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蕾 徐荣华 郭雪莹 赵 升 李旭红 侯建平 侯鸿骞
1.吕梁学院教育系应用心理学,山西 吕梁 033000; 2.吕梁学院教育系,山西 吕梁 033000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改变策略的个案研究*
王新蕾1徐荣华1郭雪莹1赵 升1李旭红2**侯建平2**侯鸿骞2*
1.吕梁学院教育系应用心理学,山西 吕梁 033000; 2.吕梁学院教育系,山西 吕梁 033000
国内研究者大多从宏观角度提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改变策略,较少研究者对此进行实操研究。这一个案中的被试来自笔者前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中得分较高者,手机依赖现象对其生活、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结合社会心理学态度改变及行为主义疗法,帮助被试进行自我管理来改变其对手机依赖的现状,并达到了一定效果。
手机依赖;自我管理;个案研究
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addiction)是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以往研究提出[2],预防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有四个对策: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培养学生独立个性;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对学生不良情绪的关怀和疏导;鼓励学生自我教育。但国内研究者大多从宏观角度提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改变策略,较少研究者对此进行实操研究。本课题小组在前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大学生自主实操的改变策略,并进行实施检验。
(一)研究对象
小胡,男,22岁,大学三年级。在前期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中有8项题目给出了肯定回答,依据量表鉴定标准,可被鉴定为手机成瘾者,且被试报告无法长时间玩手机时会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干预方法与原理
1.方案目标
依据笔者前期已有的数据基础,选择该被试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其实施1-2月的干预,使其降低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而使被试的大学生活更健康,发展更长远。
2.实施方案原则
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借鉴心理咨询的基本伦理原则:(1)保密原则,此文章的撰写、发表已征得被试同意;(2)理解支持原则,给予被试足够的理解与支持;(3)积极心态培养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体的成长,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态度;(4)自愿原则:被试有权利随时提出中止的要求。
3.理论指导及内容
个案干预主要采取行为疗法中自我管理的方法,要求被试提交周计划。同时,在被试所处班级举行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集体活动,要求被试公开宣讲手机依赖的危害,从而使被试达到认知水平的协调一致。
(1)认知层面:①理论依据:认知失调理论。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②改变措施:以“手机的频繁使用是否会带来危害”为主题举办辩论赛,被试为正方辩手,即认为手机的频繁使用会带来危害。
(2)行为层面:①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疗法—自我管理。②改变措施:让被试每周制定一个改变计划,并签署属于自己标记,一周结束汇报改变结果,舍友与研究者共同监督。
(3)情感层面:①理论依据:海德的平衡理论及自我印象理论。海德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自我印象理论认为我们很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希望能够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我们希望在他人的眼中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因此,我们会根据我们的行为,相应的表现出对应的自己的态度。②改变措施:以“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为主题举行班会,让班级同学观看因手机依赖而发生的悲剧,并让被试及几名同学代表对手机依赖的危害进行阐述。
通过将被试前测和后测结果对比,被试MPAI前测得分为53分,有8项肯定回答;被试MPAI后测得分为31分,有0项肯定回答。
被试前测与后测结果相差较大,前后测对比表明被试达到了个案干预的短期预期目标。在干预过程中,被试出现延迟提交自我管理周计划以及在改变初期出现无法完成周计划的情况。针对被试改变动机不强,约束力不够的特点,研究小组在其班级开展了有关手机依赖危害的主题班会和辩论赛,要求被试在班会上阐述大量手机依赖的危害以及辩论赛中担任正方辩手。通过这两种形式使其在认知、行为和态度三者之间产生不平衡,通过同伴陪伴及周计划的监督加强从而达到目标状态。
自我管理体现了行为疗法一种积极向上的转变。传统的行为疗法是咨询师占据主导地位,当事人是被动的、依赖的。而在自我管理这一治疗模式里,当事人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他对改变负责任。而且自我管理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一种有效、可实操的手段。
此个案研究只有一个被试参与,无法检验干预方案的推广性。此干预方案还需要笔者及以后研究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其实施效果,从而进行修正、完善。
[1]黄海,牛露颖,周春燕,吴和鸣.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5:835-838.
[2]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学理论,2011(32):217-218.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016年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及其改变策略(编号:2016461)。
G
A
1006-0049-(2017)11-0051-01
*指导教师:李旭红,侯建平,侯鸿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