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究竟是什么
——读卡尔《历史是什么》

2017-01-29 02:24李林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7年35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史学

⊙李林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文苑经纬

“历史”究竟是什么

——读卡尔《历史是什么》

⊙李林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历史是什么?兰克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柯林伍德却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历史的定义,让我们不得不陷入对“历史到底是什么”的思考中。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论述。《历史是什么》 史学理论 历史事实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1892—198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先后在英国外交部、信息部任职。他的代表性著作有《苏俄史》《二十年危机》以及《巴枯宁传》,本文所写到的这本《历史是什么》其实是卡尔1961年在剑桥的乔治·特里维廉讲座上的一系列演讲的集合。本书分为六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社会与个人、历史、科学与道德、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作为进步的历史、扩展中的视野”,每一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历史”的定义。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作者用他的智慧将“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的答案娓娓道来。

《历史是什么》虽然仅是一本二百余页的小册子,但却是卡尔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史学理论方面的著述,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凭借此书,已进入古稀之年的卡尔给西方史学界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对其思想的争论使西方史坛活跃一时,也给众多史家以新的启迪,该书在史学界影响之广泛,甚至可以这样说:卡尔在世界历史学界大师地位的最终确立实有赖于兹。

书中第一章就是讨论历史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笔者一直也很困惑,既然历史是人记载的,肯定是有主观意识在的,而且更不用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多受政治影响,能流传下来的多是经过历代政府润色的事实,还有被删掉的和被遗落的。那这些对全部事实有多少都不能完全把握的后人,又怎么把握前人记载的历史有多少是真正发生过的呢?

之前借阅一本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历史的话语》,看到里面也叫卡尔的美国人写的一篇《什么是历史事实?》,他用了很多优美的比喻来阐述历史的原理,比如他认为历史必须与过去打交道,而过去“就像我们越过的一片不平坦的原野,我们由于把它抛在身后,而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他认为要解决“历史事实是什么”的问题由三个问题组成:历史事实是什么?历史事实在哪里?历史事实发生于何时?在“历史事实是什么”中他提到历史学家研究的历史只能“接触的仅仅是这一事件的有关记载。简单来说,他接触的不是事件,而是证明曾经发生过的这一事实的有关记载”。如果历史就是由这些记载构成,那么最初它曾经是否能成为历史事实的一部分而被历史学家记载下来,就像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对历史事实的主要观点论证的——由历史学家决定。

卡尔认为“并不是所有关于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事实,或者过去的事实也并没有全部被历史学家当作历史事实来处理”。

卡尔进一步告诉我们:“只有当历史学家要事实说话的时候,事实才会说话:由哪些事实说话、按照什么秩序说话或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话,这一切都是由历史学家决定的。”并用荒诞戏剧中的人物台词比喻“事实像一只袋子——假如你不放进一些东西,袋子就不会站起来”。也就是说,历史学家不可能把所有有关过去的事全部记录下来,他必须有所选择,一件过去的事能否成为历史事实的关键在于历史学家的选择。因此历史学才有兰克学派的政治史,才有其他各历史学家所主张的各种历史学派。鲁滨逊在《新史学》中谈到的一点很能引起我的兴趣和共鸣,现在发现和卡尔这个历史事实由历史学家选择的观点有种例证之效。

鲁滨逊在《新史学》中无不讽刺道“历史有时好像巡警公报一样,他的趣味和他的离奇可畏成正比”,并引用前人大家的话道“一个历史学家的目的,不应该用许多的奇异的轶事去惊动读者……而在于记载实在的事体,不问他怎样平常”。这里虽然讽刺历史学家喜欢搜罗奇闻异事,但却也证明了卡尔所提出的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选择的观点:历史学家喜欢什么题材,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什么题材的历史事实。所以卡尔认为史学家的历史解释乃是历史著作的核心部分,历史著作中的历史事件是以说明历史学家的历史解释为目的而由历史学家选取的。

卡尔这一观点曾动摇了19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史学客观主义的价值观,但现在已经普遍能被历史学界接受,这也是为什么这本小小的书会比卡尔其他的著作影响更大范围更广历时更久的原因。

