宁平时很忙,身兼设计室主任、陶瓷班主任、技术科长等多职,一直做到退休,在美国定居了三年,还是心系家乡,回国后举办了两次个人展览,第一次是在以太广场,第二次是在二沙岛,两次个人展都深受欢迎。我当时看到这样的场面十分高兴,能有这样的成就,是他自己的努力,但还是靠全体的徒弟、职工、领导给他的支持才得到的成绩。
罗:听说广彩是外国传来的,外国人要金色、红色之类的,后来在中国的市场上就运用上了,所以广彩有“金碧辉煌”重金彩之说*广彩艺人说法。,是这样吗?
司徒:因为广彩过去几十年前来说,是没有内销的。价钱比较贵,画面很丰满,中国人对于这种艺术不是人人都喜欢,而欧洲人喜欢丰满、强烈的色彩,而中国画传统,则受中国人的青睐。所以过去几百年来中国人很少买广彩,一是价格贵,二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
“没有传统颜料,广彩传承肯定有缺憾。”当前广彩工艺和手法得到较好的传承,但传统颜料紧缺,上世纪70-80年代存留下来的颜料将在两年内用完,若现在不重视起来,届时传统广彩也将丢失,“没有传统颜料,广彩色调就会出现变化。”目前广州地区的广彩业,包括退休前辈在内,熟悉制造传统颜料基色的不超过几人。
罗:听说广彩的颜料越来越少,如果广彩的颜料没了,这不就没了广彩这个行业?
司徒:广彩颜料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当时在个人创作的时候因为它含铅量高,出口受到很大的制约,现在广彩厂没有继续做,我们从事广彩行业的时候,同样遇到广彩颜料的瓶颈。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提供资源,让我们从事广彩颜料制作的老师傅弟子继续从事颜料的研制,因为广彩的颜料和其他陶瓷的颜料有很大的区别,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第一有厚度,第二有透明度,第三有亮度,这些是其他颜料所不具备的。但是这个颜料的制作需要很多条件,当时我们在80、90年代的时候还可以进口一些较好的融剂等颜料,但现在都是私人研发,在控制成本不能太大的情况下,只能使用一些接近的颜色去做,当然也有一些旧的颜料存放在这里,但这些若干年后还是会用光的,所以现在有一些师傅在慢慢研发广彩的颜料之中,并且各有各的手法,各有各的程式,对颜料有促进作用,发展更丰富一点,这是比较乐观的。
罗:宁师傅,您对制作广彩颜料的原料有何要求?
司徒:广彩是火的艺术,烧成呈色是鉴定广彩优劣之一。古代广彩色用古法烧炼,色沉着,用乳金积地,现代色彩用科学方法制作,有一定数据定配方,仪器测温、内应力等,两种制作理论基本相同,方法不同,同是以呈色剂与溶剂按比例配成,以达到呈色标准,温差接近。烧成的要求有玻化度、透明度、乳浊性,线条明朗,光亮度好,呈色正,受温一致,无哑色,无“冰色”。颜色在未烧成前的颜色要求是均匀平滑。阴阳和谐,不过线不留空,但这只是凭经验施彩的。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是要等到烧成才能确定好坏,与绘画不一样,这是鉴赏广彩的重要一点。
近年来,我们的广彩艺人运用国画形式和广彩颜料工具,绘出广彩国画作品,在展览中也获得不少好评,至于鉴赏这些作品,也可直接用广彩标准来衡量,许多国画与广彩技艺相结合,作品既有传统的装饰性也有写实性,通过相互结合,作品往往得到理想效果,在作品上题字与说明,将书法与广彩溶合一处,可以丰富内涵,增强艺术魅力,在历代作品中也不少见。
罗:广彩以色彩艳丽、画工精细、技法精巧著称,现在广彩在色彩颜料、技法方面有何变化?
司徒:传统广彩的学艺时间长,制作时间长,而且它受很多东西的限制,包括颜料、制作的时间、大众喜欢的程度等,要真正发展广彩,销售的情况还是最终的目的,特别是三四十岁的人,他们对传统广彩的画面有点抗拒,所以我们在传统广彩的画面基础上,慢慢融入一些现代的图案。例如是工笔国画,增加了很多现代写实的画面,加入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和欧洲元素,就会比较丰满和画面感较强。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眼光也随之变化,与时俱进是必然的。客户愿意花钱去购买收藏,我们生存的路就会通畅一点。在传统广彩的制作过程,我们容易把控,很容易就做出来了,但如果是新画面,在不容易把控的情况下,颜色可能会变,图案可能不是客户所需要的,所以会有一些时间慢慢去适应去磨练。
罗:您在广彩创作方面,色彩艳丽饱满,您有很多花鸟、侍女方面的作品,为什么会以这个作为您创作的主方向呢?其中《百鸟朝凤》在个人展中很受关注,当时是什么让您创作这个作品呢?创作时有什么想法?
