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赞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论冯至《十四行集》的美学思想
秦 赞*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冯至40年代初创作的中国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关于诗歌的美学思想。他一直保持着“愿意在一定形式约束下,使诗歌能够生动活泼、舒卷自如”的美学创作原则。而戏剧化特质就是这种美学风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戏剧化的诗学观念、诗思结构和戏剧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可以看出《十四行集》的戏剧化特质。
十四行集;美学思想;戏剧化
诗人冯至在20年代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创作的诗集《十四行集》具有深远的诗歌史意义。这27首诗已走出现实主义诗歌的范式,成为另一个新的现代主义诗潮产生并走向成熟的标志。正符合我国新诗史家孙玉石先生评价的话,冯至经由这部诗集进行了全新的诗歌创作探索。从此,他就创架起了一个走向40年代现代诗歌新的艺术桥梁。诗评家陆耀东也说,冯至的这部诗集,不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而且还是它的最高水平。唐湜评论该诗集时曾道,冯至在40年代创作中国第一本《十四行集》的时候,他的感情是那么深沉真挚。这是外国诗人里尔克沉思哲理诗的集结版本,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冯至把自己人生中的孤独感等体验作为诗歌的描写内容,这样就富有特殊的审美韵味。他从歌德的诗歌理论、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西方现代派的理论中汲取了西方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样式,然后自己加以转换;另外,他还从诗圣杜甫这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里的忧患意识并给予现代转换。他一直研究创作,写出了体现自己个性的诗歌。他坚持这个从整体人生的层次上来关注命运的创作原则。因此,现实的生活,只有通过冯至反复的富有哲理性的想象,才能加以构思,最后写作成文。
冯至的十四行诗歌集中也反复地体现了一个主题,就是死亡。生的意义就是“死”和“变”。例如,第十三首诗中写到,从沉重的病中换来新的健康,……万物都在享用你的那句名言,它道破了一切的意义,就是死和变。另一个相似的、还略带着丝丝悲凉感的主题,就是孤独。《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向我们展示一个极端孤独无助的世界。人们到底应该走向何处?答案是,人们只有在虚无面前主动地承担起自己存在的一些责任,才能够超越虚无。最终,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冯至写这本《十四行集》采用十四行的写作方式。他说过,他采用十四行体,纯然是为了方便;他用这种形式创作,只是因为十四行体帮助了他。他的美学原则是,他愿意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使诗歌能够生动活泼、舒卷自然。他的十四行诗,是受里尔克的影响采用了变体的方式写作,利用十四行的结构特点能使诗的语调保持自然。诗歌变体能够造成特殊的音律节奏,使得节拍灵活多变化,语调自然流畅,走向了另一种清新精炼的审美方向。
十四行诗的段式是四四三三的结构形式,段间也都起承转合。但是,其中只有12首诗符合起承转合的构思和写作的规范,另外的15首都突破规范。他在韵式上,也并没有非常严格地按照意体去写。如第十八首诗的每行固定是四拍,但语调自然,也会变化;第一首诗的每行是四拍,但也有三拍的变化。每首诗固定每行的音数节拍数,符合十四行体建行原则,又灵活变化,基本符合十四行诗美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十四行集》写出了新的对称进展诗行。第十六首诗用了四组对称,是呈进展式,诗情始终流动。冯至在诗中穿插着写作对仗式的诗行,这也是他要把十四行体达到中国化的美学新思想的体现。还有,在语言上,冯至诗集的语言可以说是清新流畅、语调自然。第十八首的诗句虽然结构较为复杂,但诗人把句子熔炼得十分精炼自然。朱自清曾将冯至的《十四行集》誉为中国新诗发展的“中年”。这说明冯诗在语言上达到了成熟。
在传达诗意和表现诗情上,戏剧化被说成是现代主义诗歌里一个比较突出的美学原则。《十四行集》将现代性戏剧化诗学观念直接落实在诗歌中。第六首、第二十一首诗歌,冯至都是在对戏剧性的而又具体的日常生活的体验以及在现实生活的情景处理中建构传达自己的诗意。第六首是在狂风暴雨的夜晚,诗人坐在茅屋里,面对着一点灯火产生了强烈的生命微弱感和孤单感,并且产生了自己人本困境的哲学思考;后一首是诗人听到了原野上的哭声,然后他把这个极普通的戏剧化景象,上升成为自己对人的整个生命境遇的深沉的思考。在第二十三首中,诗人是对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场面进行处理和升华,从而间接又客观地体现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你们不会有记忆,……你们在深夜吠出光明。”另外,诗集的第二首诗就因为安排了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事实和现实性生存经验而显得具象化。
我们可以把十四行诗反映出来的戏剧化的诗思结构简单地概括为如下三种形式,有矛盾冲突,对比参照以及调和化成。首先,冯至构思创作诗歌时娴熟地借用了剧作家创作剧本时的矛盾冲突式诗思结构。其次,通过人物内心的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进行对照,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接着,构成故事的情节。第九首诗在刻画这个长年一直成长在生死边上的战士形象和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时,冯至就让这个战士和堕落子孙进行对照,来表达出他对这两种形象的态度情感。第七首诗将危险的战争时刻和安宁的人际关系进行对照写作,才达到了自己的诗思目标。最后,戏剧调和消解矛盾。调和冲突在《十四行集》中留下鲜明的印记。第一首诗是瞬间永恒以及生死在对立中求统一。十四行诗注重把角色化的主体置于特定的戏剧性处境里。例如,第十六首诗是把“我们”这个诗歌主体放在了非常真实的戏剧化处境中。接着,我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心理流程的动作,化成了蹊径上行人的生命。最后,在生命的结尾运用自己戏剧性的独白把感情展现出来。
总之,冯至创作的中国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关于诗歌的美学思想,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新的现代诗歌的艺术典范。
[1]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2]陆耀东.论冯至的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2).
[3]王昌忠.冯至《十四行集》的戏剧化特质[J].求索,2007(05):061.
秦赞,女,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I
A
1006-0049-(2017)11-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