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景怡 邓芷晴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经济发达地区(以广州,深圳为调查地区)小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萌芽及普及程度
洪景怡 邓芷晴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的富裕,上层建筑也应该与经济基础相匹配吻合,同步发展。因此,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学习乐器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在教育政策上,我国不少地区也于今年将艺术成绩纳入了学生中考成绩的一部分。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视。本文主要以深圳XX小学以及广州旧部前小学两所学校为例,做出调查,分析小学音乐审美现状及原因,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
小学音乐;音乐审美;音乐教育
以广州旧部前小学为例,我们调查了该校的五、六年级各一个班。五年级调查人数为45人,六年级调查人数为38人。首先,旧部前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是竖笛,所以每位同学都会吹奏竖笛。五年级调查对象当中,课外学习声乐或者器乐的人数为33人,而关于父母是否从事过与音乐相关行业的人数却寥寥无几。六年级调查对象中,课外学习声乐或者器乐的人数为29人,父母没有一位从事过音乐相关行业。仅仅这一项调查可看出,即使父母无从事音乐行业的经历,他们的子女大部分都有机会学习声乐、器乐,足以看出音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们重视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
通过对深圳景贝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为期两个月的观察,综合120个学生样本,我们发现,即使在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深圳市罗湖区的小学,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水平仍然是十分参差不齐的,甚至低于我们的预期。有些学生连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都不清楚,往年学习的经典的儿歌或赏析曲目也无法很好地回忆或复唱。
结合我们小组的调查,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后,55%的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初步的音乐审美,20%的学生有相对系统的音乐审美,而剩下25%的学生,则对音乐审美十分模糊,没有固定的标准。这与我们小组的预期有一定差距。我们原以为,在经济相对发达而又重视音乐教育的广州深圳,至少会有超过65%的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初步的音乐审美。
(一)家长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广深两地确实有不少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某种乐器,这表明,跟过去相比,家长们开始重视音乐教育了。同时,我们收集的数据也显示,在广州旧部前小学和深圳景贝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中,学习或曾学习过乐器的占了86%。但是,家长们更重视的是音乐技艺的发展,而非孩子对音乐的多向思维,对音乐的审美。
(二)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
新兴的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对流行音乐的传播力度远远大于传统的音乐,如古典音乐等,相对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或许更受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那些存留在古典音乐中的,起着音乐审美教科书般作用的曲式,乐句,发展素材,并没有得以很好地传播。
(三)音乐审美培养自身特殊的局限性
在音乐课堂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加上音乐审美其实更适合潜移默化地培养,而不是作为课堂知识讲授,大多数教师就算想灌输历经岁月打磨的音乐给学生们,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兼顾课程进度和充实学生音乐审美的两全的方法。因此,除了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学生接触到具有高欣赏意义,高审美的音乐作品的机会,真的是少之又少。
经过我们两个多月的观察以及后续几个月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发生的原因,我们总结了改善小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方法,我们认为这些方法不仅仅针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到大部分的儿童提高音乐审美,及其建立与发展。而这种方法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各种形式的音乐之间的平衡,并努力保持这种平衡。
这个“关键”或许过于抽象,但是其实不难发现,想要培养儿童形成成熟健康的音乐审美,潜移默化的灌输是不可忽视,且最有效的手段。那么音乐素材的选择在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多样的选择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完整系统又成熟的音乐审美。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书本上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也应该多多利用杂碎的时间,给孩子们播放各种各样的经典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比如每节课下课前用五分钟观赏音乐剧《音乐之声》,在孩子们打了预备铃排队进教室的时候,播放莫扎特的交响曲。我们用四年级两个班的孩子作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后称这两个班为I班和II班),在进行综合的音乐审美问卷调查之前的一个月,我们在每次上课前都会给II班的学生播放肖邦,莫扎特,李斯特,德彪西等历经岁月淘洗的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当然等上课铃打响,就会正式开始课程,相当于每周每次课,都多了三分钟的时间,用古典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令我们欣喜的并不是最终问卷的测试结果,因为结果显示II班的孩子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初步的音乐审美的标准的学生仅仅比I班高3%,对音乐的审美十分迷茫,没有固定的标准,对音乐不敏感的学生仅仅少5%,让我们惊喜的是,在5次音乐课后,II班总有学生凑上前来主动询问我课前那短短三分钟所播放的音乐片段,孩子们表现出了对他们所陌生的音乐的兴趣。
流行会随着时代不停变换,经典的东西却亘古不变,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新媒体的运用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多多关注美育,重视美育,践行美育。强调音乐的“潜移默化”,强调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
(指导教师:黄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