司徒:一般都看市场的动向。在欧洲那边,对广彩的艺术风格很有兴趣。我们有很多个彩别,有粉彩,有清花彩,有五彩。出口欧洲,是广彩的主要市场,今年就有一个问题,出口量减少,现在颜料比较丰富,所以颜料的铅含量变多了。欧洲对进口日用品,对铅含量有限制,广彩因为画的比较满,铅超标,所以出口量减少了,有些国家不限制,所以现在出口量少了,有颜料的原因。所以各类的人,以前可能是广彩功夫多,精致,所以卖得贵。以前人的经济买不起,但现在的人的经济能力可以。所以现在国内很多人买,国内市场打开了,所以现在是国内广彩最好的时候。以前人没钱买,没收藏,没有这样的认识,现在有认识,所以很多人很珍惜这些技艺,就收藏起来。以前的人没有这个水平,没这个文化的领域,所以不会收藏,但现在有人收藏广彩,所以设计人员就在这方面发挥,以前是餐具,但现在是花瓶、盆那些,但以前不是,现在吃的都是一次性饭碗,所以群众都买有价值的艺术品,自己欣赏,在家里摆设,送给别人。所以那些设计的人要适应这个市场,好像以前写那些小姐什么的,但现在是发展的,是写人物或其他花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的,你就会欣赏。一般来说,发展比较正常,现在好多人从事广彩,美术学院是个短期训练,那些不是长期,他有些美术老师对广彩的传统不一定很理解,是以美术角度来教你广彩,不是和我们艺术风格逼真。所以很多画画的都想画,但都画不出广彩的艺术风格,很多画家都来画,但画过几个月之后就没办法了。广彩它有一种独特的艺术,人物和花鸟怎么配搭都有很讲究的色彩。一般我们追求的是金碧辉煌,色彩福来,它和学国画的不一定相同。烧和没烧的时候差别很大,没烧前是灰灰蓝蓝的,烧了之后颜色就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所以要搞广彩,要熟悉颜料的性质。
我当初是在考虑用什么题材表现广彩的特色,广彩注重丰满、精细的形式,而《百鸟朝凤》也是精细的东西,所以就考虑用这个题材来体现,能够体现广彩的特色。
罗: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侍女图的作品,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创作这些作品?
司徒:画人物,难度大点,但表达思想感情,人物丰富过花鸟,人物的形象美不美,造型、动态,都比较难掌握,比花鸟难画很多。几年来都是以人物为主,因为之前学习了人体解剖的知识,对人物技术掌握比较好点,而且在市面销售,人物也比花鸟好点,价值高点。
罗:您认为您的作品属于什么派别?
司徒:因为我学过美术,对花鸟的生长,人物的解剖,比较清楚,在人物的创作方面能够画得随心所欲。我的广彩作品颜色都比较色彩华丽饱满,致力于岭南彩瓷画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将国画在平面纸上制作,与在立体器形上绘画有根本差别,我把二者结合起来。首先考虑载体器型与主题的相互配合,既表现国画意趣笔墨,又配合传统瓷器装饰的特征。因此,名为之“彩瓷画”。
罗:您觉得您在广彩方面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司徒:应该说是坚持继承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绘画艺术与陶瓷彩绘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绘画与工艺,装饰与写实之间,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个性、独特的彩瓷艺术之路。我喜欢见到什么就画什么,可能这样艺术视野比较开阔,题材广泛,古今中外,花鸟鱼虫,楼台亭阁,四季山水,人物景色,情景交融,我都会去画去创作。《百鸟朝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所以有些人把我叫做“花王”。
罗:同行和外界对您的评价是“花王”,还有别的评价吗?
司徒:画花鸟比较多点,而且画出来的艺术性真实性比别人好点,而且有时画得多,艺术就长进得比较快。基本我的作品都是自己创作,有些人有时抄袭其他的,我基本没有,都是靠自己脑海想出来的。
罗:您认为广彩最核心的工艺有哪些?