关于鲁滨逊的《新史学》很多地方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一点他提到,关于大家常说的以史为鉴的说法他是反对的,他认为历史不能为现在提供借鉴,但笔者赞同中国很崇尚的“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的说法。而卡尔也在第三章提及这一点,他也认为我们是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得到某些经验教训的,只是有普遍与特殊之分,这种经验只能用于普遍性的预测而不能用于特殊性的预测。如一个班有三四个人得了荨麻疹,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出此病将要传播的预测,但是不能得出具体某人将得此病的预测。且不论那些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这些来自客观事件检验过的事实就是可以作为借鉴的历史。

卡尔全书的文风严谨,文辞犀利,读来给人一种利落又痛快的感觉,但任何一部为人称道的作品,读得人多了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和见解。

河北师范大学世界史硕士文天鹏研究此书的毕业论文中提到李振宏、刘克辉合作编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卡尔把偶然性因素剔除出历史解释的合理原因之外,因为对它们不能进行概括,它们无法帮助人们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而李振宏、刘克辉在书中的观点则是:“忽视了偶然性,许多历史现象就不好理解”,主张公正地对待历史中的偶然性因素。虽然这是别人提出的不足之处,但是笔者在阅读某一部分时,发现这个指责并不是那么正确。他们所说的卡尔否定偶然因素的存在,笔者觉得可能是不全面的。因为就在卡尔谈到历史与预言的关系时提及“历史学家不能预言特殊的事件,因为特殊的事件是独特的,而且因为偶然的因素会进入其中”。所以其言外之意就是李、刘二人说的,这种偶然就不能为后面提供经验借鉴了。笔者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偶然性的发生是无法被预测的,就像上面例子中,没有谁能预测谁会是下一个得荨麻疹的人。

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卡尔的理论中唯心主义的影响还是对其说服力打了折扣,孟翊洁在其硕士论文《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一文中认为卡尔虽主观上试图创新,但其历史哲学在本质上仍未脱离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在后现代主义史学面前,卡尔和更具保守性的埃尔顿都相信历史真实存在并可以被认知。

除上述几种观点之外,笔者也有些地方存在不解。或许是笔者过于吹毛求疵,也可能是笔者未能完全领悟卡尔的思想内涵。拙见如下:

1.在第一章中,卡尔立场鲜明地否定了兰克和柯林伍德对于“历史”的定义。他认为兰克太过看重“事实”的地位,以致成为事实的奴隶;而柯林伍德又太过忽视“事实”的作用,变成凌驾于事实之上的暴君。而卡尔将历史定义为“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卡尔的定义是偏于模糊化和中庸化,并不像兰克和柯林伍德那样绝对的唯物或唯心。

2.在第二章中,卡尔讲到伟人的地位时,认为伟人既是历史进程的产物,也是历史进程的推动者,他既是社会力量的代表,也是社会力量的创造者。前面的三句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相吻合的,但最后一句似乎又带有英雄主义的论调。伟人毕竟是少数,而伟人所创造的力量毕竟也是有限的。真正的社会力量应该是千千万万的无名小卒共同集结起来的。而卡尔在文中将人民的力量含糊不清地称为“现存的力量”是值得琢磨探讨。

3.在第三章中,卡尔不是直接论证“历史是科学的”这样一个论题,而是通过将历史学家与科学家放在一起比较,发现两者在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进而笃定地认为历史是科学的。笔者无法确定这种论证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并且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研究者依据所得的材料“重建”出来的,是否真的完全科学也是有待商榷的。

4.在第四章中,卡尔谈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事件是偶然的,它们就不能进入任何历史的合理解释之中,也不能进入历史学家的重大原因的等级序列之中。这一说法似乎与他前面的“只要是发生了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必然会发生的,发生不同的历史事件,原因必定也不同”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所谓发生了的历史事件必然是包括偶然的历史事件的,按照卡尔的说法,在历史的因果关系中,发生了的事情就一定有它的原因和合理的解释,那么偶然的事件也是可以有合理的解释的。

[1]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鲁滨逊.新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汤因比.历史的话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宁翔宇.论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J].黑龙江史志,2009(4).

[5]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文天鹏.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历史哲学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7]孟翊洁.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 者:

李林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

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史学
新、旧史学的更替
王绳祖先生与十卷本《国际关系史》
凡尔赛宫在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论历史事实与文学表达的关联性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反思
范文澜译《沁园春》