司徒:一方面是创作的题材内容,另一方面是线描,线描这关一定要做得很准,特别是人物,人体的高度,手的长度等等,都要精准地把握。一般来说,画人物比画花鸟题材的要难。画线条有一种具体墨的颜料叫瓷黑,广彩颜料是无机颜料,一般大家都习惯用墨来做底稿,但墨不受高温,一烧就没有颜色,一般用墨来做底稿,定位也是用墨,再用陶瓷颜料往墨色上描,这样烧制出来的,颜色就固定了,墨的颜色就消失了。
罗:你觉得画好一个作品,最难掌握的方面是什么?
司徒:最难的还是造型勾线条,人物形象不勾画好,不生动,就算填色好也不行。线条比例,一个美女画得她形象美不美,就要看线条运用方面的水平如何,鉴赏广彩从运线、造型就可辨别广彩艺人技艺的高低。
罗:您在广彩方面的造诣很高,您认为自己最厉害的技术是什么?
司徒:在创作和线描方面,我还是比较擅长。
罗:在业内,大家对您作品的总体印象是:继承与创造相结合;绚丽多彩与纹饰典雅相映衬;装饰与写实相辉映;主题鲜明,线条独特,用岭南人的艺术技法表现岭南瓷艺,装饰性与艺术性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界。您对广彩的艺术理解是怎么样看待的?
司徒:我比较注重因胎施艺或是因品种而选题,相辅相成、承创结合在线条的运用上,铁画银钩,既承传均匀幼结,也以应物造型为准,刚柔并重,表现适宜。在用色上继承广彩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的特点,同时也随类而傅彩。以主题为依据,在对比中求和谐。在作品上题字写诗,以加深作品内涵。这些是我常用的表现手法。
政府报告提到“工匠精神”,认为中国当代的工匠精神就是:“两个力”和“四个一”的结合与外显。“两个力”即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一”即一心一技、一丝不苟、一以贯之、独当一面。*见2016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一心一技”指工匠的职业态度:一心扑在一项技能类工作上;“一丝不苟”指工匠的做事态度: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与“精益求精”是近义词;“一以贯之”指工匠的技能态度:坚持的勇气和贯通的智慧;“独当一面”指社会的信任程度:因为兼具动手、创造两种能力;因为形成一心一技的敬业精神;因为秉持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因为拥有一以贯之的勇气和智慧,所以,可以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德”,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创新才有发展,与时俱进,是广彩的生存发展之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审美眼光的变化,除了保留传统的广彩图案外,加入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和欧洲元素也是广彩的发展之路。传承与保育好广彩,是我们致力追求的,是穷尽一生的力量去从事的。
罗:现在政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很多是靠艺人的一双手去创作工艺品,您认为“工匠精神”是这样吗?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工匠精神”呢?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承人?
司徒:政府要大力支持广彩行业的发展,真心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能真正重视广彩,因为广彩的前途不是很乐观,广彩厂以前几百人,现在只剩几十人,从业人员已经少了很多,怎样维持和发展壮大这个队伍,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有政府的支持或者举办些活动,培养更多的广彩艺人,这应该就是要找的捷径。
刘铭雄*在采访司徒宁大师时,全国技术能手、广彩大师刘铭雄也在场,刘先生也就如何理解和传承“工匠精神”谈了自己的看法。:“工匠精神”首先要从媒体等方面多去宣传。所谓“工匠精神”无非是工匠要找到体现它的工作,“工匠精神”就会慢慢地延续下去,但如果它没有这个市场的话,就算它再怎么提倡“工匠精神”都是没有意义的。景德镇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几百人从事一个陶瓷行业,它在这个市场里面,那么它的“工匠精神”就慢慢体现出来了。目前广州市开始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这过程里,是放手去抓下笔的人员还是从事制作的人员,这批人员生活的状态不是外面说得那么理想,他们的学徒是半途而废,还是延续师傅的路线去走,市场决定了他。这与我们当时在单位时不同,70年代,我们单位做学徒有十几块钱的补贴,可以够一个月的饭钱。教授徒弟不难,关键是他能不能在这条路上好好走下去,这当中有很多客观原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问题是现在的小朋友有点娇气,如果给他看到这条路是光明的,那么他的信心会大点。宁师傅一家都是广彩世家,都是以广彩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现在我们教小朋友画画都是希望他们会以广彩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罗:我们说创新才有发展,广彩曾一度衰落,外销几乎没有,您认为广彩需要走的创新之路应如何走?
司徒:广彩创新,第一当然不能离开广彩的艺术风格,至于怎么创新,加入新的东西,就要看各艺人的思维。好像过去反对画古装少女,就有人把少数民族搬上去,但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所以现在还是古装少女比较多人喜欢。
罗:如果广彩走产业化道路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司徒:曾经有些厂走过广彩产业化,但是现在主要的广彩的问题是颜料。在出口时,海关要检测我们的颜色有没有铅,铅的分量有多大,因为我们的广彩检测铅的含量都是超标,所以进口欧洲比较困难。
罗:您对现在的岭南文化走进校园如何看待?是否能起到教育传承的作用?
司徒:岭南文化进校园,这是个很好的做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广彩,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好平台,使市场有发展。
罗:最后我想问,您在这几十年的广彩路上,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对广彩的热爱?
司徒:在我看来,广彩的欣赏价值比画画更有特色,因为它要画还要烧制,烧制之后的颜色保存几百年都不会变,但画画有时会变,还有就是广彩的种类会更多,有餐碟、茶具等,比画画更有前途。
司徒太太插话:司徒宁对于广彩,一方面是爱好,另一方面是随着年龄时代的增长,变得人的精神寄托在这个方面。有时因为爱好,搞了那么多年,觉得不是很辛苦,难也不是很难。有时身体不是很好,以前搞个展没做别的了,很辛苦,所以别人说他是花王,说他人品好性格好,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这么说。他自己对这个一直都念念不忘,本来我们移民了,但是我们去到美国之后,他就义务去学校教人画东西,很多人会狠学,所以在《星岛日报》上过报纸。没回来之前就教人了,别人问他要不要报酬,他说不要。
他在中国是从事艺术事业,带到这里没有图什么的,当时去时没想到这些,去到美国,三年很沉闷,所以我照顾孙子,他去教人。坚持了三年,后来就回来了。回来前去跟那些美国学生聚餐。回来之后都念念不忘,真的舍不得广彩,所以回国办了两次个人展,但是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想搞也搞不来,力不从心,所以就画下做一下,画下做一下。所以后来学校叫他画,他都尽自己能力去画。而且他自己都很想自己身体好成全下一代。他自己感觉很满足,带出很多大师,成绩都是他们自己的,但名誉都是大家给他的。现在身体不是很好,我们能够精神上尽量帮助大家,有时出去参加活动,尽自己的心意,他的徒弟对他很好,都说他人品好。
罗:您是如何评价自己这几十年的广彩从艺之路呢?
司徒:我很惭愧,自己就带那么几百个学徒,创办了广彩厂,但因为颜料问题以及在销售出口这方面受到限制。我曾经对颜料方面提出建议,弄些涂层在颜料上面,可以防止酸的侵蚀,但暂时还没到达这个要求,所以颜料在出口内销方面对广彩销售会有影响。
罗:今天很感谢宁师傅接受我们的采访。
后记:采访快结束时,司徒大师的夫人对笔者说:“传承教育下一代,司徒宁义不容辞,对于一个拥有70年艺龄,85岁高龄的老师傅来说,学校需要他讲课、徒弟同事举行个人展览,他依旧热心参加,对于徒弟们、同事们都成为了市级、省级的广彩大师、陶瓷大师,开办自己的公司、工作室,他觉得很自豪、很欣慰,广彩后继有人,司徒宁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广彩加油,使广彩继续发扬光大,传承好下一代。”透过大师夫人的话语,让我们更真切了解到85岁高龄的一代工艺大师对传承广彩所付出的心血和美好的心愿,也许这就是一种升华的“工匠精神”吧。唯执、唯创、唯实、唯术、唯师、唯思,是为“匠”,何为“工匠精神”,宁师傅作了最好的诠释。
在采访中,宁师傅娓娓道来他一生的广彩之路,虽年过古稀,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他对广彩艺术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了几十年的广彩艺术成就,为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感受。宁师傅艺品好,人品也好,心胸宽阔,为人随和,不因循守旧,乐于传艺育人,并不断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兴广彩工艺而尽心尽力,让人十分尊敬。
[责任编辑]陈志勇
罗竹君(1982-),女,广西人,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广东 广州,510288)
G122
A
1674-0890(2017)04-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